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转型下的国有企业改革研究

时间:2022-06-19 07:03:13

市场转型下的国有企业改革研究

【摘要】 市场的转型对国有企业改革提出了新要求,市场“起决定性作用”就是要强调市场的公平性和公正性,这样国有企业就要剥离特殊性,发挥市场主体的作用。在市场起决定性作用后,国有企业应该把握时机,在形式上深化改革,同时也要进行体制改革。市场转型下搞好国有企业制度建设,使公有制经济的优越性得到充分发挥。

【关键词】 国有企业 改革 研究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一次明确提出“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改革思路,对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决定》为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指明了从形式到体制的方向。市场从起基础性作用转型为起决定性作用,说明了市场将逐渐告别垄断,趋向公平公正和效率优先。市场的转型对国有企业改革意义深远。

一、市场的转型对国有企业改革提出了新要求

三十年来,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主要是体制改革,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国有企业经历了三个阶段的转变,逐渐由职能部门转变为市场主体。首先是扩大经营自,国有企业由职能部门改革为具有自的利益单位。其次是企业结构调整,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第三是建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如今,中国的国有企业经历了发展变革,已经成为市场经济下的一种利益主体,生产力和效能逐渐提高。然而,由于我国国有企业的历史特殊性,使得国企中存在行业垄断、不公平竞争、腐败等问题。市场的转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克服这些国有企业的弊端,为国有企业的发展开创新的阶段。国有企业改革还将深化下去,在市场起决定性作用之后,国有企业要做出相应调整。

第一,明确国有企业在非竞争性中的作用。国有企业一直以来是作为一种特殊的市场主体存在,市场“起决定性作用”就是要强调市场的公平性和公正性,这样国有企业就要剥离特殊性,发挥市场主体的作用。在非竞争领域,国有企业要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基础性产业发展、社会保障等方面起到调控、引导和保障的作用。

第二,国有企业要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市场由起基础性作用转变为起决定性作用就是要把政府的主导力逐渐减弱,政府在市场经济下,要转变职能,转向服务、监管等领域。这样一来,市场经济的一些缺陷就很容易暴露出来。国有企业这时就应该充分发挥社会效能,在政府主导力淡化之后,弥补市场盲目性等问题,在使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健全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第三,着力于推动国有企业从资产形态向资本形态转变,提高国有资本配置效率。以往,国有企业在人们的理解下等同于公有制,国有企业就是国有资本。在市场从基础作用到决定作用的转型后,国有企业减轻了原有的制度束缚,国有企业的改革更加开放,市场的转型有利于国有企业释放企业活力。转型为国有企业提供了更大的改革空间,国有企业不再拘束于国有企业实体的僵化规则,而可以创造性的从资产形态转变为资本形态,提高国有资本配置效率。

简单来说,市场的转型促进了国有企业改革,国有企业在结构调整的过程中优化国有资本配置,提高配置效率。在管理方面,国有企业可以按照股份制来经营,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国有企业改革可以从资本方面和管理方面共同着手,使国有企业资产升值。

二、国有企业的形式改革

市场转型前,国有企业改革主要是调整企业内部体制机制,调整规模等方面,总是面临改革不彻底、改不到位、流于形式等尴尬局面,在市场起决定作用后,国有企业应该把握时机,首先在形式上深化改革。国有企业的形式改革主要就是指国有企业存在形式和表现形式的改革,侧重于以提高国有资本配置效率为目的的国有资产层面的改革。

1、从“管资产”到“管资本”

市场起决定性作用要求国有企业由过去的管资产转变为管资本,也就是从实物形态向非实物形态过渡,这也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必然趋势。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在几十年来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总体上看还是受到一些刚性束缚,难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挥自身活力。从“管资产”到“管资本”的转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补充和完善,政府和国有企业在权责上的划分更加清晰,在市场起决定性作用之后,政府会给国有企业更多的发展空间和弹性机制。国有企业可以不再为保值增值与公平之间的关系茫然困惑,市场转型实际上是对国有企业的活力释放。

2、国有企业的形式改革要制定适合国有资本投资运营体制机制

国有企业的形式改革要探索以怎样的形式来满足国有资本的优化配置,这就要求对国有资本首先进行客观分析,根据国有资本的配置环境、经济规律、实际条件等因素制定符合国有资本运行规律的经营机制、管理体制、激励机制等,涉及授权、执行和运营等多个环节。从形式上的改革不是表面的,而是一个相当复杂的有机的结构上的改革。在国有企业的形式改革过程中,要集中政府、学者和企业家的聪明才智,组织智囊团开展顶层设计,在实践中摸索,不断创新和完善。

