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实信用原则的法律适用途径

时间:2022-10-14 12:54:01

诚实信用原则的法律适用途径

[提要]诚信原则作为民事诉讼的一项重要原则,通过对诚信原则的历史渊源,本文对诚实信用的争议、主要内容,以及诚信原则在我国立法中的主要表现进行论述,以期促进诚信原则在中国民事诉讼中的发展。

关键词:民事诉讼;诚实信用;司法公正

中图分类号:D9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探寻诚实信用原则的法律适用途径

收录日期:2014年6月3日

在司法实践中,当事人的诉讼行为必须受到诚信原则的约束。尤其是在诉讼的胜败对当事人的经济和社会地位有决定性影响的诉讼中,当事人各方容易违反诚信原则,偏重于对自己有利的程序上的效果。因此,诚信原则对提高诉讼效率,节约诉讼资源,真正地实现公平和正义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并对民事诉讼活动也具有重要的规范作用。事实上,现代许多国家都把诚信作为重要的诉讼原则予以运用。

一、我国诚实信用原则的历史渊源

在我国古代典籍中,早就出现了“诚信”一词。《商君书・靳书》把诚信与礼乐、诗书、修善、孝弟、贞廉、仁义、非兵、羞战并称为“六虱”。按照西周民法,诉讼之前要尽心宣誓,当时人民普遍存在着敬畏上天的社会心理,对天发誓可以证明宣誓的诚意,表明其言辞的真实性和诺言的不可反悔,否则将受到上天的惩罚。到了汉代,有“证财物故不以实,臧500以上”即是汉律关于财物诉讼及审讯条款的省文。目的在于警告当事人和证人,如果陈述不实,故意夸大、缩小或隐瞒财物的数量,价值超过500钱的,法官将按其欺污情节给予处罚。汉律规定,法律允许当事人和证人于3日内纠正不实供词而不予追究,但在复讯后,则必须对其言辞承担法律责任。旨在确保言辞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在诉讼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同西周的宣誓制度相比,汉律更注重通过国家法律来强化证据的证明力和拘束力,而不是凭借神明的力量与个人的誓言。

二、我国民事诉讼理论界关于确立诚实信用原则的争论

关于是否要将实体法上的诚实信用原则引入民事诉讼,持否定观点的学者认为,在“硬件条件”上,诚实信用原则的适用需要成熟的立法技术、相对灵活的司法体制以及高素质的法官阶层;在“软件基础”上,则需要有悠久的法治传统、发达的诉讼文化以及公民自主自律的诉讼意识,而这些前提在我国目前的司法现状中并不完全具备,主张对在我国民事诉讼法中确立诚实信用原则的冷思考。持肯定观点的学者认为,首先随着社会的发展,公法与私法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加强,公法也应逐渐借鉴私法中的某些原则来弥补自身的不足。其次作为指导性原则,诚实信用原则为法官扩大裁量权,应付新类型案件和层出不穷的法律问题提供了扩权运作的载体。再次,诚实信用原则将直接约束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的时间、方式、内容,有助于防止权利的滥用,对节约司法成本,提高司法效率大有裨益。

三、诚实信用作为民事诉讼基本原则的适用

(一)诚实信用与司法公正。诚实信用原则作为诉讼法的一项原则,一方面它有利于实现程序公正。因为从裁判者的角度来说,法官若遵守诚实信用原则,不带偏见、平等地对待争议的双方或各方当事人,对所有当事人同等地适用法律,不因自己的价值取向和情感等因素随争议者产生偏移倾向,才能兼听和尊重当事人各方的意见,保障当事人各方充分、平等地行使诉讼权利,从而保障程序公正实现的基础;从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角度来说,诉讼中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若遵守诚实信用原则,不以损去他方当事人或社会利益的手段来行使自己的诉讼权利,才能平等地行使诉讼权利,营造平等的诉讼环境,从而使法律规定的正当程序得以实现;另一方面它与程序公正又存在着冲突。真正意义上的程序公正是指程序的确定性、优先性、独立性,裁判者必须严格遵守确定的程序规则,而诚实信用原则是对确定程序规则的裁量变通。

