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实信用原则在知识产权保护中的适用

时间:2022-06-19 04:55:55

诚实信用原则在知识产权保护中的适用

复旦大学法学院

诚实信用原则作为现代民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反映在私法领域,不仅在合同法中得到普遍适用,在物权法、侵权法及商法中的作用也不断加强;反映在公法领域,在税法、行政法、刑法及诉讼法中也离不开诚实信用。史尚宽先生曾说,“诚信原则不仅是民法的基本原则,而且是适用于一切其他法律部门的原则”。谢孟瑶先生也说,“诚实信用原则全面地直接适用于所有法律规范中,适用于国民作为市场经济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亦适用于国民与国家间的法律关系。”

诚实信用,从道德规范的角度来讲,要求人们具有诚实的品德,并信守自己的诺言,它以善良和信用为内涵,通过对人们进行道德上的约束,以实现社会个体间以及个体与社会整体间的利益平衡。徐国栋教授将诚实信用原则分为主观诚信和客观诚信,主观诚信是一种对事实认知的心理状态,要求主体具有毋害他人的内心意识,客观诚信是在正直和忠诚观念指导下的正当的行动。在主观诚信的场合,评判当事人是否是基于诚实的确信而行为;在客观诚信的场合,评判当事人是否已经按照诚实要求做他应该做的。诚实信用原则作为一种行为准则,指导着当事人的行为,使良好的内心状态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以维持市场经济的有序性和稳定性。

从法律规范的角度来讲,诚实信用原则是自然法的社会正义观的体现,它是道德规范,尤其是商业道德规范的法律化。梁慧星教授认为,诚实信用原则“兼有法律调节和社会调节的双重功能,使法律条文具有极大的弹性,法院因而享有较大的裁量权,能够据以排除当事人的意思自治,而直接调整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诚实信用原则是实在法中的衡平法,它可以在保持法律稳定性的同时,使法律不失灵活性。

在我国《民法通则》及《合同法》等法律中都有关于诚实信用原则的明文规定,因此诚实信用原则在该些法律中的重要作用已得到广泛关注,随着知识产权在我国社会经济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诚实信用原则在知识产权法律中的重要性也应当被重视。笔者认为,诚实信用原则在知识产权保护中的适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不正当竞争法中直接规定了诚实信用原则从各国法律关于不正当竞争的规定来看,不正当竞争的本质就是违反市场诚信和其他商业道德的行为。《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的1925年海牙修订本中规定“凡在工商业活动中违反诚实经营的竞争行为即构成不正当竞争行为”,这已经成为公认的关于不正当竞争的经典性定义。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第二条也规定“经营者在市场交易中,应当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遵循公认的商业道德”。反不正当竞争法是著作权法、商标法、专利法的“兜底”法,有些无法用著作权法、商标法、专利法进行规制的行为可以适用反不正当竞争法来予以调节,如对未注册商标的保护、在非相同或近似的商品上使用注册商标、对未申请专利的商业秘密的保护,都在不正当竞争法中给予了规制,其规制的主要出发点便是这些行为违反了商业上的诚实信用。此外,第二条关于诚实信用的规定是整个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兜底”条款,起着重要的漏洞补充的作用,有些行为虽然无法纳入该法规定的十一种不正当竞争行为,但却可以适用该条款予以制止。例如对不构成著作权保护客体的电视节目表、电话号码簿等的复制行为就可以直接适用该条款进行禁止。

二、我国著作权法、商标法和专利法中虽然没有规定诚实信用原则,甚至整个条文中都没有“诚实信用”这个词汇的出现,但该原则仍然隐含其中,并起着重要作用。这主要体现在:

(一)在知识产权权利取得上,由于知识产权是一项独占性的权利,一旦将他人具有的在先权利进行了注册或申请了专利,在先权利人正当权利的行使就会受到禁止或限制,因此,对基于授权产生的专利权和商标权来说,均要求申请时不得损害他人的在先权利。这在专利法中主要体现在对专利新颖性的要求上,专利法要求在申请日前没有同样的发明或实用新型在国内外出版物上公开发表过,或以其他方式为公众所知,也没有同样的发明或实用新型由他人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提出过申请并记载在申请日以后公布的专利申请文件中,就是一种客观诚信的判断,通过专利检索、异议公告等程序,检验上述情况是否存在,从而确定专利申请人对新颖性的许诺是否如实。在这里并不需要对申请人的主观诚信做出认定,因为在有些情况下,新颖性的丧失是由于申请人不当使用、申请不及时或客观上无法穷尽对现实技术水平的了解等造成的,不一定存在主观不诚信。商标申请时,对诚信的要求主要体现在对恶意抢注的禁止上,要求申请注册商标不得损害他人现有的在先权利,也不得以不正当手段抢先注册他人已经使用并有一定影响的商标。在先权利包括他人的姓名权、肖像权、著作权、外观设计专利权、商号权及企业名称权、地理标志权、特殊标志权、知名商品特有名称、包装、装潢权等。这里主要从主观诚信来衡量。抢注行为本身便具有一种主观上的恶意,这种主观恶意性可从抢注的动机和目的来判断,如果申请注册是为了排除被抢注者使用或使消费者产生混淆,或者是为了敲诈被抢注者,则可以判定其申请是出于“恶意”。此外,在域名注册争议的处理上,也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上述恶意判断的标准也同样被适用。

(二)在侵权判定上,许多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均违反了诚实信用原则。如侵犯著作权的行为中,未经合作作者许可,将与他人合作创作的作品当作自己单独创作的作品发表的;没有参加创作,为谋取个人名利,在他人作品上署名的;歪曲、篡改、剽窃他人作品的等等,均是一种明显违反主观诚信的行为。在商标侵权的判定上,经常采用的混淆理论更是对是否违反诚信原则的直接判定。无论是导致消费者对商品来源的混淆,还是使消费者误认为某企业对该产品有赞助、参股或是商品化的联系均构成商标侵权。此外,对地理标志的非善意使用、商标的反向假冒等也是违反诚实信用原则的体现。在专利侵权判定中,司法实践中所经常采用的禁止反悔原则也是对诚实信用原则的一种适用。禁止反悔原则是指在专利申请和专利侵权审判过程中,专利权人对权利要求的解释应当一致,不能将专利申请时已经确认为已有技术或明确表示放弃请求的内容,在侵权诉讼时扩大解释为属于其专利保护范围,专利权应诚实地取得并诚实地行使。如果为了取得专利权,在申请时对权利要求做出狭义解释,而在侵权诉讼时出尔反尔,为了使权利要求能够覆盖被控侵权物,而又对权利要求做出广义的、较宽的解释,则明显有违诚实信用,应当予以禁止。

(三)在知识产权权利冲突中,诚实信用原则也是重要的判断标准之一。所谓知识产权权利冲突是基于同一权利客体而先后产生的两个或两个以上既有合法权利之间发生的利益冲突。既有著作权与著作权之间的冲突、商标权与商标权的冲突、专利权与专利权的冲突;也有著作权与商标权、著作权与专利权尤其是外观设计专利权之间、商标权与商品名称权、地理标志与企业名称权、外观设计专利权与知名商品包装装潢权的冲突等;还有知识产权与其他民事权利,如商标权与姓名权、肖像作品著作权与肖像权之间的冲突。在处理权利冲突的案件时,有时仅仅适用保护在先权利原则很难完全解决问题。例如,在商标和商号冲突的案件中,就不宜采用一刀切的方式判决在后权利构成侵权,并判令其停止使用。在前些年较有影响的“上岛咖啡”案(著作权与商标权冲突)、“张小泉”案(商标权与企业名称权冲突)、“金华火腿”案(商标权与地理标志权冲突)、“老干妈”案(外观设计与知名商品包装装潢权的冲突)等案件中,在考量和平衡原、被告利益时,双方的诚实信用因素均不应忽略。

三、诚实信用原则是为了弥补成文法的不足而建立起的一项弹性规则和强制性、补充性规则。知识产权法是技术和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科技进步是无止境的,知识产权保护的客体、范围与传统民事权利的客体相比,发展更快,变化更大,法官在案件审理中,面对法律没有规定的诸多新问题、新情况,更需要充分运用自由裁量权,运用诚实信用原则来进行漏洞补充。即使法律对某一问题有规定,但如果依照法律规定进行判决的结果会使多数人感觉不公正或分配不合理时,便可以介入诚实信用原则,以获取多数人的认同。

参考文献:

[1]徐国栋.民法基本原则解释――以诚实信用原则的法理分析为中心[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

[2]梁慧星.民法解释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

上一篇:舟山市近海海洋倾废问题探析 下一篇:我国低碳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