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分工下东北地区加工贸易的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时间:2022-06-20 02:00:26

国际分工下东北地区加工贸易的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摘 要] 制造业为主体的全球化过程给东北地区的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东北三省在承接国际制造业转移并吸收外资以从事转口加工贸易的情况下,并没有从国际分工中获得更多的利益。本文试图从贸易投资一体化的角度,通过U形价值链模型的分析,对东北地区在分工中的利益分配问题进行研究,进而对东北地区引进外资政策加以探讨。

[关键词] 东北地区 U形价值链 利益分配

一、问题的提出

在中国经济整体快速发展的情况下,东北地区作为我国的老工业基地渐渐受到国家的重视,从2003年开始推行振兴东北计划开始,东北地区利用老工业基地的资源经济优势快步增长。在这样背景下,东北地区正在加快经济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步伐,参与分工的形式也随之发生转变。加工贸易作为东北地区对外贸易的主要形式,对东北经济的增长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目前国内外有关对加工贸易的研究文献,主要集中于探讨FDI对接受国企业和行业带来“正”的还是“负”的知识溢出效应。大量的一般性文献对FDI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关系的评价都是积极的,如认为其有效的推动了中国经济增长和发展,扩大了中国的就业水平。对FDI评价不高的文献如Aitken和Harrison,他们的研究表明,FDI对当地企业或行业进行技术转移的“溢出效应”非常有限,甚至为负 。对中国的经验研究表明,FDI对中国民营企业家有一定的培训效果,但是这种效果并不十分显著。这些文献一般依据的是一个国家的数据,对某个地区的研究,以及根据当地特殊情况解释其参与国际分工中的利益分配问题,往往关注不够。

为更深刻认识在贸易投资一体化条件下东北地区在加工贸易中的分工及利益变化,本文引入价值链分析方法进行深入分析,以此作为东北地区制定外资引进政策和调整对外经贸合作方式的依据。

二、贸易投资一体化与U形价值链模型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范围内的贸易投资一体化进程发展迅速,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日益呈现出相互融合的态势。贸易投资一体化条件下国际分工中利益分配的前提和背景都发生了变化,本文关于贸易投资一体化下东北地区利益分配的研究建立在贸易与投资互补的前提之下。

1.东北地区贸易与投资之间的互补性分析

首先,从1999年~2008年间东北地区投资、贸易数据来看,1999年到2008年两者之间变化的态势是一样的。自1999年以来,FDI稳步增长,从1999年的3.1亿美元上涨到2007年的12.1亿美元。就贸易额而言,从1999年的10.2亿美元,增长到2008年的51.3亿美元,增长了5倍。因此,数据证明东北地区贸易与投资之间有一定的互补性。其次,从贸易方式来看,新的贸易方式,产业内贸易比重大大增加,一般贸易与加工贸易平分秋色,1999年~2007年间,东北地区的对外贸易形式经历了由一般贸易为主到加工贸易为主再到一般贸易、加工贸易并重的过程,加工贸易在贸易总额中的比重基本上维持在46%左右。在这种情况下,贸易的利益分配很大程度上受到外资企业投资决策的影响。最后,国际规则的演变也反映了贸易投资一体化的趋势。随着贸易自由化的不断深化,一部分的贸易通过投资的形式来完成,这就要求贸易、投资政策不能相互约束对方的发展,必须协调两者的关系,使二者发展趋势相一致。1995年1月1日,《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定》、《服务贸易总协定》同时生效,从而把世界贸易体制的范围和管辖权从传统贸易拓展到了服务贸易和与贸易相关的投资措施,这一拓展反映了贸易与投资的密切关系 。

2.U形价值链模型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众多学者相继提出价值链理论。1990年,迈克尔・波特(Porter)首先提出了价值链的概念。他认为,价值链可以大致分为基本活动如生产、营销、运输和售后服务等。Gereffi和一些学者提出了全球商品链,将将价值链与全球产业组织直接联系起来。在经济全球背景下,商品的生产过程被分解为不同环节。1992年,中国台湾宏基公司董事长施振荣提出价值链的“微笑曲线”。英国Sussex大学的发展研究所目前对全球价值链问题进行着较广泛与深入的研究,它将全球价值链定义为产品的设计、生产、营销、分销及对最终拥护的支持与服务等。由于商品从研发到营销的各个工序的附加值变化形似U形曲线,处于曲线最低端的加工工序在各个工序中附加值最小,与处于U形曲线两端的价值链的上游和下游部分相比,加工贸易在利益分配中处于不利地位。

