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性大众体育经济发展策略

时间:2022-06-20 02:33:44

区域性大众体育经济发展策略

【摘 要】针对甘肃省大众体育经济的运行特点与运行机制进行分析,指出甘肃省大众体育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不足,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甘肃省;大众体育经济;运行;潜力;发展

1.前言

大众体育是社会文化现象,它的产生、发展与整个社会的发展密不可分。北京奥运会、广州亚运会、深圳世大运会、上海世游赛等大型国际体育竞赛的成功举办,对我国大众体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通过一系列的奥运知识宣传和政策法规的颁布,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群众性的“全民健身”热潮,同时国家通过资金和政策扶持,加大了对群众体育事业的投入和相关体育设施的建设,促使大众体育产业迅速发展。甘肃省自1996年实施全民健身计划以来,全省每年坚持开展“百万农民健身活动”,年均有300万人次参加各类体育活动,组织各类体育比赛近万次,至今已涌现出“全国体育先进县”10个,“全国田径之乡”2个,“全国武术之乡”2个;建成全省体育先进县14个,占全省87个县的16.1%,体育达标县54个,占62.1%,先进乡(镇)235个。现在全省每年坚持举办一次以上农牧民运动会的乡镇达到65%,到2002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892.9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34.8%[2]。为甘肃省大众体育经济发展及体育社会化进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并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与发达省份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2.甘肃大众体育经济运行的特点

2.1 起点低

大众体育经济的运行与我国社会转型的特点有着内在的联系,尤与代表着物质生活到精神生活,从衣食住行的外在现象到生活价值观念和社会心理的人的内部世界、以及整体的社会生活方式的转型有着更为直接的联系,从而体现以下特点。①经济落后,国民的物质生活匮乏使体育硬件建设落后。由于不同地域,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均衡,使居民收入水平有较大的差异。不同地域体育消费的宏观分析进一步说明了体育消费结构的不平衡状态。地处沿海发达城市的上海市,人均体育消费近500元,而地处东西部的兰州市人均年体育消费是260元,差距接近一半。形成不规则的体育市场,难以适合大众的体育消费需求,更难以使体育产业得以优化发展。因此,不完善的体育市场使体育消费长期以来难以跨越的障碍。②人口文化素质低使得体育观念滞后。由于西部少数民族居住分散,信息闭塞。除了生存环境、地域因素、民族特性等因素以外,中国传统文化主流――宗教对各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同样巨大而深远,只是由于各种原因,在影响的程度上有所不同。同时也隐含了对个人进取意识、竞争观念、群体思维的遏进,对各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制约作用。③我国体育事业的工作重点,长期向竞技体育倾斜,现阶段大众体育的开展内容主要来自竞技体育,体现出鲜明的单一性、技术性与大众生活相脱离,使大众体育的开展内容主要来自竞技体育,使大众体育锻炼的热情和积极性不高;管理形式以行政手段为主,使大众习惯于等靠的被动参与形式。

2.2发展潜力大

①党和国家近期推出的系列惠民、富民政策为大众体育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②甘肃地区少数民族居多,文化丰富,可挖潜力大,素材多,西部民族大众体育文化是中国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就甘肃而言,民族大众体育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大众体育文化的一个富矿区。甘肃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从人文始祖伏羲、女娲和黄帝诞生地到中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古丝绸之路留下了众多的文化遗存和人文景观。堪称世界艺术宝库的莫高窟,被誉为东方雕塑馆的麦积山,被尊为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主寺之一的夏河拉卜楞寺,成为归属祖国版图历史见证的武威白塔寺,“天下雄关”嘉峪关,“天下道教名山”崆峒山,以及早于半坡的秦安大地湾遗址、天水伏羲庙等等;加之甘肃民族众多(共有45个民族成分,其中东乡族、保安族、裕固族是甘肃独有的少数民族),风情各异,地理环境多样,大漠、草原、冰川、雪山,北国风光与南国景色并存,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构成了西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鲜明特色。③随着党的惠民政策及政策的进一步加大,闲暇时间会增加。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体育健身、康复、娱乐等方面的需求越来越强烈。④随着人们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对体育的认识观念不断转变。