(二)诚实信用对法官的适用。作为一把“双刃剑”,诚实信用原则在赋予法官一定自由裁最权的同时,也应着眼于防止权力的滥用。依据诚实信用原则,法官在行使自由裁量权时应当秉持良心、理性,且受到法律规则的制约。笔者认为,只要法官的心证形成过程不向当事人公开,即使诉讼本身是完全依照法律的规定展开,即使法官在最终的判决书中写明了判决理由,也极易发生突袭性裁判,极易造成诉讼程序的形式化和法官的官僚化,结果是诉讼当事人的程序主体地位往往被架空。因此,笔者主张以法官在心证形成过程中适时公开心证为要素之一,构建值得当事人信赖的民事诉讼程序,赢得广大民众对法院裁判的信赖。构建信赖程序,广开当事人参与审理过程的途径,以增大其对裁判内容的预测可能性,将有助于促使司法、法律与民众的生活的结合。笔者认为,要求法官在审判过程中公开心证是对付突袭性裁判的最有力的武器,也符合诚实信用原则对民事审判活动中法官不滥用自由裁量权的要求。

(三)防止滥用诉讼权利。所谓滥用诉讼权利是指当事人一方背信弃义,在对方当事人无从防备的情况下专门以损去对方当事人行使权利的行为。从国外的实践来看滥用诉讼权利为许多国家所不容。如匈牙利民事诉讼法第5条第1款规定:当事人正当的行使诉权,不许以拖延诉讼或混淆是非为由的诉讼活动。英国法院从很早时期起就根据法院的内在权限,以简易程序结束毫无根据的、折磨人的或属于滥用诉讼的程序。按照英国判例,这几个形容词与滥用诉讼程序具有同样的意义。所谓毫无根据的诉讼是指当事人为了跟法院开玩笑而进行的诉讼,以浪费法院的时间;所谓折磨人的诉讼是指由于案件无从进行争辩,而是为了使人为难而提出的不可能胜诉的请求或防御方法的诉讼。再如,关于诉讼利益问题,利益一般指经济上的利益,但非金钱上的利益即有道义上的利益的人也能提讼。例如因诽谤提起的损去赔偿之诉。微不足道的利益能否作为引讼的利益呢?对此英国人指出,如果原告没有很好的理由即必须涉及极大的损去,否则法院将以区区小事为由拒绝受理。在法国的判例中如果非金钱争执只有极小的利益,将不子受理;对于所有权诉讼,只要非无理取闹,即使利益极小也予以受理。

(四)防止恶意轻率的请求回避。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了适用对象、回避条件、回避的程序和效果,但是没有规定对滥用回避权的制裁措施。因此,在我国民事审判实践中,往往有些当事人无故提出回避要求,借以达到缠讼的目的,这种请求在法律上自然不能给予承认,却也部分的达到了拖延诉讼,累及对方当事人的恶意目的。这显然违背了建立回避制度的宗旨,笔者认为,对于恶意利用回避权的行为,除了驳回申请之外,还应处以罚款及赔偿受害人的一切损失。

主要参考文献:

[1]梁彗星.民法解释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

[2]刘星.语境中的法学与法律.法律出版社,2001.

[3]卡尔・拉伦茨.王晓晔等译.德国民法总论(上册).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4]庞德.沈宗灵,董世忠译.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法律的任务.商务印书馆,1984.

[5]杨秀清.解读民事诉讼中的诚实信用原则[J].河北法学,2006.3.

[6]张慧平.诚实信用原则与法治的契合――作为宪法原则的诚实信用[J].河北法学,2004.7.

[7]单国军.诚实信用与民事诉讼秩序的保障[J].学术交流,2003.9.

上一篇:论如何利用小组学习提高职校学生计算机水平 下一篇:机电行业和中职教育对口语交际能力的需求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