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体育专业特殊课程探索

时间:2022-09-20 04:15:22

普通高校体育专业特殊课程探索

1体育教育专业中开设特殊体育课程的必然性与可行性

1.1开设特殊体育课程的必然性

教育部《关于“十五”期间进一步推进特殊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师范院校要有计划地开设特殊教育课程或专题讲座,努力在学生中普及特殊教育知识,以适应随班就读教学需要”,这说明国家已经开始重视特殊教育问题。目前我国特殊教育体育专业教师存在短缺现象,兼职教师、非体育专业或未接受特殊体育专业培训和进修的教师占有相当比例,达到本科学历的更是寥寥无几,严重影响特殊体育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时代的发展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对特殊体育师资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培养具有残疾人体育专业知识的特殊体育师资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普通高校开设特殊体育课程,通过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进行特殊体育师资培养,将是解决我国目前对特殊体育人才需求的最佳途径。

1.2开设特殊体育课程的可行性

目前在高校开设特殊体育课程有了较好的环境,首先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相继颁布的《教育法》、《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残疾人教育条例》、《特殊教育学校暂行规程》等法律、法规为课程开设提供法律保障;其次,国际上一些国家体育专业特殊体育课程的开设为我们提供了经验,虽然在国情与教育制度方面与其他国家存在差异,但在教育中面临的问题仍然有许多相同和相似之处,其改革经验仍有可借鉴性;再次我国各地、市特殊学校、特殊班为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特殊体育实习提供了实习基地;最后,高校现有的体育教育专业开设的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等体育专业必修课程为特殊体育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因此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开设特殊体育课程,无论在课程设置、专业设置和师资研究力量等方面,都有着其他院校无法比拟的优势和特长。在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开设特殊体育课程是完全可行的。

2特殊体育课程设置

2.1增设特色课程

开设特殊体育教学课程,除了传统的体育教育专业的体育锻炼手段与方法方向,体育教学训练方向,社会体育方向,体育保健康复方向,民族传统体育方向,其它等课程模块外,应增加残疾人体育运动方向,其课程特点应突出地表现跨学科、跨专业,注重实践能力培养,加强体育理论知识的比重,突出开设特殊体育教育课程的特色。如在专业必修课中可增设残疾人体育的相关课程,如:残疾人体育、特殊儿童体育游戏教学、残疾人体育运动项目与规则、残疾人体育竞赛医学功能分级等课程;同时可增加体现职业技能的课程,如盲、聋、弱智等儿童的心理健康与预防、训练、康复类课程;而在专业限选课中,可增设特色型选修课,如聋童舞蹈,残疾人管理、残疾人体适能检测,残奥会与特奥会运动课等。除了开设相应的理论课程外,还可以安排大量的实践课,如实验课、参观、社会实践活动学习、实习等。加大学生教育实习周数和实习次数,以丰富学生教育教学技能和实践经验。

2.2丰富教学内容

特殊体育的教学对象是一些身体残缺或智力障碍的学生,因此,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根据不同的残障对象而安排有针对性和特殊性的教学内容。

2.3加强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是办好一个专业的重要工作,由于残疾人体育工作是我国逐渐受到重视的一项事业,专门培养残疾人体育社会工作人才的学校寥寥无几,许多教材目前还比较缺乏。因此发挥每一位专业教师知识、技术和能力优势,加强教材和教辅资料的开发和编写工作,编写具有较高学术的供残疾人体育教学、训练、社会工作专业方向使用的自编讲义。目前,特殊教育专业开设的部分有关残疾人体育方向的课程没有统编教材。因此,各高校可按照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要求教师编写或修订教学大纲,在教学大纲中反映本学科的新成果、新理论。

3特殊体育课程教学模式

在《残疾人体育工作“十五”实施方案》中提出:“加强特教学校体育师资培训,抓好特教学校(特教班、特教学院)校园体育活动,逐步在高等体育院校和普通院校体育系(专业)开设残疾人体育指导课程;组织力量编写残疾人体育教学、训练、科研系列教材和普及读本,进行专项科研,将残疾人体育纳入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内容。”依据特殊体育的发展和《方案》要求,将培养特殊体育师资模式分成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开设选修课,主要介绍有关残疾人体育的基础知识,使学生了解残疾人个体在学习和掌握体育技术和培养运动技能方面与正常人的差异;能为残疾人制定出一般的教学计划,掌握对残疾儿童、少年实施体育教学的一般方法和手段,满足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的需要,保证残疾儿童、少年个体在体育教学中参与活动,掌握正确的体育锻炼方法,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通过学习,树立正确观念,提高为残疾学生服务的意识,自觉的成为特殊体育的志愿者。

第二阶段:进一步学习残疾人体育教学有关方法、内容以及残疾人康复知识,并通过实习获得实践经验,能够根据残疾人个体特点制定出适合个体发展和康复的锻炼计划;能够指导残疾学生离开学校进入社会后进行体育活动;能够满足中等特教师资、特殊学校师资和残疾人活动中心指导员的需要;能够进行残疾体育器械和康复设备的调试、使用和维护;能够组织基层体育活动和竞赛;掌握特奥会和残奥会有关知识,成为特奥会和残奥会的志愿者。

第三阶段:参加有关残疾人体育教练员课程的培训学习,掌握初级残疾运动员训练知识,制定训练计划,指导学校、基层残疾运动员的训练,为高一级运动训练打好基础,为高级训练输送人才;掌握一般比赛的组织方法,能够组织基层体育活动和竞赛;掌握特奥会和残奥会有关知识,成为特奥会和残奥会的志愿者。

第四阶段:通过理论课程学习,提高专业知识,掌握从事高等学校特殊体育教学的基本理论水平、能力及现代化特殊教育技能;具备从事特殊体育科研能力,能为特殊体育的发展提供指导;掌握现代特殊体育发展的前沿知识和管理知识,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为高等学校和中等师范学校培养特教体育师资。另外经过高级教练课程的学习,掌握残疾运动员高级训练知识,具有对残疾运动员进行高级训练能力;掌握特殊体育运动管理知识,成为特奥会、残奥会的组织者、管理者;具有对初级教练员进行指导能力;掌握从事高等学校特殊体育运动训练教学的基本理论水平、能力及现代化特殊教育技能;为高等学校特殊体育专业提供师资。

通过这样一个培养模式,可以使学生较系统的学习掌握国家对特殊教育学校的政策、法规知识;学习特殊教育专业课程的综合理论知识;具有指导残疾人体育教学、训练和科研工作的基本能力;能够根据残疾人个体特点制定出适合个体发展和康复的锻炼计划;能够组织社区以上的特殊体育活动竞赛工作;能够满足中等特教师资、特殊学校师资和残疾人活动中心指导员的需要;能够进行残疾人体育器械和康复设备的开发使用、调试、维护等工作,满足现代特殊体育的发展对多层次、多种人才的需求。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突破传统的单科性局限、调整体育师资的培养方案,增设特殊体育教学课程,加强特殊体育师资的培养,不仅可以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扩大知识范围、拓宽学生就业口径,而且还能充分发挥体育教育专业培养师资的作用。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开设特殊体育课程适应了新时期体育教育专业完善培养功能的时代要求,能从源头上改善特殊体育教师缺失与特殊体育教育实施的脱节现状。

上一篇:体育专业篮球普修课程可行性研讨 下一篇:剖析体育专业学生和个人价值感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