3.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3.1不平衡与渐进性

①城乡人均消费支出的差距。居民体育消费的总体变化趋势是随着经济的逐年增长,呈上升趋势,其原因为个人收入的增长和国家推行“全民健身计划”和体育产业化的影响。但农村居民总体体育消费水平在上升中有下降,其原因是农民收入增长极为缓慢,且差距较大,而农村体育消费的主要群体是学生,他们几乎占家庭体育消费的80%,大部分农民还根本谈不上体育消费,尤其是那些还未解决温饱问题的农民,体育消费对他们来说是奢望或者不可思议,或者持体力劳动就是体育锻炼的观念。现有体育设施及其配套服务集中在城镇等诸多因素,是影响农民体育消费和造成城乡体育消费的巨大差距的主要制约因素。②居民和村民对体育态度的统计分析。由于物质生活的贫困,因而其所具有的是一种“贫困文化”。这种“贫困文化”使得人们、特别是农民满足于温饱,安于现状,没有更高层次的生活追求,甚至不知体育为何物。由于多年来我国经济和体育体制下衍生出来的群众体育运行使一些人逐渐丧失了锻炼的主动性,他们目前尚在等待“领导重视”,“有人来组织”的体育行为方式,这种在当前各方面条件尚不完善的情况下一时还很难消解,大大阻滞了大众性体育经济发展的步伐。

3.2价值定位的非科学性

大众体育经济运行中的价值定位主要重视了体育的生物学功能,重视了生物学的评价指标,即能丈量的指标。而对体育有益于人们生活或有害于人们生活的实际价值并不了解。要拓展人们对已有的体育与生活的价值关系的了解和评价能力。

3.3 政府行为职能的不确定性

我国通过《体育法》的颁布实施,确认公民享有体育运动的权利,这也就意味着国家有义务创设、提供必要的保证条件。那么大众体育经济的良好发展,就成了公民体育权利充分展现的极好内容和有效的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政府权限的适当定位,没有政府功能的不断优化,没有政府机构的有效运作,大众体育经济的健康和快速发展便不能期望;大众体育(实有权利)也将难以落实。为此,如何重塑政府行为,是大众体育实有权利在整个运行中得到落实就成了一个期待解决的问题。政府机制和市场机制的协调问题就成为我国大众体育经济运行和体育产业发展中时刻需要面对的问题。

4.大众体育经济运行的策略

4.1制度保障是促进大众体育经济发展的根本保障

促进大众体育经济的发展,体制保障是根本。从单纯的依靠行政命令向以依靠法律、政策、经济、市场等多种综合性手段方向转变。完善对大众体育相关政府职能机构的政策责任、管理责任、监控责任等的追究机制,以保障其职能履行始终运行在法律法规的许可范围之内。要完善群众体育的社会机制。从我国当前的形势看,“群众体育”在我国从未形成成型的运行机制,没有相应的社会组织,缺乏必需的资源。而且群众活动以各种娱乐活动为主,真正具有社会生活内容的有规律的健身活动数量很少,已难承担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包括生命物质基础等)文化生活需要。为此在小康社会进程中有必要要求地方政府干预,形成城市以社区为主、农村以乡镇为中心的公共服务组织进行筹划和实施,构建集健身、娱乐、休闲、培训为一体的综合平台,将体育融入文化发展行列,资源共享,以满足社会阶层的不同需求。

4.2体育资源是促进大众体育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

甘肃属西部欠发达省,现有体育场馆严重不足,人均占有的体育活动面积有0.76平方米, 人均比全国低0.27平方米。而且绝大部分体育活动场馆都集中在城市,农村活动场馆极少,大部分乡镇数万人只有一个篮球场。目前我国已建成的61万多个体育场馆中,67.17%是学校场馆。在甘肃省现有的16714个标准体育场地中,教育系统有13465个,占全省标准体育场地总数的80.6%。人均投入体育场地建设资金为55.74元,比全国人均148.15元低92.41元。就此数据表明甘肃公共性体育场地严重不足外,教育系统体育场地的公众性社会开放程度也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4.3社会性的群众体育组织和体育指导员队伍是促进大众体育经济发展的社会基础

培育和发展体育群众性组织和指导员队伍是促进大众体育发展的关键一环。城市要以街道、社区以及所在地单位为依托,成立基层社区体育协会或组织,作为开展社区体育的组织基础;农村以乡、镇为中心成立基层组织,以传统节日为依托进行有组织的体育文化活动。

