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开思路,培养学生个性思维

时间:2022-10-02 08:34:58

广开思路,培养学生个性思维

摘 要:阅读教学需重视学生的个体感受,教师要从多种途径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通过潜移默化,让学生学会一定的思维方法,为学生广开思路,为培养学生的个性思维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阅读;引导;思维能力;个性思维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在阅读教学中,只有引导学生深入课文,为学生广开思路,给学生留足个人思维的空间,才能调动起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读课文,才能让学生个性张扬。

新课标走过了10年,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很大的体现,但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彰显学生个性方面还是显得乏力。很大程度上还是学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惯于循规蹈矩,思维狭隘,难有创新之举。教师导来导去学生还是沉默是金,教师也就还是“忍不住”帮学生分析课文主旨,甚至统一了文字表达。所谓发展个性思维,也就成为一句空话。曾看过一个笑话:科举考试前,一秀才成天在家里唉声叹气,其妻说:夫君,怎么你考个试,比咱生孩子还要难呢?秀才说,唉,你们女人生孩子,是肚里有,我们考试,是肚子里没有啊!的确,我们要学生在阅读课文时能提出自己个人的观点,就要先做到让他们“肚子里有”。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如何为学生广开思路,让他们思之有物,思之有法,是培养学生个性思维的基础。在阅读教学中,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去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

一、逆道而行,后退原来是向前

阅读文章,人们习惯于跟着文章的意思去理解文义,但做到这一步也只是接受文章的观点,没有通过自己个体的深入思考,得来的收获也并非是自己的。因此,我喜欢在课后提出与文义相反的观点让学生进行思考。逆道而行,从相反的角度去看问题,学生会得到完全不同的感受,跳出随波逐流的困局。打破了惯有的从众思维方式,就是为了拓展一个更广阔的思维空间,这正如民谣所说,后退原来是向前。

如,七年级语文中的《世说新语二则》一文中,有一道争议性题目:元方“入门不顾”是不是算作“无礼”,教学参考书的提示则是说元方只是七岁,对于一个七岁的孩子不应如此求全责备,也就是说元方这样做是对的。我在教学时先把教参的意见摆出来,然后问:“有没有同学不赞成这种做法?”在引导中,有的同学提出了不同的见解,他们认为元方虽然只有七岁,但不能因为是七岁这样做便不是无礼,也有同学说元方既然说出大番道理指出友人“无礼”,他也应该知道当友人“下车引之”,表示道歉时,自己“入门不顾”就是失礼。一番辩论之后,同学们都认为元方这样做不对。我再趁热打铁:那他该如何做?通过这样的求异思维,不但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让学生知道自己可以有跟书本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意见,拓展了学生思维的空间,增强了自我信心,为发展个性思维打下基础。

二、曲径通幽处

做人贵直,文章贵曲,所以,要体味课文也不能一步到位,经过一番探索与讨论后,所得出来的感悟才真正是学生自己的。为了达到阅读教学的人文一体的效果,我会设计层层推进式的探索问题。一般都准备了两个层次的近似联想,第一层是从课文联想到学生身边,第二层是从身边感悟道理。穿行过曲径,才会看到与常人不一样的风景。

朱自清的名篇《背影》一文,在近似联想方面是一个极好的资源,当学生被父亲买橘子所感动时,我及时地引导,让学生想想自己的父母为自己做过哪些平常事,由情生情,学生非常踊跃,有的说父母送自己去坐车,有的说祖母为自己送雨衣。我再作深一步的探讨,现在你们懂得了感激父母做的小事。其实你为父母做的每一件小事,你的父母也一样是由衷的高兴,你想想,自己为父母做过哪些小事呢……这样的思维,由此及彼,再由彼及此,不但培养了学生联想的能力,而且对于学生的道德养成也有着巨大的作用。

