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学生和谐人格结构培养及塑造

时间:2022-06-19 08:00:56

【前言】浅析大学生和谐人格结构培养及塑造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因此和谐人格的特征可以概括为人格的完整性(即构成人格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等组织要素是一个有机整体。认知是基础,情感是动力,行为是在认知和情感共同作用下的结果)、协调性(指的是和谐人格的内部的各个组织要素之间协调一致、相互平衡。这种协调一致,使得和谐人格在...

浅析大学生和谐人格结构培养及塑造

摘要:长期以来科学主义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占据了主导地位,而道德教育、理想教育、人格教育则不同程度地受到忽视,特别是对大学生的人格培养,易导致学生精神贫乏、情感冷漠和道德感缺失。校园内的各类不文明行为却时常发生,反映出大学生的人格隐忧十分严峻。大学生在理性认知方面的储备与情感的认同,意志的调控之间显然存在着脱节,也没有自觉地内化到他们的品德结构中,严峻的现实告诉我们,高等教育把培养大学生健康和谐的心理人格的任务提到一定的战略高度已刻不容缓。

关键词:大学生;和谐人格;培养;塑造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9-0009-02

人格的和谐首先强调的是人格的完整和协调,完整的人格特征是和谐人格形成的基础,同时具有良好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的统一也是形成和谐人格的重要方面。只有构成了人格的知、情、意、行等组织要素在人体中的合理比例,使其互相协调,从而使个体在思想、行为等方面表现为稳定的、持久的倾向性特征。

“因此和谐人格的特征可以概括为人格的完整性(即构成人格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等组织要素是一个有机整体。认知是基础,情感是动力,行为是在认知和情感共同作用下的结果)、协调性(指的是和谐人格的内部的各个组织要素之间协调一致、相互平衡。这种协调一致,使得和谐人格在时间和空间上保持着稳定性和连续性。各个组织要素协调一致的结果,是能够发挥各个组织要素的功能和创造性,并使其趋向于共同的目标)和社会性(指的是和谐人格是在个体社会化进程中形成的。主要有两个方面内容:一是指和谐人格的形成不能脱离社会。二是指和谐人格的形成包含了与他人的交流和互动。没有交流、信息不畅,势必影响和谐人格的形成。)”[1]。

一、大学生人格现状及不和谐人格的表现

从总体上看,大学生人格发展的主流是健康向上、和谐统一的。但是,我们应该清醒的看到,在当代大学生人格发展中的确存在着许多不和谐的现象,如自我意识偏差、意志力薄弱、人际关系失调、情绪调控能力较差等。

(一)自我意识存在偏差、控制力较差。具有和谐人格的大学生应该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但实际上有些大学生在自我意识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偏差,在生活中表现为自卑、自傲、自负等。“在经受了一些挫折和失意后心灰意冷,主要表现为一般性的心理不适,也有的心理变态,诱发精神疾病,甚至出现自杀行为”[2]。同时有很多大学生,尤其是刚刚入校的新生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大多表现为旷课、迷恋网络游戏等等。

(二)人际关系失调、对环境适应能力差。目前,很多大学生沉迷在自己的世界和网络,平时很少与其他同学交往,导致在人际关系方面存在很大的困难,同时也缺乏解决这些困难的方法。而且,有不少大学生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比较差,突出的表现就是孤僻,有着强烈的失落感、孤独感;有的学生对社会的变化发展漠不关心,甚至对各种社会现象缺乏正确的观察和了解,使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与社会发展不协调等等。

(三)心理状态失衡。当前有不少大学生存在各种各样的心里失衡现象。如,有的人无聊、空虚,没有确立合适恰当的人生目标,感觉不到自我的存在的意义与人生的价值,学习生活中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有的人则懒散、松垮,什么也不想做,没有计划,无法将精力集中在学业中;有的人虚荣心强,过分看重荣誉,不能正确看待名利;有的人情感脆弱,自尊敏感,过分介意别人的评论与批评,不正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有的人心胸狭窄,做事偏激,嫉妒心强,不能够容人容事,不能正确看待生活中出现的矛盾冲突等,表现出很强的心里失衡现象。

(四)缺乏合理的人生规划。当前很多大学生都不能够很好的规划好自己的人生目标,得过且过,不能够很好的处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目光太过短浅,没有合理的大学生活安排,对前程一片茫然。

(五)大学生诚信危机。当前大学生存在较为严重的诚信危机。主要体现在:考试作弊、信用意识淡薄(国家助学贷款还贷不到位)、就业协议中的失信现象等。“据某高校对毕业生某一年的一份跟踪调查显示:考试前准备作弊以及考试过程中可能随机作弊的学生各占12%和36%。因考试作弊受到处分的在每年学生受处分的个案中所占比例居高不下”[3]。

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身体骤长,性走向成熟,成人感强烈;情感丰富热烈,但不稳定;逻辑抽象思维迅速发展,但不免主观片面;自我意识增强,有能力自我教育,但倾向自我为中心;富于理想,对未来充满希望,但易脱离现实”[4]等特点决定了大学生在人生发展中和谐人格树立的重要性。

二、大学生人格不和谐问题的原因分析

造成大学生人格不和谐的因素除了大学生自身出现的问题以外,其各种外在因素对大学生自身的影响同样不可忽视,这些因素主要体现在各种固态的环境当中,如家庭、社会、学校等等。

(一)家庭因素对大学生人格的影响。家庭对青少年和谐人格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父母的教育方式、家庭的结构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等都在影响着青年大学生和谐人格的养成。一旦家庭教育出现了问题,最容易是学生的人格产生偏差。比如,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的要求,学校和家长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往往只重视智力教育,而忽视了学生和谐人格的培养。而且,部分家庭过度注重经济条件的改善,忽略了对子女人格的教育。同时,家庭的教养方式对青少年人格的养成影响很大,过分的溺爱保护、放任或者干涉的家庭教养方式对子女人格发展都有不同程度地消极影响。

(二)多元的社会文化和发达的网络对大学生人格的影响。现代社会正处在中西文化交汇、多种价值观冲突的年代,面对不同以往的文化背景和多种价值选择,大学生们常常感到茫然和疑虑。同时,高速发展的网络化、信息化时代,网络的虚拟性、弱规范性等特点对部分心理空虚、学习目的不明确的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一些大学生在网络交往中陷于非理性的状态,从而使人格发生扭曲,给大学生的人格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危机。“网络的发展在给大学生社会交往和交流提供了巨大方便的同时,又在物理空间上进一步孤立了个人,限制和改变着大学生的传统交往方式和情感方式”[5],产生了诸如孤独、依赖等人格问题。这些都是社会文化的多元性和网络给大学生人格带来的冲击。

上一篇:围绕企业中心工作 增强效能监察针对性的思考 下一篇:大力提高中小微企业创新发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