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评估

时间:2022-06-19 04:41:13

谷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评估

【摘 要】目的:观察谷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过程中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均给予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1次/1d;15天为一个疗程,共2个疗程;治疗组采用谷红注射液静脉滴注,1次/1d;15天为一个疗程,共2个疗程。结果:对照组有效率68.3%,治疗组有效率为8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脑梗死;谷红注射液;疗效

【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459―01

脑梗死是由脑组织局部供血动脉血流的突然减小或停止,造成该血管供血区的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脑组织坏死、软化,并伴有相应部位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其发病率、患病率和死亡率随年龄增加,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我院对谷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进行研究总结,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4月~2013年5月住院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男72例,女4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年龄38~73岁,平均63.4岁,合并心律失常6例,高脂血症8例,糖尿病9例,高血压病13例,肺炎24例;治疗组年龄40~72岁,平均62.2岁,合并心律失常5例,高脂血症7例,糖尿病10例,高血压病15例,肺炎23例。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脑血管病分类及诊断要点[1],均发病1周内就诊,并经头颅CT或MRI确诊。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发病时间、治疗前并发症、梗死面积及部位、病情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1)未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的临床证据; (2)近期未有活动性消化道溃疡、全身出血史;(3)无血液系统疾病和出凝血功能障碍者;(4)无严重精神障碍和痴呆者;(5)均有不同程度的偏瘫,不能行走;(6)入院后凝血因子常规检查,在正常范围内。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加入0.9%氯化钠溶液250ml静脉滴注,1次/1d;15天为一个疗程,共2个疗程。治疗组予以谷红注射液(通化) 20ml加入250ml0.9%氯化钠溶液静脉滴注,1次/1d;15天为一个疗程,共2个疗程。治疗期间均停用其它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及溶栓药,控制血压、血糖,预防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对各种原有及伴发的疾病给予相应的对症治疗。疗程开始前、结束后分别测定血小板数目、体积、黏附率及聚集率,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积分评定,判定临床疗效。

1.3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 两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前、后各进行一次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观察和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以及血脂变化的数据。疗效评定原则[2]:①基本治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l%~100%,病残程度为0;②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O%,病残程度l~3级;③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l8%~45%;④无变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0~l7%;⑤恶化:缺损评分分数增加l8% 以上。基本治愈、显著进步、进步均判为有效。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X2和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以P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均数±标准差)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均数±标准差)

2.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变化比较(均数±标准差)

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4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比较

2.5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治疗后血、尿、便常规,凝血因子常规,肝、肾功能检查亦未见明显异常。

3 讨论

脑梗死主要是由于供应脑部血液的动脉出现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使管腔狭窄甚至闭塞,导致局灶性急性脑供血不足而发病。脑缺血期,尤其是缺血再灌注期,氧自由基形成增多,而具有清除自由基作用的组织抗氧化酶系统活性降低,二者平衡破坏,由此启动自由基连锁反应,造成脑损害的进一步加重。所以治疗急性脑梗死需进行抗氧自由基治疗,抗血小板凝集和抗血栓形成,防治脑血管栓塞,扩张动脉,改善微循环,增加血供,保护神经元, 使神经功能尽可能恢复。

谷红注射液是采用独特工艺生产的复方制剂,综合了乙酰谷酰胺和红花两种药物的有效成分,并使其作用有效协同,具有单次给药同时起到改善神经细胞代谢、改善脑功能,抗血小板聚集等多种作用。乙酰谷酰胺通过血-脑脊液屏障后分解为γ-氨基丁酸(GABA)、谷氨酸。GABA与GABA受体结合,抑制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并抑制兴奋性氨基酸(EAA)的释放,从而对抗EAA的兴奋毒性,保护神经GABA,同时可改善神经细胞代谢,具有维持神经应激能力及降低血氨的作用,改善脑功能。谷氨酸参与中枢神经系统的信息传递。红花提取液含有红花苷类和红花黄色素等成份,其中红花黄色素[3]具有抗凝血、抗血栓形成、扩张血管、改善微循作用,从而抗缺血乏氧脑病,还具有抗氧自由基、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及降血脂作用。两种药物发挥协同作用,从多角度治疗急性脑梗死[4,5]。

血沉主要是用于观察红细胞的聚集性,红细胞比容对血沉可以产扰,而红细胞聚集性增强时,表现为血沉加快,其中甘油三脂、胆固醇主要和载脂蛋白结合成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脂的含量与血浆粘度成正比。血液粘度是血液流变学的重要指标之一,血液粘度增高,必然引起血液阻力的增加, 进而使血流速度减慢, 发生梗死、血栓等病理变化。根据表2.2和2.3显示使用谷红注射液进行治疗后,血液粘度和TC、TG以及LDL均下降显著,血液阻力减小,流速加快,血栓不易形成,治疗效果明显。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谷红注射液对于治疗急性脑梗死有良好效果,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是一种有效药物,值得临床使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中华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病的诊断要点.中华神经科杂志。[J] 1996, 29(6): 379-380.

[2] 中华神经科学会“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及临床疗效评定标准”。[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2.

[3] 李江伟.红花黄色素对家兔血浆纤溶酶原激活剂及抑制剂水平的影响[J].中草药,1999,30(2):30-32.

[4] 江秀龙,张旭,雷惠新.谷红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6、TNFα的影响.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2007,4(2):65-68.

[5] 张茁.谷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多中心、随机、开放性临床观察.现代预防医学,2010,37(22):4382-4384.

上一篇:阿仑磷酸钠联合维D钙治疗糖尿病伴骨量减少或骨... 下一篇:稳心颗粒联合普罗帕酮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