三、条条大路通罗马

条条大路通罗马,每一件事情都有着其多面性。阅读中,教师让学生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才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所见所闻所学,让他们看问题更全面,思考过不同的观点,才会从中思索自己最认同的一点,这对于发展学生的个性也有着极大的作用。因此,在学生回答完题目时,我会再问:“再想想,还有其他方面吗?”促使他们不满足于现状,开发思维潜力。如,学习《伤仲永》一文,到总结全文时,我启发学生思考:仲永本是一个神童,但最后连普通人都不如,这是谁的责任?学生回想一下课文,一下子就答出:是因为他的父亲只顾眼前的利益,不让他学习,天天都带着他拜访乡人,葬送了他的才华。我又提问:难道仲永自己没有责任吗?学生愣了一下,随即有人回答,认为仲永本身也有责任,他没去为自己的前途抗争。我再问:“还有没有应对这件事负责的人呢?”学生展开讨论,有的人认为被拜访的人也有责任,他们都是知书识礼的人,但为了虚荣就不断请仲永的父亲做客,结果断送了仲永的前途;有的人认为作者也有责任,他是一代大文豪,眼看着仲永的才华一次比一次低,为什么就不劝说他的父亲,或者干脆把仲永收为弟子……真想不到,学生的思维是如此的广阔。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我们也要相信学生,多引导他们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思维的空间也就更广阔。

四、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真理越辩越明,思维越辩越阔,当我们通过“辩”去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在同一思维方向上不断深挖,不断寻求突破时,往往会眼前一亮,思维豁然开朗,走进一个新的境地。

如,在学习《唐雎不辱使命》一文中,我提出一个辩论题,唐雎杀不杀秦王,学生分成两组进行小辩论,正方小组论点是“杀”,反方小组论点是“不杀”,双方进行激烈的讨论,正方认为秦王这么可恨,早就该杀了,借此机会,杀。反方认为杀了秦王后秦国会大出兵报复,安陵国会立刻灭亡。学生为了辩论场上的胜利,只好猛从自己的论点钻,双方为了支持自己的论点,在课文中乃至历史书、政治书上找了许多道理来进行辩驳。因为思维和言辞上的交锋,往往会被对方辩手逼到进退维谷的境地,但经过一番番的冥思苦想,学生在己方论点上找到了一个又一个的新发现。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如此大费周折而得出的体验,自然是打下深深的个性烙印,印上了浓浓的喜悦。

五、路是人走出来的

为了让学生在阅读中有更大的空间表现自我,彰显个性,我喜欢让学生把自己当作文章中的某一个角色。给他们一个句式,“如果我是某某我会怎样做”,从这方面去创新,设计一条自己的路。

在学习完《曹刿论战》一文,快要下课时,我抛出一个问题,如果你是鲁庄公,打了这场胜仗后,你会怎么做?学生一下子炸了锅,有的自信心爆棚:立马挥师进攻乘胜追击,把齐国灭了;有的居安思危:还是先跟周边的国家联盟,这样可以抵抗敌人侵入;有的深谋远虑:应该让曹刿做大官,把国家搞得非常强大,齐国来打,谁怕谁;有的另辟蹊径:趁着小胜了一把齐国,立即向他们求和,他们一定答应,然后再秘密练兵……各抒己见,你不让我,我不服你,我则躲在一旁,任他们的思维在海阔天空中飞翔。虽然学生提出的许多策略缺少了很多历史条件的支撑,但每一个点子都是他们自己的想法,都迸发出智慧的火花,每一个学生都过一把君主的瘾。

鲁迅先生说过,路是人走出来的。当我们给学生一个舞台,让学生自由去发挥时,往往会走出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路。这也是课标中所说的学生的独特感受,也是推动人类历史不断向前发展的创新精神的胚芽。

路漫漫其修远兮,教者上下而求索。语文教学博大精深,阅读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个性思维,更是任重而道远。一方面,教师必须营造一个自由、宽松的环境,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建立评价系统,引导学生想说,鼓励学生敢说。另一方面,教师本身必须积极进取、锐意创新,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使课堂真正成为师生合作、探究、创新的大舞台。

(作者单位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大泽镇大泽初级中学)

上一篇:资本“造星”运动 下一篇:如何搞好中考物理总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