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学体育课堂教学的规范性与开放性

时间:2022-06-20 03:04:46

谈中学体育课堂教学的规范性与开放性

摘 要:随着新课程教学的改革,教育教学本身发展的需要,以人为本教学理念的深入人心,开放性教学逐渐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而体育素养的建设也正成为体育教育界颇为关注的热点问题。这种教学模式的动态效果、开放形式、和科学育人的方法,已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体育教学;规范性;开放性

一直以来,体育课程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日益受到高校的重视,学生通过学习新知识,不断解决新问题是一个开放的实践探索的新过程。在新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下,体育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传统的教学方法,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对于全面素质人才的要求,因此以开放性的教学情境去引导学生,发现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究意识显得尤为重要。发挥体育课堂的最大意义已经成为学校体育教育的当务之急。在教学方法的多样化的形式中,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并成为活动的主体,正在成为学校体育教育面临的严峻考验。

一、体育课堂教学中规范意识的养成

1.抓好常规教学,增强集体风貌。在体育教育教学中,规范意识是大纲中规定的主要目标之一,规范意识的养成有助于体育教学中的和谐统一,“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任何事情都要受到一定规范行为的制约,尤其在体育教学中集体的精神一致,有助于发挥体育课堂的最大功效,没有规范的体育意识,就不会有体育课堂上集合与解散的整齐,就不会有体育器材的规范整理与分类,就不会有体育课堂上着装合理与行为统一。所以常规教学中规范意识的养成非常重要,个人形象与集体形象的融合凸显了集体的风貌,为增加集体荣誉感,培养永不言败的精神起着承上启下的教育意义。2.培养规范意识,养成良好习惯。良好形象的养成,无论对于体育教学和人生价值观念的确立都有着重要效应。在体育教学中意志薄弱所表现出来活动爱好的取舍都是我们体育教学面临的深刻挑战,由于长期的体育训练,难免出现擦伤、骨伤等人身伤害,在伤害发生时我们应该保持良好的心态,教师应该及时做好心理工作,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促进学生对于坚强意识,良好心态的培养,不能因为体育运动中所产生的某种困难,就产生消极、迷茫、自我放任的想法,正确处理所面临的困难,需要我们规范自我行为意识,用良好的习惯,良好的心态去战胜任何困难,永攀高峰,取得最后的自我胜利。3.积极参加活动,锤炼自我能力。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上的各类体育活动,在体育活动中寻找自我兴趣,锻炼自我能力,实现自我价值。此外,学校应该多组织各类体育比赛使学生能够切实地把自己投入到比赛中去,在比赛中学习、成长,以自我为主体去发挥学生的实际价值,远离不良的习惯、不良的社会行为,培养自我规范意识、为学校全面实现人文教育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教师要用模范行为的影响来激励学生,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以身作则、真正做到教与练的和谐统一,进而实现规范意识的养成,遵守学校规则,成为新社会需要的高素质、高品质人才。

二、体育课堂教学中开放性的探索

1.改革教学方法,渗透开放理念。学校在课程改革的新时期环境下,要充分认识开放教学理念所带来的社会价值,开放教学理念无论对于学生在校园的发展还是在社会拼搏,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教育价值,在国外发达国家,高品质的人才都是有着不同于传统三好学生的思维方式。他们所注重于实际的动手、动脑能力。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这种教育方式被我们不断地传播开来,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在学校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发挥开放教学的理念,从实际教学中解决所面临的各种问题。2.落实开放思维,提高教学质量。最容易发挥个人体育才能是依赖于学校独特的教学形式和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在体育课堂中,应该时刻注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团体意识和思维模式,把个性教育与与开放教育紧密地结合起来,增强学生对体育精神的切实体会。增强集体号召力,和自我责任感,使全新的教学思维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去。例如在足球活动中,可以利用足球的轻重来展开远射训练,利用绝对优势对绝对劣势来进行培养,使其共同进步。利用较差场地来进行比较教育。在创新体育教育思维模式的同时,提高了体育教学的质量。最后达到全面开放教育的宏伟目标。3.加强德育教育,深化教学内容。体育教学内容的多样化、直观化,会直接体现出学生的体育潜力。往往通过一个具体的练习,就会出现出学生的不同性格、能力、气质、兴趣等各种心理特征。会发现学生在某些项目上的潜在能力。在本项目不理想的情况下,教师应该积极与其沟通克服心理障碍,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的技能教育与德育教育完成紧密融合,使其共同发展。

三、合理安排体育教学,在实践中探索发展

1.定制训练标准,培养课堂价值。训练标准的制定有助于学生体育能力的提高,在面对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时产生克服困难,坚韧不拔的意志,启发学生的规范意识能力,让学生自主选择训练标准的难度可以使学生发现开放教学的乐趣,二者相互协调发展,为体育教学培养全面素质人才的目标而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训练标准中完成了学生对挑战困难决心的引导,从而实现课堂对于提高教育质量的客观要求。

2.创新教学方法,发挥学生潜能。新时期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就是打破单一陈旧的教学模式。现代中学体育教学倡导课堂教学内容的多元化,另外教师要根据体育课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及个人的活动规律,合理有效地安排体育课堂结构,切实抛弃传统的教师教、学生练的模式,使体育教学的开放性得到用武之地,在保证体育课堂规范性的基础上,完成学校对体育教育改革发展的目的。进一步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的潜能达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完善学生的自我价值观念,使之能够在开放的环境中,完成对自我品质的提高。

3.规范自我行为,开放自我意识。 学校在体育课堂的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学习优秀的体育精神,学习优秀的体育人才事迹,使学生在深化自我意识上得到提高,耳濡目染地传播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从而规范了学生对良好品德学习的向往,自动摒弃不良行为的养成,在学习体育精神,优秀事迹的同时开放自我思维,完成学生对自我价值实现,使体育课堂的教学达到全新的高度。

四、总结

体育课堂的发展会随着新时期素质教育的要求作出相应的调整,在革新体育教学方法的同时要更加重视作为主体的学生,一切的体育教学活动都是以主体的合格而完成达标,因此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合理安排规范性与开放性是提高体育教育质量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邵更生,任杰.中学体育教学模式改革探索[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0,(2).

[2]鞠志伟.以素质教育为主导深化中学体育教学改革[J].2011,(2).

[3]课堂素质教育手册 人民日报出版社 2008.5.

[4]体育心理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2.

[5]体育课程与教法 新华出版社 2007.8.

[6]素质教育经验集 时事出版社2010.10.

上一篇: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下一篇:教之主导,学之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