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在教学中应追求的目标是什么

时间:2022-09-02 11:55:34

教师在教学中应追求的目标是什么

荷兰,人们常把荷兰称为“花之国、水之国、运河之国、风车之国、牧场之国”。它的真正国名叫“尼德兰”,“尼德”是“低 ”的意思,“兰”是“土地”,合起来称为“低洼之国”。荷兰三分之一的领土只高出北海海面一米,近四分之一的领土低于海平面,真是名副其实的“尼德兰”。荷兰三分之一的地区为奶牛业相当发达。

《牧场之国》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一篇略读课文,是一篇意境优美的散文诗,该课文所描写的是荷兰的美丽田园风光,字里行间洋溢着宁静悠闲的情趣和意境,让人情不自禁地心生向往,也让人不觉为之动容,这是该文具有特色的课文之一。

教学这篇课文,目的是引导学生感受荷兰和谐、优美、宁静、悠闲的美丽的田园风光,真切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的博大情怀。首先,激情导入,接着让学生介绍自己搜集到的有关荷兰的资料,使学生对美丽的荷兰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内在的要求,然后揭示课题――《牧场之国》。再就是检查完学生的预习情况后,那就是让学生整体感知《牧场之国》这篇的课文内容,说说荷兰给你留下整体的印象是什么?并要求用简短的词语概括出来,且板书到黑板上,学生的热情就这样的被调动起来了,他们纷纷地踊跃发言。就这样,该课文的主要内容在学生的板书下,完全凹现在黑板上。荷兰的美丽尽现在学生的眼前,蓝天白云、碧绿的草地、猪牛羊马等构成的美丽悠闲宁静图,让你为之赞叹“这才是真正的荷兰”。由此产生了遐想情愫,激发了学生们自主阅读的兴趣。接下来进入质疑解疑环节。学生围绕“为什么称荷兰为牧场之国”?从哪些语句体现出来的?值得一提的,通过展开讨论,一路走下来,课堂很顺畅,条理很清晰,层次也很分明,主题也突出了。在教学本文过程中宜把握文章的重点,体现朗读的训练,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书中培养语感。更为甚者,在读书中受到情感熏陶。

当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还是牵得太死,学生互动开发不够,没有体现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启发得不够灵活,所以学生没有放开,也就没能达到活而和谐的境界。应该紧扣美丽的田园风光这样一个主题,渗透一些写法的指导,不能停留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应紧扣围绕“这才是真正的荷兰”一句入手,让学生理解牧场是所有牲畜的自由王国,它们才是这个王国真正的主人以及在荷兰动物与环境与人和谐的统一。最后,归结到课文最后小节,“这就是真正的荷兰”。除此还感觉学生与文本的交流不够。换言之,就是学生对课文读得不细。虽然我给学生读书的时间,可是时间必定有限,另外,我对本课朗读引导做得也不到位。由此种种,教师对学生朗读的指导,怎么指导?这个问题一直以来是困扰我心头的一个难点。遗憾的是,不管自己设想的多么好,准备得多么充分,终难摆脱百密总有一疏这样的结果。如果不和自己的学生相结合,以致脱离教学实际,不临场随机应变,那么,整个课堂就会不生微波,死气沉沉,毫无生气可言。所以,厚积薄发,学以致用,孜孜以求,诲人不倦,充分利用好丰富的教学资源,急为学生所急,想为学生所想,这是我们教师在一线教学中应该追求的目标吧。

上一篇:独立学院学籍管理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下一篇:浅谈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