3.东北地区加工贸易利益分配变化分析

改革开放30年来,东北地区地区外贸增长迅速,这和加工贸易在东北地区的发展是分不开的。东北地区加工贸易主要是由外商直接投资带来的:外资企业出口对GDP的拉动效应大,1999年~2007年间外资企业出口每增长1%就会带来三省GDP增长74.4%;加工进出口总额占进出口总额中的比重较高,基本维持在46%左右。加工贸易直接带动资源投入制造业,1993年~2007年间,东北地区实际利用外资金额超过700亿美元,截至2007年底,利用外资金额中63.3%投资于工业。按照这一比例估算,实际投资于工业的外商直接投资约为700多亿美元,加工贸易的发展,形成了强大的制造业能力,639749万美元。但由于加工工序位于U形价值链的低端,因此加工贸易的发展对东北地区参与国际分工下的利益分配会产生重要影响。

(1)从出口商品结构来看,以初级产品、低附加值产品出口为主的东北地区加工贸易厂商所处市场竞争环境激烈,加工贸易利润空间降低

在加工贸易的U形价值链中,对于方而言,加工阶段所对应的市场化程度越高竞争就越激烈,U形价值链曲线就越陡峭,加工阶段的利润空间就越低 。从东北地区出口主要商品来看,服装及衣着附件、机电产品、鞋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是三省出口额增加的主要动因。2001年~2005年间,东北地区进出口商品结构相对稳定。出口商品主要是机电产品、服装和钢材,2005年出口值分别为89.8亿美元、44.3亿美元和19.8亿美元;从各省情况看,辽宁省出口商品主要是机电产品、服装、钢材和成品油。吉林省出口以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黑龙江省出口商品主要是服装、鞋类、机电产品和纺织品。2008年辽宁省出口机电产品160.1亿美元,占同期辽宁省出口总值的38.1%,以加工贸易为主,占同期机电产品出口总值的59.9%。东北地区加工贸易主要集中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因此所面对的行业竞争较为激烈,进而对加工贸易的利益空间产生一定的挤压。

(2)从工业结构升级的角度看,加工贸易的利益分配

在加工贸易的U形价值链理论中,对于方而言,FDI带来了产业结构的升级,这种变化使方所面对的不仅仅是价值链形状上的变动而且是价值链的垂直移动(见图)。从图中可见,没有核心技术竞争优势的国家随着经济发展产业结构演进,在价值链上的利益分配点会纵向移动,产业结构的升级会使商所处的行业和数量发生变化,随着行业技术含量的增高,行业的市场化程度逐渐降低,人面临的U型曲线更加陡峭。方的利益会有所增加,但这部分增加是由产业结构的升级所得而非向价值链两端移动带来的,即如图中从ABC。这个过程是否会带来利益的增加还要看委托方的数量,U型价值链的弯曲程度,处于加工工序节点的厂商,即使分工方式由垂直分工转变为水平分工,在利润分配中状况也不会发生太大的转变甚至于可能会使利润空间进一步缩水。

制造业结构的演进与外商投资之间有着很强的相关性,本文用OECD的划分方法和口径,即以制造业的R&D密集度来划分制造业 ,将制造业分为高技术、中高技术、中低技术、低技术制造业四个等级,进而来考察工业结构按技术高低水平的升级状况及其与加工贸易利益分配的关系。

统计数据显示,辽宁省2004年行业工业总产值中中低技术制造业占56.84%;中高技术制造业,22.79%;两大行业产值占整个工业总产值的70%以上;黑龙江省2004年中高、中低制造业所占产值比重为23.81%和42.34%;2006年中低、中高制造业所占产值比重上升为50.34%和32.48%,同时高技术产业比重较小上升幅度;吉林省从2004年~2006年,中高、中低制造业比重分别从2004年的51.46%和27.97%到2006年的43.54%和30.58%。根据以上数据,东北地区除吉林省制造业内部实现跳跃性的发展之后向制造业内部结构演进轨迹回归之外,整体上的升级方向主要是由中低技术制造业为核心向中高技术制造业为中心发展。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的有关数据,2001年~2006年各省主要工业品出口价格指数上升到2004年之后逐年下降。这一方面说明随着工业结构的升级加工贸易在U形曲线间移动,虽然会提高技术水平,但加工企业面临的U型曲线更加陡峭;另一方面说明价格竞争仍然是东北三省工业在国际市场上的主要竞争手段,随着工业结构的升级,产业链价值点的增加,处于低价值点的加工制造面临的竞争就会更加激烈。这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外国直接投资未能从根本上改变东北地区出口的竞争手段。