3、国有企业的形式改革的首要任务是推进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和探索混合所有制经济

国有企业从管理资产到管理资本的转变要求国有企业继续发挥市场调控功能,还要在公共服务等领域发挥作用。另外,还要加强资本融合,把国有资本和其他社会资本相协调。国有企业的目标是做大做强,可以建立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进行企业化运作。

三、转型下国有企业的体制改革

国有企业不仅要在形式上进行改革,同时也要体制改革。体制改革才能彻底使国有企业从管资产到管资本,需要建立监督机制来防止国有企业腐败。

1、国有企业改革要注重强国有企业制度建设

首先,强化监督主体。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促使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也就是打破国有企业原有的强大的权力来提倡混合所有制经济促进权利制衡。多种形式的非公有资本和国有资本联合,能够产生多个监督主体,监督在完善国有企业管理经营方面不可或缺。其次,加强对国企领导层的监督。在企业自加大后,企业领导层的权力也随之扩大,股东大会将有更大的话语权,企业要将管钱、管人、管事的领导职能分离开,形成相互制约的机制,防止权利过分集中而导致腐败。

2、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促进企业权力公开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要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就要完善公司法人制度。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企业之间公平竞争,共同承担社会责任。尽量剥离国企和政府的联系,防止政府官员到国企担任一把手等情况出现。垄断容易导致腐败,在改革进程中,要确保资金和权力的分离,健全国企管理制度,防止权力密集。

四、市场转型下搞好国有企业制度建设

1、政企分开、政资分开

国有企业的改革要以特许经营、政府监管为主要内容,建立开放性的竞争环境,把放开公共资源配置的能力交给市场,鼓励民营资本参与市场经营。政府在掌控经济方面要坚定决心,减少直接控制,增加对企业的有效服务。打破行业垄断,明确国有财产主体地位,明晰国有财产权责。对于国有独资或一股独大的国有企业,要加强加深改革,尽量采取多元化的投资手段和投资形式,把法治观念引入到市场经济中去,规范国有企业的法人治理,把国有企业投入市场化运行状态。国有企业要采取措施形成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的制约机制。

2、反腐倡廉,阳光经营

在国有企业反腐倡廉工作中,要从制度建设做起。首先制定一系列的决策制度,通过召开会议,以民主的形式集体研究重要项目和人事任免等事项。尽量保证企业运营的公开透明化;其次,制定完善的人事制度,严格按照条例的有关规定进行人事任免,对重要问题采取投票制来做决定;建立市场化的选聘制度,用公开招聘来吸引人才,国有企业尤其要注重从民营企业中合理吸收优秀的管理人才;建立资金管理制度,从采购环节、销售环节各方面着手形成制约,防止权力个人化、集中化。增强国企员工的法律意识,企业依法办事。

3、发挥纪检监察机构和党委的责任

国企各部门也要形成监督合力,对国有企业的工作作风定期检查,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严格按照标准考核,追究责任。各级领导要负起责任,抓好各部门工作,探索新形势下的管理模式,树立大局意识,落实反腐倡廉工作。充分发挥国企内部董事会、监事会、职代会等的作用,联合监督,增强国企管理工作的时效性和系统性。

归根结底,市场转型下的国企改革主要还是要从政府改革开始,政府首先要从职能上转变,政府如果不转变职能,国企改革就无法真正深入落实。国企改革是以功能为导向,只有政府先改革,国企与政府形成联动,才能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夯实基础。国有企业始终应该是国家的重要行业领域,国企的改革方向从内容上要重点发展战略性产业,并且倾向于公共服务领域,从形式上要走出混合所有制之路。政府工作重心向社会事业转移必然带来国有企业的改革偏向社会领域。

【参考文献】

[1] 宋磊:企业创新:大国崛起的微观基础[J].文化纵横,2012(4).

[2] 崔之元:重庆“十大民生工程”的政治经济学[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0(5).

[3] 钱津:论国有企业生产方式的先进性[J].创新,2010(3).

[4] 姚先国、方浩:劳动力产权:分析角度、现状与趋势――劳动力产权问题研究述评[J].江苏社会科学. 2010(2).

[5] 洪观、李荣融:国企未来要实现“三力”[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0(4).

上一篇:加强施工企业责任成本管理 下一篇:加强重大生产成本管控与提高盈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