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电信专业发展研究

时间:2022-06-19 08:32:29

普通高校电信专业发展研究

[摘要]作为信息科学之一的电信专业,其发展一直都是各高校课题组研究的热点,本文从多角度阐述电信发展的方向,涉及到课程、教材、实验等方面。对电信专业发展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电信专业 发展方向 课程建设

一、选题意义

1.选题理论意义

电子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该技术的发展趋势是进一步以计算机技术和微电子器件为依托,从模拟向数字全面过渡。信息的产生与处理、发送与传输、接收与处理、终端的显示与执行等全面进入数字化。由此诞生了各种新器件、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与新方法。电子信息行业处于技术最前沿,该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无疑从数量上还是层次上都将有更大更高的需求。

2.选题实践意义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分析和设计方法更新的步伐是如此的神速,导致很多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和方法每几年就必须完全重新加以思考。通过电信专业发展研究,可以帮助我们分清该专业的发展方向,有助于校领导的专业设置决策,避免教育资源的浪费。

二、研究基础

根据目前我国电子信息类专业的教育现状和社会发展的要求,结合国内外众多高校的宝贵经验和国家有关的教育方针政策,树立全程化的教学理念,对电子信息专业学生从理论学习、技能训练、实验教学、专业见习、毕业设计、就业指导等各培养的全过程进行研究与实践,构建一种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全程化培养模式,以调整培养计划,优化教学过程,改善教学方法,整合教学内容,加强教学、科研与社会实践的紧密结合,以工程师的基本素质要求为目标,以基本工程训练为基础,以培养知识综合应用能力为核心,以培养创新、创业意识为重点,培养学生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工程素质,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无缝对接,同时也为高等教育适应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和条件。

电子信息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除了专业的知识结构,更强调知识的综合运用与开拓创新,合理的教学模式也一直是教育者们不断探索的主题和目标,专业课程的整合教学为合格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可靠的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

在现有条件的基础上,统筹利用相关资源,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计算机网络为依托,从理论和实践教学环节上进行相关课程的关联与整合,调整或制定新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则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实践是电子信息专业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近年来教育部门的明确要求,教育工作者正在努力加强实践中的创新教学力度,但在制度化的同时却出现了僵化的创新,实践教学的“三性”(设计性、综合性、研究性)要求也往往停留在表面。个性是创造的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是实施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高等教育的需要。个性化教育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势,专业个性则更是社会所需,是高校专业建设与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打破传统的观念,在对电子信息专业的理论与实践教学环节中,明确提出了个性化的专业教学目标,承认个性差异,强调专业个性,突出开拓创新,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在基本要求上进行合理取舍,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培养兴趣,发挥特长,体现自我,近三年的实践证明,专业上的个性化培养是科学合理且确实可行的。

三、研究内容

1.培养目标及模式

系统学习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理论与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与自动控制等专业课程,并通过实验教学、专业实习、课外科技活动、科研等实践环节,学会获取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能够从事通信、电子、计算机、自动化等各领域的教学、科研、开发和应用的“复合型”人才,以及有一定“特长”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人才。

2.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的修改、完善和执行

培养目标本专业强调宽口径培养及高新技术的引入,培养能够从事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应用研究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学生毕业后在电子信息的采集、处理、传输、显示和控制等方面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宽广的知识面,同时具有获取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工程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和继续进行自我教育的能力。

3.教材建设

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并开发一定的自行研制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及课堂演示实验课件,必修课多媒体教学不低于25%。

4.课程建设

从提高学生专业能力出发,根据专业特色,理顺课程体系。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的衔接方面进行重点研讨,争取在三年之内完成教学大纲的重新制订,做到合理安排学时及教学内容,明确每门专业课的任务及内容。从培养目标出发,以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为出发点,增加课程设计和专业综合设计的内容。

课程设计内容在选题方面要体现一定的综合性。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针对当前最常用的MCS51系列为内核的具有ISP功能的单片机和KILL公司的集成开发软件μVtion2介绍如何设计应用电路和进行系统调试,并通过具有明确目的的设计任务来组织教学过程。

为了充分体现专业特色,设置两门专业综合设计:综合电子设计与实践(1)与综合电子设计与实践(2)课程。综合电子设计与实践是以硬件电路为主的课程设计,题目要将多门功课结合在一起,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系统设计的能力、动手实践的能力。

针对当前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改革毕业设计的内容。设计题目要体现专业特色,难度要高于专业综合设计,内容要体现综合性和应用性相统一的原则。

5.加强实验室建设,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实验中心作为开放性实验室坚持对教学开放,对科研开放,对全校学生全面开放的原则。课余时间支持学生积极开展科技创新大赛、开放实验项目等,为培养具有竞争力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提供技术平台。建立健全电路原理、数字电路、模拟电路、电子测量与仪器、高频电路实验室,信号与系统、传感器原理及应用、微机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自动控制原理实验室等;进一步建立电子电路CAD/EDA、电路仿真、虚拟仪表与仪器等实验室;逐步实现实验室结构合理,达到主干实验课程具有专门的实验室,并且仪器设备也很配套实用。

四、研究的意义

构建科学合理的全程化的工程素质培养模式有效解决了当前专业建设与发展中碰到的一些难题,是当前高等教育者教学改革中的一条必经之路,它将从根本上促进教学的优化与改革,从更高层次上培养高质量的有用人才,迎合了新世纪的社会需求,也为学校的专业办学特色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李衍达.关于电子信息与电气学科提高教学质量的几点看法[J].中国大学教学,2003,(01) .

[2]倪振文,王俊年,刘昆山.电子信息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4,(02) .

[3]李桂梅.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建设方案研究与实践[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3) .

[4]沈锦飞,燕庆明.信息与控制学科教学培养方案改革研究[A].跨入新世纪―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改革之路[C], 2005 .

[5]陆金森,陈飞平,李华,刘昊.地方本科院校城市规划专业人才培养改革探讨[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8, (06):72-73.

上一篇:略论教师幸福与自主发展 下一篇:广告中女性形象的另类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