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学习”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时间:2022-06-19 09:04:46

“快乐学习”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快乐学习”一直是我们课堂所追求的目标,采取小组合作学习后,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我校实施课程改革已有两年了,在这期间我也是在不断地摸索和学习中进行教学。认真回顾这两年来的教学工作,有收获也有遗憾,现对自己的观点和做法进行重新思考,将反思所得总结如下:

1 成绩效果显著

要想让七年级学生一堂课45分钟全神贯注的听讲确实不易,就算是好同学也很难做到。但实施课程改革之后,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效果则大为改观。课堂学习气氛浓厚,学生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1.1 对于优生,有的聪明男生很好动,要想抓住他的思维,在学案设计中必须给他留有悬念,要设计一个能力提高的题,是最能吸引他的,使得这样的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例如丁恒通,他就是非常聪明。难题对于他不是问题,由于他的不细心,很少全做对。所以我也时常打击他一、两次效果明显好了很多。所以对于优生上课也应该多关注一些。

1.2 对于中等生,他们不扰乱课堂纪律。有时你把他叫起来。他根本不知道你讲哪里。采用小组合作学习之后,在组内他们有了自己的分工,组长和组员会不断提醒他们注意,课堂效果显著增强。

1.3 而对于后进生,首先给他们定制定合理的目标,目标不要太高让他们跳一跳够得着。这样他们会觉得自己有希望,尝到成功的喜悦,加上他们取得一点成绩后教师就要适当的表扬。并给组里加分,让他们觉得老师并没有放弃他们,觉得自己还是很有希望的。用爱心温暖他们,鼓励他们,让他们体验到爱和成功的喜悦,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一点一点的进步。正像有为教育专家所说: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只要做学生喜欢你,他才会愿意学你教的这门学科。

新课标明确告诉我们,评价已不再是教师的专利了,应把评价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和谐的学习氛围中互相质疑、互相欣赏、互相帮助才能把学生吸引住。我们采用小组合作学习也真正达到了这一目的。例如在七年级数学第三章“图形的初步认识”学习活动中,我们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对于学案中提出的问题,⑴请问,生活中有哪些角的实例?”⑵“怎样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学生合作后给出多个答案,效果极佳,出乎教师的想象,课堂上时时响起掌声,在这一过程中,有的学生自信地肯定了自己的表现,有的学生谦虚地对自己提出了希望。在质疑环节中,学生提出了许多问题,有的问“角是否都能只用一个大写字母表示?”,有的提出“我们都知道蜂巢是一个正六边形,那怎样画一个正六边形呢?”等许多有价值的问题,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这样,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互相欣赏、互相评价、相互帮助和自我评价、自我激励,使学生既学会了学习又学会了做人,数学学习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了较好的体现。

总之,整个教学环节让学生在主体积极参与、操作、交流、动脑、动口、合作探究的学习中建立概念、理解概念和应用概念。实践证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焕发新的活力,让课堂更精彩,达到学习状态最佳,效果最理想。

2 存在的问题

⑴教师要相信学生能做好,让学做,独立思考、独立说话,教师要诱导发现,凡是学生能做的不要包办代替。

⑵放下老师的“架子”和学生交朋友,来一个变位思考,让学生当“老师”。

⑶课堂上教师要掌握好“度”及时指导学生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合作意识。

⑷教师提出问题后,马上组织分组讨论,缺乏必要的指导。

⑸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 ,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一些性格开朗、交际能力较强的学生容易获得较多的参与机会,而性格内向、腼腆拘谨的学生经常成为课堂上的“看客”。一些学习成绩优良的学生,由于具备了合作交流的条件,成为小组内最活跃的分子。

在教学中教师是学生合作学习的一个协作者,在我们的课堂上我们面对思维活跃的学生,只有经过和学生的合作才能从中感受到合作的意义,才能体验到合作的快乐和收获,才能有效地去指导学生的合作,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达到我们的教学目标。

3 具体做法

3.1 合理设计学案

认真备课,专研教材,把握每节课的学习目标、重点、难点,根据学生已有数学经验和实际情况,要想在有限的时间里,出色的完成数学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体现合作学习的课堂设计学案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3.2 提高学生的数学兴趣

合作学习的课堂,应该飞扬着学生的激情,闪烁着学生的智慧,是学生学习的乐园。而要创设这样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就成为必不可少的环节。只有激发起学生的兴趣,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自觉、主动地去讨论、去探究,课堂教学才会精彩纷呈。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利用一切时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精彩的导入,教学情境的设置,教师激励的话语等等。在兴趣的推动下,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变“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合作学习岂不更有效果?

3.3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经过两年的课改尝试,学生已有了一定的思维能力和总结能力,我在课堂上敢于放手,让教师和学生变换角色,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及思维能力的提高。课堂上小组讨论的结果,小组成员要到前边或黑板上展示。习题课更是如此,教师写出题目后,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然后让学生到黑板上讲解,对于他们在课堂上取得的成绩,要给予充分的肯定,让他们在愉悦的气氛中乐于与学生、教师合作交流。这样,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异常活跃。学生的数学语言的准确性得到锻炼,在学生讲解的过程中,教师既能注意学生讲的思路方法,又能观察其他学生的注意力是否集中,从而调控课堂,做到人人精力集中,人人听讲认真。

3.4 关注课堂的每一位学生

课堂上教师要关注班上的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其中,都有发言的机会;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不去回避任何一位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恰如其分,使学生有学习的信心和动力。以前的课堂,回答问题最多的是中上等学生,往往忽略了对后进生的关注,使他们无所事事,而采取小组合作教学教师就能更好的捕捉学困生的闪光点,多给他们表扬和鼓励,让他们也体验成功的喜悦,诱发其学习的动力,增加学困生的参与度。让他们都有思考、发言、讨论、练习的机会,使他们在动手和动脑过程中,充分发挥他们的思维,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教学中,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必须先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把课堂时间尽可能多地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尽情地表现、体验、享受。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会学习,使他们终身受益,这才是我们真正想要的。

3.5 加强课堂教学的灵活性

用书要源于教材又不拘于教材;要服务于学生又要不拘一格;加强课堂教学中的寻求规律的教学。这样,不仅使学生学到知识,而且还培养了学生探究规律的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

总之,教育学生就要从正面解决问题,而不是抱怨。教师与学生互相尊重,理解、信任;教师要爱学生,用心去爱,用行动去爱,对于学生所犯错误,不能只批评不教育,要宽容善待,并给他们改正错误的机会。课堂教学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要具备良好的师德。这样你就能撑起一片蓝天,用你的道德行为染学生,学生就会爱戴你,家长就会信任你,你的教学改革就会成功。

参考文献

[1] 《数学新课程标准》 河南西峡《三疑三探》教学模式

[2] 《学记》《国务院关于基础教改革与发展的协定》

上一篇:浅谈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兴趣 下一篇:中学体育教学中“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