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一节教学设计

时间:2022-06-19 10:07:24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一节教学设计

1 教材分析

教材内容和地位:“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是人教版七年级《生物学》第七单元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本单元的主题内容是“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本节是现代遗传学的关键内容之一。人们对遗传与变异的认识,最初是从比较亲子代的各种性状开始的,然后由表及里逐步深入到基因水平。对本节的教学,教师也应按着这样的思路设计。先引导学生认识什么是生物的性状,然后探讨性状的控制。学习了这些内容,学生才能在生物性状遗传和变异的复杂现象中,懂得遗传和变异的实质及规律。本节既复习前面“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的知识,又是后面学习遗传的基本规律和生物变异的理论基础,所以在知识的学习上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2 学情分析和课前准备

2.1 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一上册已初步学习了基因、DNA、染色体的知识。对生活中性状、转基因、遗传、变异的例子也有了解,但还没有上升到理论高度。所以课堂上教师要多举实例,多启发诱导,注重学生小组内的合作交流讨论。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主动学习。

2.2 学生课前准备

统计好的家庭成员性状调查表。

2.3 教学器材

(1)准备学生熟悉的性状、相对性状的图片资料,做成PPT文件;(2)和学生内容顺序一样的性状调查表、转基因鼠实验过程的投影片;(3)转基因作物、动物、食品等图片资料。

3 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3.1 知识目标

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以及亲子代间在性状上的延续现象。举例说出不同种性状和相对性状之间的区别。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3.2 能力目标

以观察分析图片资料、文字资料及实验资料为主线,让学生自己归纳得出什么是性状、基因控制性状的结论。培养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动手能力和科学的思维能力。

3.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关注转基因技术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影响。

3.4 教学重点

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以及亲子代间在性状上的延续现象。举例说出不同种性状和相对性状之间的区别。

3.5 教学难点

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4 教学过程

4.1 课前导入

教师:同学们,上一节课下课前我让同学们回家与自己父母探讨你有哪些特征像父亲?哪些特征像母亲?哪些特征与父母都不像?下面哪个小组的同学回答一下。

王斌同学回答:眼睑像父亲,脸型像母亲。

教师总结:刚才王斌同学说眼睑像父亲,脸型像母亲。孩子有些地方像父母,有些地方不像父母。生物学上把这种亲子间的相似性称为遗传,亲子间和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叫做变异。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教师: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遗传和变异的实例,我们一起来判断下例。展示图片: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遗传);一猪生九仔,连母十个样(变异);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遗传)。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亲子间的相似性(遗传)。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遗传);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变异)。

教师:人们对遗传和变异的认识是从性状开始的,那什么是性状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一节“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4.2 生物的性状

教师:看到这个课题,同学们产生了那些疑问呢?

学生讨论后阐述疑问。

教师:提出问题,什么是生物的性状?用大屏幕投出课本28页观察与思考1中四组性状,让学生观察、小组内交流讨论。教师:生物所表现出来的这些特征,我们给它一个生物学的名称叫性状。并且这些都是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那人体上有没有性状呢?

教师用大屏幕投出几组人体性状:(1)耳朵有无耳垂;(2)眼睛是单眼皮还是双眼皮的;(3)能否把舌由两侧向中央卷曲;(4)能否使大拇指向背侧弯曲;(5)有无酒窝?接着让学生回想哪些与父亲相同,哪些与母亲相同。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以上的形态结构特征的性状。

教师:除了人体形态结构特征的性状,还会其他性状吗?引导学生理解行为方式和生理特性的性状。教师举行为方式的例子,能否把舌由两侧向中央卷曲;生理特性的例子,如人的ABO血型的例子。

教师:同学们知道了很多生物的性状,那谁能给性状下个定义呢?到底什么叫性状?教师引导学生,让学生自己归纳出来,可以多个学生补充。

学生:任何生物体都有许许多多的性状,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生或行为方式等都是生物的性状。

教师提问:同一种生物同一种性状在不同的个体身上会不会有差异呢?展示几组相对性状的图片,让学生认真观察、判断并回答。

教师:像这样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被称为相对性状。

教师用大屏幕投出几组性状让学生判断是否是相对性状;(1)鲤鱼的体型较大,鲫鱼的体型较小;(2)金鱼有体色透明的和不透明的;(3)李的果实和桃的果实;(4)正常人和血友病患者;(5)人有酒窝和无酒窝。

学生小组内讨论、思考并回答。

教师:对于学生容易出错的问题要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纠正。

师生小结:刚才同学们对性状和相对性状有了深刻的理解,那是不是所有的性状都能遗传呢?例如:同一个麦穗上的小麦粒,分别种在肥沃的土壤中和贫瘠的土壤中,再结出的麦粒前者大于后者,麦粒大小这种性状能不能稳定的遗传下去?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由环境引起的性状改变不能遗传。那什么样的性状可以遗传呢?从而过渡到下一个问题基因控制性状。

4.3 基因控制性状

教师用大屏幕投出转基因超基鼠示意图,同时投出问题:(1)在这项研究中,被研究的性状是什么?控制这个性状的基因是什么?(2)转基因超级鼠的获得,说明性状与基因之间是什么关系?(3)由此推论,在生物传种接代的过程中,传下去的是性状还是控制性状的基因?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本P29-P30页资料分析和大屏幕投出转基因超基鼠示意图。

教师帮助学生理解分析转基因超基鼠示意图强调以F几点:

(1)在雌雄小鼠后,要从输卵管中取出核尚未融和的受精卵,这种受精卵适宜转入大鼠生长激素基因。(2)将事先备好的大鼠生长激素基因吸入显微注射器中,在显微镜下将大鼠生长激素基因,注入小鼠核尚未融和的受精卵内。注射之后,小鼠受精卵内的卵细胞核和核将融合成一个细胞核,其中携带着转入的基因。(3)将已经导入了大鼠生长激素基因的受精卵,注入小鼠的输卵管中,这样小鼠的输卵管中就有了两种受精卵,一种是导入了大鼠生长激素基因的受精卵,将来发育成大鼠;另一种是输卵管中原有的未转基因的受精卵,将来发育成小鼠。

学生阅读、思考小组内讨论后回答:母鼠一胎所生的大鼠是因为体内被导入了大鼠生长激素基因,说明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这样进一步说明在生物的传种接代的过程中,传下去的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

教师:假如你掌握的这项技术,你怎么利用这项技术为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服务呢?

学生:发挥想象,各抒己见。

教师: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基因组中,培育出的转基因生物,就有可能表现出转入基因所控制的性状。目前,已有转基因作物、转基因动物、转基因食品、转基因药品等。

教师展示转基因食品的图片。

学生:观察图片,提出观点。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一起讨论分析转基因技术,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以便对转基因问题有个深刻的认识。

教师让学生课后通过上网查找资料思考的问题:想一想,你还知道哪些转基因生物?你吃过哪些转基因食品?你认为转基因食品对人类有利还是有害呢?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延伸拓展。

师生共同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性状、相对性状的概念,深刻理解了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理解了在生物的传种接代的过程中,传下去的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那么基因在亲、子代之间如何传递?下节课将继续学习(留下悬念,激发学生后续学习的兴趣)。、最后让学生做导学案中练习题。

5 教学反思

本节课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改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启发学生思维,注重学生学法的指导,进行了情感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倡导探究性学习,分析资料,并结合多媒体展示,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备好教材,更要针对学生的接受能力,站在学生的角度备好学生,备好教法,才能够真正地利用好课堂每一分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上一篇: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试题评析 下一篇:谈“问题法”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