新生代设计

时间:2022-06-20 06:37:52

新生代设计

京城中心,吾号院落满眼尽是绿色。从2010年6月至今,吾号,这个由我创建的以五行元素为灵感的设计品概念店已走过三个春夏。如今,正值庭院信步的时光,也是发现新鲜创意、网罗新兴设计人才、体验前沿科技、推广环保产品的好时机。无数“第一次”的最佳时刻在等待,我也已做好准备再度启程。

正如,我第一次在《时间线》杂志上撰写专栏。感谢杂志的邀请,我有机会与大家一起畅谈设计、分享体验,一起发现创意设计师及品牌。我们所处的时代迅速变化,很期待和大家共同打开视野,超越传统。

潮流,走向,趋势——在设计之路上,我们究竟要去向哪里?中国设计路在何方?媒体、客户、朋友总是问我这样的问题:“伊莎,你怎么看中国设计师?你认为中国设计师有独特性么?”每天我回答这些问题不下10遍。而在吾号,每一季我都尽量推出新兴的年轻设计师,打造新颖独特的艺术装置, 挑选新的品牌,我从未停止过找寻答案。这些问题于我,也同样迫切。

吾号所在的传统中式园林,以及临时打造的各个空间——比如2011年参加北京设计周时吾号在大栅栏打造的茶舍——每个空间都仿佛给我开启解决这个问题的大门,但同时,越来越多的新问题又随之产生。

今年,我又重拾旅行计划。我试图在丈量世界的过程中寻找新的内容和方向,寻找一个问题的答案:中国设计师的未来方向在哪儿?

对我来说,过去几个月来在国内外的旅行无疑为我指明了同一个方向:紧随趋势前行。

带着问题旅行

今年4月,我在米兰,想在设计周上找些新奇东西。在托尔托纳(Zona Tortona)近1000平米的区域内随处呈现中国设计师的设计。其中,来自杭州的设计品牌“品物”秉持着将传统手工艺溶解到当代设计中的理念,由品物设计的陶瓷桌及竹纸椅等甚为参观者所瞩目。

而与此同时 ,3D打印、绿色环保家具、智能织物、“可穿戴”的高科技创新设计充斥眼帘,全世界已准备好大步向前迎接未来。毫无疑问,愈来愈国际化的中国设计师也是这洪流中的一部分,有时甚至会成为领军人物……这并不仅仅是在伦敦、巴黎或纽约方便找到新客户的问题,而是中国设计师向外展现出自己的“气”和独创性精神,也呈现出他们看待世界的不同视野。

正如WALLPAPER杂志所说的,一股“东方浪潮”正在袭来。去年年底,在伦敦艺术策展人贾尼斯·布莱克本的策划下,英国伦敦的苏富比画廊展出了包括霍奕谨在内的20位中国年轻设计师的优秀作品,而在伦敦鼎鼎有名的Themes & Variations Gallery也出现了中国设计师作品的身影。

离开米兰几天后,我又来到了香港,那里有同样的气氛。在香港一栋建筑的屋顶平台上,隐藏着年轻设计师Elaine Ng Yan Ling的工作室。Elaine毕业于伦敦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是纺织设计专业的硕士,曾在日产汽车和诺基亚工作过,最近刚从伦敦搬回香港。Elaine的设计理念建立在仿生学上,她尝试将自然和技术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关于自然行为和科技设计的“自然技术学”研究。她的作品是手工艺和高科技的巧妙融合,高度概念化的同时又不可思议地富有诗意。现在在吾号,您能看到Elaine的作品,就仿佛是一首手工打造的“木”之诗歌,随着阳光、雨水和风,演奏出和谐、生态的变奏旋律。

经过13个小时的漫漫飞行后,我降落在纽约,参加了纽约弗里兹艺博会(Frieze Art Fair 2013)。中国设计师的作品仍到处可见……当然,人们也发出同样的疑问:发生了什么?这些黑头发黑眼睛的设计师是谁?

“复杂”年代

在这几次旅程中,我接到了不同国家的不同邀约,希望更多中国设计师的作品出现在世界各地。

回到北京,刚好赶上了京城繁花似锦的时候。漫漫寒冬已过,各种灵感构思也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新生代的中国设计师们正整装待发,时刻准备引领世界潮流,传统的“中国设计缺少创意,质量不高,没有环保意识等等”的成见早已被颠覆。

在用混凝土浇灌出来的城市中心,设计师们正在寻求与自然发生更亲密的“对话”:设计师李鼐含正在进行她的3D移动项目;建筑界的领军人物马岩松在今年6月发表了他的“山水城市”宣言;来自北京的服装设计师杜旸及来自厦门的服装设计师万一方继续推出她们在伦敦的服饰系列,灵感来自于四面八方:现代建筑、功夫、超级英雄甚至是小小的灵动的蝴蝶。他们都在为街头潮人及乐活族们提供新的态度:一种更注重于精神层面的时尚生活方式。

所见所闻让我深深地陷入了思考 ——

在这里出生,在那里受教育。在那里出生,在这里受教育。这是一个真正“跨界”的时代:跨品牌、跨文化、跨专业……事事发展迅速。尤其在中国,“快速”已经成为现代生活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未来就在眼前,而每件事的复杂性令人吃惊。

“复杂性”是这个时代的标签。传统的枷锁必须被打破,根深蒂固的思想必须接受质疑的挑战……处处都有新事物等待着人们去发现、感受和体验。做到真正深入的了解好像很困难,一个靠“感官”架起沟通桥梁的时代俨然已经来临。

很多代表新潮流的设计作品都让我感到“感官”变成了新的“圣杯”。设计并不仅仅是一个过程,产品也并不仅仅是一个物件……这些事物之间的界线变得越来越模糊。

“情感营销”也变得越来越重要,“以产品为核心”的战略也渐渐被“以人为核心”所取代。

家具或是时装,都由于“渴望”而被设计,每件物件的背后都有一个故事,传递出了新鲜的创意,等待着你去尝试、使用和体验。

小憩用的一把椅子,喝水用的一个杯子,工作用的一张桌子或是身上的服装,居住的大楼……这一切都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设计趋势的转变体现在其中。

“80后”、“90后”年轻设计师们已成为其中的主力军,他们比绝大多数客户小不了几岁。新一代设计师和新科技一起成长。他们与新技术之间没有以往的那种距离感,他们运用技术,并非仅仅因为技术是新的,而是因为彼此之间的天然联系。

年轻设计师们聪明果敢、大胆无畏。他们带来了新的设计态度,创造了新的消费模式。面对快速变化的环境,他们沉着应对,灵活性高,流动性强。面对美学性及功能性的多方面挑战,他们在运用传统文化的同时又结合了新兴的手工艺及高科技。

为什么一个外国人要在中国花时间推广这些中国年轻设计师呢?这是人们经常问我的另外一个问题。谁知道呢?是魔力?是缘分?其实我也并不是每天都一帆风顺,年轻设计师们有很多方面需要改进,他们的专业素养仍需加强……

但同时,是他们打开了我的思路,向我展示设计是如何融入生活的点点滴滴。这已经成为了我生命中的一部分。

上一篇:积木极客 8期 下一篇:不一样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