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员参与带着感情抓就业

时间:2022-06-19 04:51:21

全员参与带着感情抓就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是高校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近年,在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河南机电高专”)采取一系列措施,不断拓宽就业渠道,大力引导和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毕业生就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就业工作主要做法

(一)建立校、系(部)就业工作领导机构,实行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

学校成立了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党委统一领导,书记、校长负总责。系(部)也成立了就业工作领导小组,书记、主任任组长,负责本系(部)毕业生就业工作,系(部)采取“签订责任书、一包到底”的办法,教职工对口负责毕业生就业工作。此外,早在1999年,学校就率先成立了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2005年,学校把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改为招生就业办公室,抽调得力人员专门做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

(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围绕就业建专业

1.按照市场需求设置专业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现,国家有计划地扩大教育供给,高等教育尤其是高职教育逐渐品尝到了“买方市场”的滋味,部分专业毕业生出现了就业难的问题。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设置专业时必须树立强烈的市场意识,顺应市场和经济发展的“风向”,及时调整,借势发展。近年,学校所设置的新专业都是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始终体现专业与市场“呼应与对接”的动态原则。在设置新专业时,广泛进行市场调研,并组织校内外专家对新设置专业的可行性进行分析、论证,克服了专业申报和建设的随意性。

2.打造专业品牌

市场经济讲究“拳头产品”。从这个意义上讲,发展高职教育同样需要“专业品牌”去占领市场的制高点。河南机电高专的优势和特色专业是机械、电气、电子信息等工科专业,学校不断在保持优势、强化特色和弘扬创新上下工夫,提升专业的优势和教学水平,实现专业建设的跨越式发展。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电线电缆制造技术、汽车拖拉机制造与维修等3个专业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高等工程专科示范专业”,焊接工艺及设备专业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高工专教改试点专业”,数控技术、应用电子技术和软件技术等3个专业被确定为“河南省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试点专业”。这些专业的毕业生综合素质高,专业理论知识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就业前景较好。

3.设计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课程体系

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优化课程结构。各专业以服务学生就业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能力为主线,根据职业和岗位对知识、能力、技能、素质的要求,进行课程改革,构建公共基础、职业基础、职业技术、职业技能、职业提升(选修课)等5个课程模块,使每一个课程模块的培养目标都更为清晰,教学目的更为明确,人才培养方案更具职业教育特色。同时,为突出计算机、外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和推行多证书制度,各专业均设置了计算机和外语系列课程,将证书课程纳入专业方向课程体系模块,使毕业生的知识和能力结构能够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此外,在优化课程结构的基础上,学校对各专业的公共基础课、职业基础课和职业技能课进行有机整合,使各专业的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更加科学合理。

4.突出实践教学环节,缩短毕业生上岗适应期

实训基地建设是强化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缩短毕业生上岗适应期的必备条件。第一,学校不断加大对校内实训基地的投入,改善实训基地条件。各实训基地全部按照企业的生产实际设计,在实训过程中全部按照企业管理模式进行运作,学生在实训过程中能够体验企业工作环境,培养企业意识。为强化实训教学管理和建设,学校成立了实验管理中心,把原来由不同部门分管的实验实训室统一划归实验管理中心管理,由实验管理中心安排全校学生的实训教学,实现了全校教学资源的共享。第二,学校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学校通过多种途径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每个专业都成立了有企业代表参加的专业指导委员会,除联合办学董事单位成立学校固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外,学校还在几十个企业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这些实训基地覆盖了学校各个专业,能满足各专业实训的要求,形成了全方位的校外实训网络。

5.构建教学评价体系

学校始终坚持把“用户”评价作为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的主要依据。首先,学校树立了“用户”评价意识,以“用户”的眼光评判学校的教育教学,让市场来检验人才质量。其次,学校与“用户”共同商定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及合格标准,使“用户”评价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再次,正确处理学校评价与“用户”评价的关系。由于建立了以“用户”评价为主导的教学评价体系,学校评价与社会评价所形成的判断、反馈的信息相融和,最大限度地促进了人才培养工作目标的实现。

(三)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2+1”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于1996年牵头成立了有30多家企业参加的产学研联合办学董事会,目前已有60多家董事单位。学校实施“2+1”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前两年在学校上课和教学实习,最后一年到董事单位顶岗实习。董事单位安排专人负责学生的实训工作,从学生进厂到生活安排、实训内容等全过程都有一套管理办法。在实习过程中,工程技术人员及工人师傅用企业文化、企业精神和企业的质量意识、竞争意识影响学生,用企业严格的管理制度来规范学生在企业的行为,培养学生的爱岗敬业意识。

(四)健全就业工作机制,切实把就业工作落到实处

1.建立就业工作奖惩机制

为实现毕业生充分就业,学校对毕业生就业工作实行目标管理。学校领导每年都与各系(部)、各有关职能部门签订责任目标书,明确当年毕业生就业的各项指标。对就业工作做得好的单位和个人,学校给予嘉奖;对就业工作做得不好的单位和个人,学校予以处罚。各系(部)毕业生就业工作与年终考核直接挂钩,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

2.建立毕业生“回炉”制

从2001年起,学校向用人单位郑重承诺:不管离校多长时间,只要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专业水平不满意,认为“不合格”或“不能适应岗位需要”,都可以“退回”学校。学校对这些学生进行重新补课,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直到其合格和能胜任岗位需要为止。尽管没有一名毕业生被用人单位退回,但这一承诺既确保了人才培养质量,又增强了学校和学生的忧患意识,还赢得了用人单位对学校的高度信任。

上一篇:爱心为患者 奉献在岗位 下一篇:寇玉鹏:当忙碌成为一种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