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配网生产管理系统的应用与研究

时间:2022-06-20 12:36:51

浅谈配网生产管理系统的应用与研究

【摘 要】文章从生产管理信息系统配网专业管理深化应用进行研究,在PMS与GIS集成、现场标准化作业管理、配电计划管理和配电生产指标管理等方面进行深化研究,并指出配网管理系统一定要采用新技术,进行标准化建设,为提升配网管理水平提供先进的技术支撑。进一步完善系统功能。

【关键词】配网生产;应用;GIS

1、系统概况

1.1建设思路和目标

配网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总体思路是以设备管理为中心,以业务流程为主线,具体如下:a)面向配网、农网设备的运行、检修、试验等基础设备管理功能为重点,逐步开发面向分析和决策的应用;设备覆盖范围先从35kV和10kV设备开始,逐步向380V低压延伸;b)在技术采用上,充分考虑配电网及农网设备具有明显的地理特征和其业务特点,引入空间信息技术和工作流技术,实现设备属性信息、设备空间位置信息及电网拓扑关系信息的一体化管理,以及业务的流程化管理;c)同时作好三个结合:一要结合省公司配网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要具有较好的推广性要求。二要结合省公司主网生产集中管理系统的建设和应用,做好配网生产管理系统业务、数据流和主网生产管理系统业务、数据流的对接工作。三要结合配网、农网现有管理系统的建设和应用,整合已有资源,减少重复工作,提高系统建设效率。

1.2功能实现

目前,生产管理系统实现了配网设备管理、缺陷管理、停电管理、修试管理、两票管理、综合查询等功能。

2、技术实现要点

2.1数据库、电网建模、系统建设标准化问题

长期以来,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和科学组织,管理系统数据模型无统一标准,系统之间无标准接口规范,从而在电力企业内部形成了若干的专业“信息孤岛”。

目前,IECTC57制定的IEC61968系列标准中的公共信息模型基本涵盖了电力企业中配电网主要对象和与之相关的管理信息系统部分(资产管理、工作管理、建设管理、配网管理、地理信息系统、停运管理等)。组件接口规范是规定组件(或应用程序)能够以一种标准方式和其它的组件(或应用程序)交换信息和/或访问公开数据而应该实现的各种接口。

因此,配网管理系统建设时,在实用化的基础上应积极跟踪和采用国际标准进行电力信息模型的统一、标准化建设(公共信息模型、组件接口规范),系统建设初期就应对信息进行分析和分类,属于电网公共信息的,要进行统一信息建模,防止对将来系统互连造成意想不到的困难。

2.2工作流技术的应用

俗话说管理有模式无定式,说明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管理模式也是在不断变化的。而好的管理系统应该有一定的柔性进行系统自我调整适应企业管理模式的变化,而不是推倒重来。

工作流技术的出现有效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工作流是一类能够完全或者部分自动执行的经营过程,它根据一系列过程规则,文档、信息或任务能够在不同的执行者之间进行传递与执行。

工作流管理系统是一个软件系统,它完成工作流的定义和管理,并按照在计算机中预先定义好的工作流逻辑推行工作流实例的执行。有人称工作流管理系统是业务操作系统BOS。

配网管理系统采用工作流技术实现了工作流程的自定义,即授权用户可以对业务流程的组成业务环节、各业务环节的负责角色、以及业务环节之间的流转关系,进行所见即所得的编辑修改。

2.3进行管理系统信息分析

为使系统中管理信息层次清晰、逻辑合理、设计功能全面,首先,需对配网管理信息进行分析。

a)配网生产管理系统信息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设备信息,主要是指输、变电设备,属于静态信息(生产厂家、型号等)和动态信息(检修、异动历史等),以数据库形式存放,是整个系统的基础信息。二是地理信息,是指电子地图上物体的空间位置/坐标信息,以图形文件或数据库形式存放,用于反应设备的地理位置。三是拓扑信息,是指电器设备物理模型信息,用于电网建摸、生成设备间的电气连接关系,以图形文件或数据库形式存放。

b)上述三种信息在实际应用中,需建立良好的关联映射机制,方能保证各项管理功能的有序、高效运转。因此,在技术上要求业务流程管理和GIS(General Information System)图形管理使用相同的数据源(数据库)。但在实际应用中由于业务流程管理软件和GIS图形管理软件可能由不同的厂家开发,设备信息库一般情况下是各自定义,再之数据库定义目前无统一的标准,导致双方在数据共享上出现多种技术实现方案。

3、技术实现难点

在系统建设过程中遇到较大的技术难点主要存在于业务流程管理软件和GIS图形管理软件数据共享和交互方式上。

3.1与GIS结合的配网生产管理系统的数据共享如果业务流程管理软件和GIS图形管理软件由不同的厂家进行开发,设备信息的共享存在以下方案

3.1.1方案一

应用层:生产系统以web方式调用GIS系统的相关图形。

数据层:生产系统将数据按照GIS系统的要求通过视图的方式存放在一个共享数据库中,GIS系统直接读取共享数据库中信息。生产系统可使用GIS系统中的SCADA实时信息。

优点:GIS系统只需要在数据层稍做改动即可,安全性高。

缺点:结合不紧密,不能通过GIS系统录入数据。

3.1.2方案二

应用层:生产系统以web方式调用GIS系统的相关图形;GIS系统直接调用生产系统的界面及数据。

数据层:GIS系统直接使用生产系统的数据库,可对生产数据进行录入查询等操作。生产系统可使用GIS系统中的SCADA实时信息。

优点:两系统结合紧密,GIS直接调用生产的界面及数据,只需修改生产系统就可实现两个系统的同步维护升级。

缺点:GIS系统需做改动,需开发商的合作。

相比之下,方案二较符合系统长远建设要求。

3.2web GIS实现难点

由于B/S实现方式给用户使用、维护带来很大的方便性,web GIS已成为当今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一大重要分支,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目前存在如下技术实现方式。

3.2.1基于网关接口的CGI的web GIS。CGI是一种连接应用软件和web服务器的标准技术。设计原则是显示数据和文件,不是数据处理,不能用来产生动态数据,缺乏交互性。因此,对于像web GIS这样复杂的应用来说信息量相当大,极易造成网络拥塞。

3.2.2基于ACTIVEX技术的web GIS。此技术提供支持基本地理信息空间操作的OCX控件实现web GIS功能,支持此功能的GIS软件有MapInfo, MapObiect等。

3.2.3基于JAVA技术的web GIS这种方式减少用户和服务器的数据流量,提高了整个网络的运行效率。但是需要开发JAVA客户端程序,并修改GIS服务器软件,软件上投入的工作量较大。

4、结束语

配网生产管理系统一定要积极采用国际标准,统一进行配网信息规划、建模,积极采用工作流、web GIS等先进技术科学组织工作流程,实现配网业务协同、数据集成,从而为全面提升配网管理水平提供先进的技术支撑。

上一篇:浅谈10KV配网带电作业安全防护措施研究 下一篇:关于水库环境生态的治理与保护的具体途径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