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和创新高校管理工作的思考

时间:2022-06-20 01:20:59

加强和创新高校管理工作的思考

摘 要: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与成熟,高等教育在呈现出大众化、普及化发展趋势的同时,也同样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给高校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针对新时期我国高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管理对策,旨在健全与完善高校管理工作,为我国的教育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 管理 创新

高校,是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重要基地。高校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将直接对高校教师队伍的建设与学生素质的培养产生重要影响。不难看出,提升教学质量、培养人才,永远是高校管理工作的核心主题。在经济时代背景下,传统的高校管理工作已无法满足当下的管理要求,因此,加强与创新高校管理工作就至关重要。

1.我国高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高校管理工作拥有系统性、综合性、复杂性的主要特点,我国高校管理手段不仅与政府之间有着密切联系,而且对高校内部的权利、资源、职责的分配有着直观的影响。整体来说,我国的管理工作意识仍然处于严重滞后的状态,有许多典型问题,亟需处理。

1.1与新时期社会发展与人才培养方向不相适应

毋庸讳言,现阶段,我国高校管理工作的执行模式主要还是承袭了计划经济时期的准则,政府利用行政权力对高校工作进行方向性管理,而管理的内容则是制定诸多工作计划指标及安插不同的审批流程,因此,高校管理工作的自主性其实十分有限。在此背景后,高校管理工作行为就显得更加迟滞性、机械性。即便随着我国高校改革的逐渐深入,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有所提高,为增强社会工作的科学性也提供了一些贡献,也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绩,然而,仍还远未达到当展的标准。所以,推动高校管理工作沿用制度的科学化,是实现高校管理工作转向内涵发展的主要内容。

1.2承袭传统的管理模式

传统的高校管理办法固然有其历史的必然性,甚至具备一些划时代的成分,但是同样无法全然适用于当前的高校发展步伐。从如今的状态看,尽管一些高校的管理工作正在进行规则上的自主改进与创新,然而终归没有脱离传统管理模式的束缚,特别是部分地区高校,往往只是片面的注重所谓的“大局性”、“宏观战略”,而极大地忽略了基础服务,即教育的本质。在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评价时,其标准依然十分传统,忽略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衡量,因此,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1]。在对学生展开管理时,只一味的重视学生的日常表现,抓住学生的细枝末节表现不放,但对事关学生价值观的成长却管理粗糙。对此,高校管理工作必须要转变思想、革新模式,强化高校管理工作的创新,进而给学生发展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发展平台。

2.加强和创新高校管理工作的措施

2.1构建高校和社会的新型合作关系

高校是为我国整体发展培养有用人才,开展学术研究,文化传承的重要战场。因此,更应当与社会保持着深入、持久的合作交流。通过与社会的对话交流,明白新形势下社会对于人才培养的相关需求,探索出高校服务发展的风向标。与此同时,尽可能的为高校自身争取到更加宽泛的社会资源,以此,辅助高校工作的进一步改革和发展。首先,应当坚定遵循高校发展的内在规律,即必须维续一定的独立性,确保高校能够自主地开展发展计划,在提升高校内部的内在自觉意识时,守护内在规律;另一方面,高校需要始终处于时代的前列,积极地参与到社会变革中来,始终和社会维持密切联系,了解社会的现实需求以开展办学。在给我国经济社会输送高校的发展服务以外,也可汲取办学发展的营养,改革人才培养手段,进一步重视主动服务、超前服务水平[2]。最终,使高校能够赢得社会更多的支持,在扩大办学资源的基础上,生成全新的生长点。

2.2重视高校管理的科学性

实现高校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发展,换言之,也就是通过现代化科学管理经验辅助健全管理的职责认定、优化管理流程、反复提升管理效能的表现。实现高校管理科学化,首先就要强化管理队伍的管理能力。无论管理措施如何无懈可击,管理主体始终是人,高素质管理队伍是实现管理工作科学化的基石。所以,所谓高校领导班子,应当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进而能够适应高校管理制度改革的需求。

其次,更要构建合理的规章制度。现阶段,许多高校管理机制已无法达到经济时代的发展需求。一直以来,为了保持正常、稳定的教学秩序,我国高校管理工作也制定了许多宏观层面的管理方针、规章制度,诚然这些制度对我国高校的过往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引导作用,在管理工作中显现出了应有的效果。然而,在新形势下,这些管理工作也表现出了明显的制约性,缺乏针对性,显现出显著的不足,时常使管理陷入尴尬与矛盾的境地。规章制度的意义在于规范师生的行为,并且也附有激励依据。例如,可以明确管理岗位的责任主体,做到职能确定,创设公平、有效的评估机制,在其中引入激励机制。只有制度的健全,方可让高校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3]。管理工作程序的规范性,是管理的重要内容,各级管理层应当明晰自身权责,确保工作的有序性。

2.3加强高校管理工作的人文性

人文精神,涵括了人性、理性、以及超越性三个元素。因此,高校管理工作更应当尊重每一个个体的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惟有将人性和理性相互统一,才可以实现人的协调发展。在高校管理中,更应当积极提倡以德为先的理念,教师利用自身德行的影响感染学生,学生通过自律,提升个人道德。在高校管理中引入刚柔并济、严爱相融的管理历练,有助于帮助学生更能正确的看待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的关系。

3.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是培养我国建设人才的重要阵地,强化高校管理工作创新的意义,在于最大化调动教职工工作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创新意识、民主意识以及自律意识。当前,在知识经济与全球化时代的共同作用下,高校管理工作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作为新时期高校管理工作人员,更应当积极地参与到工作创新中来,惟有通过不断的改革,大胆的实践,才可以全面提升高校管理工作水平及科学发展的有序展开。

参考文献:

[1]马蓉仙,张瑞青.中国梦视阈下创新高校管理工作[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9(23):84-86.

[2]田建国.论创新高校管理 提升高校文化[J].潍坊高等职业教育,2012,16(7):127.

[3]张泽钢.对加快高校管理工作信息化问题的思考[J].成都师专学报,2013,22(28):242.

作者简介:

爨红亮,男,1963.08-,河南鄢陵人,装甲兵工程学院高级实验师,主要从事装甲装备运用与维修教学和科研工作。

刘虎威,男,1975.11-,内蒙古呼和浩特人,73111部队装备部装甲装备处工程师,主要从事装备管理维修保障工作。

陈玉强,男,1968.02-,河南南阳人,装甲兵工程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火力控制工程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上一篇:影响郊县高中男子1500米成绩的因素分析 下一篇:浅谈如何营造良好轻松的小学学习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