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体育教学中的自主学习

时间:2022-06-19 10:30:21

论体育教学中的自主学习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的蓬勃发展,体育与健康知识教育的实施与普及工作日趋成熟。《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颁布意味着我国体育教学改革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将促使我国体育教学发生史无前例的变化。新课标积极倡导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致力于激发学生兴趣,注重自主、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新型学习模式,促使学生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好习惯。广泛开展自主学习,不但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而且有利于推进学生的素质教育,培养社会发展所需的人才。

一、自主学习概述及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意义

自主学习,也叫自我调节学习,理论上指的是学生自己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学习,由此我们可以定义体育课中的“自主学习”是:学习自定学习目标和练习方法,通过自我监控练习过程和及时评价练习结果等方式,在教师必要的示范、精讲和帮助引导下,最终实现学习目标的学习,它具有能动性、独立性、有效性和相对性等特征。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之间有着辩证的关系:首先,自主学习需要合作与探究。其次,个人从事探究学习本身就是自主学习过程。第三,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习小组的成员都要各司其职,独立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因此,可以说是一种集体的自主学习。

体育教学过程中,现在一般认同的主体有两个,即教师和学生。相对于“教”与“学”这一对象活动而言,两个主体各自所扮演的角色和承担的任务是不相同的。从教的角度来看,教师是主体,起着主导的作用;从学的角度来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扮演着学习主人的角色。教师这一主体,多年来一直起着绝对的主导作用,可以称之为法定的主体,这是由制度这一外部因素和教师自身这一内部因素所形成的;而学生这一主体,却常常被人忽视。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学生对体育知识和运动技术的掌握往往处在一种被动接受的态势,学生只能遵循着教师的安排和组织来进行学习活动。这样的体育教学,应该说是一种缺乏“深度”的教学。在这种状态下进行的体育教学活动,教师就很难了解到学习主体的各种情感体验,学生的认知、情感、学习需求、个性发展等方面都会受到影响。当我们认识到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意义,就会自掘地让学生在学习中进行自我认知、自我评价,了解体育运动与人的关系,使他们在体育活动中身心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

二、体育活动中“自主学习”的主要特征

1.能动性

自主性学习是把学习建立在人的能动性基础上,它以尊重、信任、发挥人的能动性为前提。能动性的表现形式有:自觉(自律)与主动(积极)。自主学习是一种自律学习,一种主动学习,这一转,转出了学生无可推诿的主体责任,也转出了原来处于压抑状态时的那种不能自己决定、自己判断的智慧。自主学习使学生的学习状态发生了根本变化:从他律到自律、从被动到主动、从消极到积极,不仅能开发学生的潜能,而且能培养学生学习的责任心。

2.独立性

自主学习把学习建立在人的独立性基础上。自主学习的实质就是独立学习。独立性是自主学习的灵魂。自主学习要求学生能够不依赖教师和别人,自主独立地开展教学活动。

3.有效性和相对性

自主学习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学生在充分了解自身的客观条件并进行综合评估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需要,制订出具体的学习目标,选择相关的学习内容,并对学习结果做出自我评估。学习的有效性使不少学生脱颖而出,使暂时落后的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尽快赶上来。

三、努力发掘良好自主学习的方法

课堂教学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会”知识,而且要指导学生“会学”知识。学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就能快速获取知识,更透彻地理解知识,从而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自信心。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我们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

1.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体育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不要把体育教学单一地理解为只是直接为增强学生体质服务,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自主学习、自觉锻炼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教是为了不教”和“自练通行,自学得之”的目的。教材是学生学习的重要依据,教师要立足教材,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要因地制宜地组织学习材料,使教材中的图案、文字表达方式能够符合各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性,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明确原理、掌握方法。

2.教给学生练习的方法

体育教学间的知识结构虽然相当复杂,但知识间往往存在着某种类同或相同的成分。在安排练习时既要考虑到学生身体的素质情况,又要考虑到学生自身的知识体系的差异性,同时又要根据不同的内容组织不同的练习方式,所以教师在教给学生的练习方法时,应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而定。如引导学生尝试自练来体会动作的难易点。启发学生通过自由组合的小组练来开拓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组织表达能力,达到较好的练习效果。

总之,体育教学中自主学习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但又是一个必须加以重视、认真进行探索和实践的领域,需要我们从各个相关层面深入研究。随着教育改革、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学生能更好地学习和掌握体育文化的内涵和外延。体育教师要努力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使他们具备21世纪我国国民应有的体育素养,为他们进入社会生活,服务于社会事业,推动社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上一篇:友情让我改变了选择 下一篇:论康德道德思想中的责任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