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数学教学生活化情境的创设

时间:2022-06-19 06:34:45

谈初中数学教学生活化情境的创设

当前数学教学中,生活化情境创设已经广泛用在教学中。生活化情境的创设可改变枯燥、抽象的数学教学现象。好的生活化情境可使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变得更有意义,使得数学的学习过程更富有激情和挑战性。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抽象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生产实践的现实生活中,以帮助学生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联系生活学数学用数学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思想。让数学与生活相结合,是数学教学和数学学习的重要途径。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意识与能力,增强学好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1、教学过程是生动可变的,课堂的活动来自于学生动态的发展。教师应创设有针对性、趣味性的教学情境,创造互动学习机会,促进多向交流,走向生活化,不断生成课堂教学资源,让数学课堂充满智慧与乐趣。

教学情境的创设要为学习目标和内容服务,一定要围绕着学习目标和内容。教学情境的创设必须从课本内容出发,准确理解知识、思想方法的含义,恰当地组织素材,所创设的情境要与教学内容高度一致,引起学生兴趣、围绕情境所发现的问题和所提出的问题正是所要解决的问题

2、教学的情境应能有效地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能有目的地发展学生数学认知策略,从而促进学习目标的完成。创设的情境都应考虑到对学生启发性,能启发学生从数学角度思考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良好的数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挖掘出学生的内在潜能,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

3、教师的语言叙述应采用相当规范的语言,有助于学生正确理解数学知识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学生的所处的文化环境、生活环境及学习水平的不同,所创设的情境的内容也就应灵活变通,以适应自己的学生思考与学习。情境的呈现多样性。我们数学情境可以是日常生活中的学生所熟悉的例子,也可以是学生所熟悉的物体。所以我们呈现给学生的情境也应多种多样,丰富多彩。常见的方法有:联系实际法;生动语言讲述法;组织讨论法;实物演示法;多媒体演示法等等。

握动态生成的情境。课堂是一个动态的,知识的生成过程也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学生提出的问题往往是在备课时所不能预料的,可能在预设的情境之外还有无法预料的动态生成的情境,所以我们要用足够的教学机智来把握这种动态生成的情境,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亮点。

情境的运用要适度。与教学内容想匹配的教学情境可能不只有一个,应根据自己学生的已有认知水平、生活环境等因素进行适当的取舍,做到围绕一个问题创设一个情境,以免情境过多过滥冲淡了教学内容。

学生的成长发展是通过生活来教育,通过教育来使学生学会生活。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一定能够找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的丰富多彩的数学素材。如果能把这些素材与数学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就能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在数学学习中与生活亲密接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并不遥远,从而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体验数学潜在的智能魅力。

一、例题生活化,体验、感受数学

学生亲自经历,用心灵亲自感悟所获得的东西,是学生的直接经验。这直接经验不仅属于认知、理性范畴,而且要扩展到情感、生理和性格等领域,形成学生自我拥有的聪明才智,在数学教学中,我从多方面“找”数学素材和多让学生到生活中“找”数学,“想”数学,真切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或者安排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根据学生自身的生活需要,设计问题,进行小组内的交流,让每个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倾听同伴的解法,相互学习,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数学就在自己的生活中,从而学会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如在教学“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时,我先让学生用手拉木条钉成的四边形和三角形,使他们亲身感受、得到“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特征,再举例说说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并出示相应的画面,接着让学生动手动脑解决“怎样使这个四边形不变形”等问题。

二、导入生活化,创设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充满着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在平时教学活动中,重视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观给学生,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境,把握好新旧知识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如:学过“相似三角形”后,组织一次实践活动,要求学生测量操场边旗杆的高。有的学生提出爬上去量,有的学生提出找根长竹竿量……这时,老师拿了一把1米长的木尺,笔直地竖在旗杆旁。在阳光下老师指着旗杆、木尺问:旗杆、木尺的长与影长有何关系?学生们悟出了应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并通过测量、估算出了旗杆的高。

随着一个个问题的解决,学生的数学生活经验日趋丰富,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以不断提高,学习数学的主动性不断增强,从而实现从“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

三、练习生活化,提高操作实践能力

学生学习数学是“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必要的日常生活的工具。”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联系,运用于生活实际,可以促进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形成,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例如,学习“估算”一课后,我布置学生课下测量教室的长和宽,求出面积,再测量一下一块地板砖的长和宽,并计算面积,最后算一算教室里铺这样的地板砖需要多少块?如果一块地板砖12元,一共需要多少元?但更重要的是把课内外紧紧结合起来,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中,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如在学习“概率”时,模仿生活中的转盘摇奖,采用不同的转盘与规则,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引出课题。用这种富有生活情趣的数学素材能够唤起学生学习的动机,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随着一个个问题的解决,学生的数学生活经验日趋丰富,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以不断提高,学习数学的主动性不断增强,从而实现从“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提练数学,从书本里走向生活,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应用数学,获得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在实践体验、尝试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中的联系,即数学来自生活实际,数学又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上一篇:谈谈怎样调动和保护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下一篇:要敢于让学生去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