三、引进外资的政策建议

FDI作为产业资本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本质不会改变,要实现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外资、国际产业链发展的必然要求。东北地区应该在坚持引进外资的同时,制定积极有效的外资政策和竞争政策,正确引导外资,克服消极效应,最大程度发挥其积极效应,促使外资增加更利于东北地区参与到国际分工和利润分配中。

1.制定竞争政策,改进区域内竞争环境

对于消除和避免FDI引进带来的加工贸易的影响可以从增加委托人引入竞争方面入手,促进区域内真正具备市场竞争力的主体产生,进而促使各行业所面临的U形曲线趋于平缓,利益分配状况有所改善。

首先,在开放的行业引进两家以上跨国公司,避免该行业受跨国公司在市场上垄断地位的影响。由于市场更开放,各委托人间的竞争就会迫使其提供较好的产品和技术,间接地实现技术导入。其次,鼓励省内企业参与竞争。黄亚生认为,中国蓬勃的对外开放是以对内限制民营企业发展作为代价的。通过鼓励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参与到竞争当中可以提高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的竞争力。鼓励省内企业与愿意转移先进技术和高附加值制造加工环节、在华有长期发展战略、有运作全球化大企业丰富经验的大型跨国公司合资合作,实现省内加工制造业延U形价值链的垂直移动,带动省内高技术制造业的发展,推进省内企业提高参与国际分工利益分配的能力。

2.抓住双方利益共同点,有选择地选择外资,以培养和提高国内的技术开发能力为目标

在政策的引导下,增强东北地区在U形价值链上向两端移动的能力。从以提供优惠为主转向以加大开放度为主来吸引外资。过去为了吸引外资,东北地区制定了很多优惠政策,这些优惠政策一方面使原本实力较弱的内资企业在与外资企业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另一方面民间资本投资的积极性也收到抑制。在省内有一定的消化吸收能力的基础上引进外资,对有可能实现技术突破,从而起到引进技术为实现自主开发积蓄力量、奠定基础的作用。

3.在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制约下,大力鼓励和发展本土企业的国际代工,通过边干边学效应逐步发展委托设计制造业和创建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

鼓励和推动本土大型制造企业在某些核心价值模块上加大研发力度,争取在若干核心技术和产品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向价值链的高端环节延伸。东北地区以中高技术制造业为核心,已经集中了不少具有核心价值模块的品牌制造商及合同制造商,但主要以外资企业为主,即使是合资,也多以外方控股或掌控核心技术为主。因此,东北地区要获取若干核心模块的关键技术,在价值链中获得主动性,可以通过设立政府性的研发基金以及政策的导向与扶植,集中开发关键的价值模块,实质性的提升我国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水平。

4.熟知产业技术标准,摒弃制造业企业小而全、大而全的一体化产品开发模式

通过产业重组和流程重组,形成专注于能为委托厂商提供专业服务的制造商,降低内部交易成本,提高环节生产效率,使加工制造厂商能够快速对市场及技术变化做出反映。

参考文献:

[1]Gereffi G.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Industrial Upgrading in the Apparel Commodity Chain[M].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1999,48:37~70

[2]刘志彪 张 晔:中国沿海地区外资加工贸易模式与本土产业升级:苏州地区的案例研究[J].经济管理与经济研究,2005(8)

[3]隆国强:加工贸易:全球化背景下工业化新道路[J].经济前沿,2003(2)

[4]朱廷:外国直接投资、加工贸易利益分配:U型价值链模型[J].中国流通经济,2007(2)

上一篇:探析上海对东盟投资竞争优势的培育 下一篇:以韩国为鉴江苏电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