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监护

时间:2022-06-19 03:21:21

透析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监护

糖尿病患者由于糖、脂肪以及蛋白质的代谢紊乱,营养不良,导致抵御疾病的能力以及组织修复能力的下降,成为肺结核的高发人群。最近的研究发现,肺结核的发病率正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而这与糖尿病发病率的逐年增加息息相关。在糖尿病患者中,结核病患病率比非糖尿病人群高3~5倍[1]。因此,在临床上对于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患者除了在治疗上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期应用强大的抗痨药物化疗以及严格控制患者血糖外,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也对减少疾病的传播,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以及加快患者病情的好转具有重要的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科2007年2月~2010年10月共收治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152名。其中,男性患者95名,女性患者57名。33~45岁34名,46~58岁62名,59~71岁44名,72~83岁12名,平均年龄(56.7±3.2)岁。1型糖尿病6名,2型糖尿病146名。糖尿病的诊断符合目前国际上通用WHO糖尿病专家委员会提出的诊断标准(1999)[2]。将152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76名患者。对两组的一般资料进行差异性检验(P>0.05),无统计学差异。

1.2治疗方法

在对患者进行治疗前,先进行相应的检查:行痰涂片,了解痰菌阳性率,行血糖检测,掌握治疗前患者血糖水平。然后对所有患者用抗痨药行抗结核杆菌治疗肺结核;用降糖药或者胰岛素对糖尿病患者行降糖治疗。在治疗期间定期对患者进行血糖监测,并根据监测的结果进行药物剂量和用法的调整。对于肺结核的治疗严格按照化学治疗的原则进行:早期,规律,全程,适量,联合,并根据患者是初治或复治选择用药。

1.3护理措施

良好的护理措施对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为研究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护理干预效果对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护理,而对干预组除了常规护理之外还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如心理,饮食,用药,健康教育,运动指导,健康指导等。

1.3.1心理护理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52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中,有125例出现了恐惧,焦虑不安,抑郁等表现。此时,护士要耐心地给患者讲解这两种疾病,告之这两种疾病的关系,以消除患者紧张的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勇敢的面对疾病。同时也让患者知道,只要严格按照医生制定的化疗方法以及降糖手段进行治疗,效果会很好。此外,还可以向患者多介绍一些此种病例成功治愈的例子,以增加患者对治疗的信心。由于此类疾病的患者年龄多偏大,因此年轻护士在与患者沟通的时候注意患者的心理特点,采用恰当的语言以及用词,及时疏导患者的焦虑抑郁。必要的时候可以对患者采用适量的抗抑郁药进行治疗。

1.3.2饮食护理糖尿病为代谢性疾病,饮食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饮食控制是其治疗的重要手段。但是,肺结核又是慢性消耗性疾病,需要补充大量的蛋白质,维生素等。所以,这在一定程度上为此类疾病的饮食护理带来了挑战。目前,临床上一般主张对此类患者在饮食控制上适当放宽,在控制总热量的情况下采用低糖,中蛋白,丰富维生素,高热量,高纤维,适量脂肪的饮食,同时必须定时,定量,定餐[3]。

1.3.3用药护理(1)抗结核药治疗与护理:肺结核的治疗主要用抗痨药物。因此,在治疗上要严格遵循早期,规律,全程,适量,联合的原则。患者在我们的指导下完成规律治疗,以达到有效控制结核病,减少复发的目的。抗结核药对身体有一定的副作用,如吡嗪酰胺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而影响患者的食欲,异烟肼能引起球后视神经炎以及对肝功能有一定损害作用,利福平能引起过敏反应等。因此应该加强对患者相关知识的教育,随时留意身体情况,以便及时处理。(2)降糖治疗与护理:肺结核患者一般都比较消瘦,因此对降糖药物比普通糖尿病患者敏感,在对患者进行降糖治疗的时候应及时监测血糖,并根据血糖水平调整胰岛素或者降糖药的量。

1.3.4运动指导体育锻炼是糖尿病的治疗方式之一,适当运动能增加患者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因此,指导患者进行有规律的合适运动,根据年龄,性别,体力以及病情等循序渐进长期坚持。对于有明显结核中毒症状和咯血者,暂时不宜进行体育锻炼[4]。活动量以不宜过大,持续时间不宜过长,以活动后不感觉疲惫为准。

1.3.5健康教育以及出院指导健康教育是糖尿病重要的基础治疗措施之一,可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积极配合,有利于控制达标。健康教育也是治疗肺结核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可以让患者充分了解肺结核的发生,发展,愈后,流行病学特点等,增强患者对疾病治疗的信心。同时也让患者注意不随地吐痰,咳嗽时用纸巾捂住嘴巴,以减少患者之间的交叉感染。出院时护理人员应该告知患者相关的注意事项:规律用药,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控制饮食以及有什么不良反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复查等。

1.4评价方法

所有患者第2,3个月末来院复查,评价标准为血糖控制情况以及痰涂片阴性率。两次痰涂片未见抗酸杆菌为阴性。血糖控制标准为[5]:治疗后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空腹血糖<8.3mmol/L,餐后血糖<13.9mmol/L为控制良好,治疗后症状仍存在或部分存在,空腹血糖≥8.3mmol/L,餐后血糖≥13.9mmol/L为控制不良。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

2结果

2.1干预组与对照组血糖控制差异明显。

干预组与对照组血糖控制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

2.2干预组与对照组痰涂片阴性情况。

注:干预组与对照组痰涂片阴性情况对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表1干预组与对照组血糖控制情况对比组别n控制良好控制不良P对照组7640(52.63%)36(47.37%)干预组7662(81.58%)14(18.42%)P<0.05表2干预组与对照组痰涂片阴性情况对比组别n2月末3月末失败P对照组7649(64.5%)55(72.4%)7(9%)干预组7665(85.5%)70(92.1%)17(22.4%)P<0.05。

3讨论

目前,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数量呈上升趋势[6],肺结核与糖尿病两病并发后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发展[7]。糖尿病对肺结核的影响比较大,给糖尿病肺结核治疗带来难题[8],影响在于糖尿病患者由于糖代谢紊乱,使血糖及组织内糖量增多;脂肪代谢紊乱,使血脂增高,甘油物增强,微循环障碍;蛋白质代谢紊乱,使营养不良,抗体减少,细胞免疫功能降低,巨噬细胞功能减退[9]。这些都是糖尿病肺结核治疗上比较困难的原因。糖尿病的存在提高了肺结核复发的危险度,糖尿病肺结核并存时,常形成恶性循环,相互促进恶化,致使病情难以控制[10]。肺结核对糖尿病的影响主要影响糖尿患者的糖代谢,并使血糖难以控制,从而导致糖尿病肺结核病情继续蔓延的情况。在临床上除了要求患者严格执行医生制定的治疗方法外,一定的护理干预措施也对加速患者疾病的愈合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本研究通过对152名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分组进行护理研究发现,干预组的血糖控制良好率远大于对照组(P<0.05),2月末,3月末痰涂片阴性率也远大于对照组(P<0.05)。

综上,对肺结核合并糖尿病进行护理干预效果明显,有利于患者的血糖控制和结核的治,值得推广。

上一篇:春节旅游市场心理学 下一篇:企业社保工作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