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专数学教学中学生的记忆问题

时间:2022-06-20 02:58:14

浅谈中专数学教学中学生的记忆问题

在实际教学中常感到苦恼的一个问题是学生的记忆问题,由于中专数学课的内容多、系统性差、讲授的速度快,而重复联系的机会少,因而学过的内容容易遗忘,许多学生由于没有恰当的记忆方法致使许多学过的知识(甚至是相当重要的知识)随时间的迁移而过快地忘掉了。迫使我们在上新课时,还得补充必要的旧课,从而冲淡了知识的学习,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记忆问题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我觉得如下几点值得考虑:

一、理解是记忆最好的方法

从心理学角度看,理解的事物的记忆比没理解的事物的记忆有三点优势。

1.理解的事物,其记忆速度快

德国实验心理学家、实验学习心理学的创始人艾宾浩斯曾进行过这样一个实验,即使倒背一首十四行的诗也比背具有相同音节的杂乱无章的字母要快得多,其中就是因为存在理解的问题。

2.理解的事物,记忆的时间长

记忆的食物理解得越透彻,记忆的时间就越长。

3.理解的事物,记忆的比较准确

理解后,记的是事物的实质、原理,不容易出现实质性记忆的错误,而机械性记的事物,记的只是事物外在的一些形式,很容易遗忘掉某些部分,甚至会得到与事物恰好相反的记忆。

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不重视这一点,以为中专学生只要会用公示就可以了,至于对公示的理解程度就是次要的问题了,上课时,给出公式、讲完例题,让学生模仿着做就行了,教师的课讲得轻松,学生学得也不费劲。殊不知,不理解的公式定理经不起推敲。当学生做题时,稍换类型就无所适从,且过不了多久,遗忘规律起作用时,所学知识就渐渐淡薄了,这种教学犹如空手捡西瓜,捡了一个又丢了一个,手中总是所剩无几。我认为,公示定理并不一定要严格地去证明,可能的话尽力把问题阐述清楚,让学生弄明白所学的问题,这样才能把知识变为学生自己的知识,并能对问题记得快,记得牢。

二、直观性教学不但益于对问题的理解,也有益于对问题的记忆

借助实物、图形来讲清所讲的问题,是教学中常采用的方法,这种方法不仅使学生理解得好,且可获得较好的记忆。如,在讲拉格朗日中值定理时,我们运用问题的几何表示,就可获得较为理想的理解和记忆效果。拉氏中值定理内容:如果函数满足y=f(x)(1)在区间(a,b)上连续,(2)在(a,b)内可导,那么(a,b)内至少有一点?孜,使得f(?孜)=■。

图1 图2

此定理的证明不是很简单,要想直接去理解并记住公示并非容易的事情。我们告诉学生这样一个事实,在平面上任画一条连续光滑的曲线AB,在曲线上至少有一点M,使得曲线在M点的切线与端点的连线AB平行(如图1)。几何上的这个事实,易于使学生接收,然后我们把这个事实翻译成定理(具体过程略)这样,抽象的数学问题得到了几何上的形象说明,因而定理也就比较容易理解了,如要记住定理就记住图形,按图翻译就行了,此处的特殊情况如f(a)=f(b)图形(如图2)定理就成为罗尔定理了,学生按此方法去记,效果较好。

三、联想,类比是记忆的辅助方法

在授课时,如讲清一事物与其他事物,新概念与旧概念的联系,以引起人们的联想和类比,可达到帮助记忆的目的。如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Sn=■(a1+an)n可与梯形面积公式S=■(a+b)h相比照,梯形面积公式S=■RL和三角形面积公式S=■ah类似几乎是对应的,类似的问题放在一起记,就可事半功倍了。

四、归纳形成简式

许多有经验的教师常常把一些杂乱无章的东西编成顺口溜,朗朗上口,这对尽快地记忆并长久地记住颇有益处。如三角函数的简化公式口诀“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两个口诀起到了简单明了、易于记忆、遇到问题反应速度快、长久不忘的效果。实践表明,凡掌握了这些口诀的同学,在这部分基本上没有出现记忆错误。

五、增加兴趣,引起自然记忆

心理学表明,兴趣与记忆有密切的联系,为什么儿童在听完有兴趣的评书后,能大段大段地模仿背诵,我想这离不开兴趣的作用。诚然,讲课不同于讲评书,不可能产生那么强的艺术效果,但教师应尽力使授课生动、有趣味,确实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无意注意力。产生自然记忆的重要手段、方法自然很多,如讲好序言课,说明课程,在某些方面的实际应用,尤其是易使学生产生兴趣的身边之事。具体授课时,恰当的比喻、形象的说明、诙谐的语言、生动的例子、适当地叙述一些数学方面的趣事,这些都是使课堂生动的因素。

六、掌握记忆对象的内在规律

如,有人记电话号码时,总是找出电话号码的内在规律和某些联系,从而轻易地记住号码。二项式定理的记忆就是佐证:(a+b)n展开式中的第k+1项为C■akbn-k,这就是展开式的排列规律,就是由于这一点我们才记住二项式定理的。

七、强化记忆

有些不易产生兴趣,十分杂乱而又不好类比的问题,学生不愿去记忆的东西,如果让学生记忆,只好强化,遵照遗忘规律,进行适当的重复,恰当地安排习题,将前面学过的重要知识有机地溶于后面的习题和授课之中使这些知识不断得到强化,这需要将教材处理的前呼后应,互相联系。

以上七条,我个人认为尚不完善,很多例子没有列进来,分列成条只是为了说明方便。在实际讲授时,往往是多种方法并用,最后还需声明一点,强调记忆的前提是为了促进学习、节省时间、开发智力,决不是单纯地为了记忆而记忆,否则我们会培养出一批批简单的机器人。

(作者单位 辽宁省本溪市机电工程学校)

上一篇:浅谈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与维持 下一篇:基于导入教学的初中数学教学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