按照《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的规定精神,以社区居民和社区单位中具有体育专长的人员为骨干,培育发展社区体育指导员队伍。社区体育指导员组织、带领社区成员开展体育活动,对广大居民进行体育健身活动指导,使其掌握科学锻炼方法,并且负责健康测定、体质测定评价等等,为社区体育指导员队伍更好地发挥作用提供舞台。

4.4大众体育经济运行要与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相适应

因为生产力之第一要素是人,使“人的现代化”问题凸现出来,立足于21世纪“健康国家”和“民族身体素质提高”的竞争,把大众体育经济运行的根本任务定位在人的现代化(即人的素质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上,这就赋予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机组成部分的大众体育经济建设以更深刻的时代内涵。对于此问题我想应从三个层面,也就是依据我国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设计,在总体上提出一个大众体育经济建设的总体战略构想。即:基础层次的素质改造战略中间层次的生活需要层次变革战略最高层次的社会化创新战略。

4.5大众体育健康价值的定位应体现科学性

主要从体育学、社会心理学、生物学全方位的大视角对待。首先,研究对象要更加普遍。包括身体的、感情的、社会的、理智的、环境的等方面的健康组成部分。其次,研究视野要更加开阔。除了直接参与外,还应关注间接参与者。不仅使“四肢发达”外,还应关乎由参与体育活动带来的缓解紧张、消除疲劳、平衡心理、愉悦感、满足感、振奋感等因素。再此,研究层次要更加深入。应深入到人们的生活追求中去(如生活享受、人际交往、自我实现等等)的保障性以及价值观念等。

4.6大众体育经济运行要注意民族性和国际性相融合

经济全球化的优势之一,就是加速了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与优化配置过程,但资源流动方向总是从回报率较低的地方流向回报率较高的地方。后奥运时代,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为开拓大众体育资源配置的国内外渠道创造了条件,随着体育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和大众体育的不断发展,我们不仅可以通过市场手段在国内优化配置大众体育资源,还可以引进国外的资金、技术、管理经验、甚至人力资源等要素,来促进大众体育经济的发展。

4.7大众体育经济运行要以人的可持续发展为长远目标

随着人们体育观念的不断更新,社会各界的关注,学校体育的不断完善,终身体育思想将始终贯穿在整个素质教育的进程中,锻炼终身、受益终生的体育理念也将为广大人民所接受和实施。随着社会体育的不断完善,体育科研发展、体育锻炼、体育观念、体育知识的增强,大众体育科学研究已超出了生物力学、运动医学、运动生化、体育社会学等学科的范畴,同时也促进了大众体育手段、锻炼方法科学化。我国大众体育的不断发展,吸收了国际上新内容、新方法、新理论,逐渐形成我国大众体育的科学体系,从而杜绝盲目锻炼身体、盲目减肥所带来的恶果。与此同时,广大群众的体育锻炼将得到科学的指导,使不同年龄、性别、身体状况、兴趣爱好的人尽可能得到不同的科学锻炼方法。随着大众经济收入的不断提高,闲暇生活观念的不断更新,一种融休闲、健身、娱乐、交际为一体的休闲体育方式将逐渐取代一度盛行的一些高消费、低格调的娱乐项目。在物质生活方面富裕起来的人们会更加看重生活质量,身体健康、心情愉快、个性发挥,成为人们生活的目标,大众体育健身消费的支出必将进一步提高,大众体育经济产业的主体意识也会得到加强。

参考文献:

[1]陈琦.后奥运时代我国大众体育发展展望.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8.5

[2]何步文.甘肃省体育社会化进程分析.甘肃社会科学.2007.12

[3] 甘肃省体育经营活动政策法规文件汇编.[M].甘肃省体育局 2003.6

[4] [美].JayJ.Coakley. 《Sport in Society》[M].管兵等译. 清化大学出版社.2003 .7.1

[5]张德福,赵鸿星.大众体育的前景与困顿[J]体育与科学,1996,2,25~26,24

[6]田雨普等.我国群众体育的发展走向与对策[J]体育科学,1999.7

[7]李香华 .中国现代体育与体育现代化[J].《体育学刊》2002.2

[8]韩丹.我国体育体系的根本性大变革[J].体育与科学2004.1

上一篇:浅谈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者自身修养的提高与加... 下一篇:探讨如何科学编制企业财务预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