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校园预防甲肝流行措施

时间:2022-06-19 01:09:35

浅谈校园预防甲肝流行措施

在2003年全国性非典性肺炎流行以后,国家对传染病流行,作出了控制传染病的报告制度,即“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让我校2009年甲肝疾病,在短时间内控制取得很好的效果,和第一次2001年小范围流行相比,早发现,早隔离,早消毒,对疾病控制传染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甲型病毒性肝炎(简称甲型肝炎)主要由粪-口(或肛-口),通过消化道传播的甲型肝炎病毒(简称甲肝病毒)而致病。人类感染甲肝病毒后,首先在消化道中增殖,在短暂的病毒血症中,病毒又可继续在血液白细胞中增殖,然后进入肝脏,在肝细胞内复制繁殖。于起病前1~2周,甲肝病毒由肝细胞的高尔基体然向毛细胆管,再通过胆管进人肠腔,从大便排出。在甲型肝炎潜伏末期和黄疽出现前数日是病毒排泄高峰。处在这个时期的患者,尤其是无症状的亚临床感染者,是最危险的传染源。他们的粪便、尿液、呕吐物中的甲肝病毒,如果未经过很好消毒处理,就污染周围环境、食物、水源或健康人的手;另外患病者的手(如潜伏期的炊事员)及带病毒的苍蝇,也能污染食物、饮水和用具。一旦易感者吃了含有甲肝病毒的食品和未经煮沸或煮熟的污染饮水和食物,或生食用粪便浇灌过的蔬菜、草莓、瓜果等均可患甲型肝炎,引起暴发或散发感染。个人卫生习惯不良,居住拥挤,人口稠密卫生差的学校、工厂、农村、托幼机构或家庭中,更容易发生甲型肝炎的感染和高度局限性流行;一旦水源污染可引起暴发流行。1950年瑞典及1978年我国均因食用泥蚶引起甲型肝炎流行,1979年上海食用醉蟹引起过暴发,1988年因食用甲肝病毒污染的毛蚶引起大暴发,均是粪-口途径传播的实例。近年国外陆续报道,滥用药物注射及同性恋群体中,甲肝病毒抗体水平和查出率很高,在这些人群中甲肝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通过肛-口或被污染的注射用具。

2001年甲肝是由学生在校园外就餐感染带回学校,在短短两周内引起13个学生爆发传染,因为当时没有疾病报告制度,医务室对传染性疾病宣传不够到位,使老师和学生对疾病认识不够全面,第一个学生感染后自己去医院检查,确诊以后,没有马上请假回家治疗,而是几天以后才回家治疗,请假也未报学校医务室,由于班主任和校行政人员对疾病没有正确的了解,失去第一时间对患者进行隔离,对校园环境,学生教室,寝室都没有及时进行全面消毒处理导致。后经过全校园宣传教育,提高学生整体意识,积极参与校园卫生消毒,培养良好卫生习惯,按要求到有卫生许可证的食堂吃饭等等处理措施,才得到控制不在出现新病员感染。

2009年第二次甲肝感染,是学生回家返校以后发病,让班主任知道后即时报告校学生科和医务室,学生科配合医务室做好预防宣教、隔离、消毒措施,感染两个学生以后就没有出现新病例。

预防措施:

1.平时做好疾病预防卫生宣教,制订学校疾病登记制度,有病必须先到医务室看病检查,请病假的学生必须到医务室登记疾病表现,诊断结果,确认是否传染病,使学生发生疾病能够在第一时间让医务室知道,对疾病控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疾病扩散。

2.感染的学生必须离校回家,在家庭休息隔离治疗,告知家长应该注意的事项,避免家庭内部传染。治疗痊愈以后,必须有医院疾病好转证明才能返校上课。

3.注意饮食卫生;餐前便后要洗手,坚持自助餐,禁止会餐饮食,避免交叉感染。严格监督学生食堂卫生,蒸汽消毒餐具,食物以熟食为主,切菜板生熟要分开,要消灭苍蝇。要求食堂工作人员,勤洗手、勤换洗工作服,必须做体格检查,禁止肝炎患者在食堂工作。

4.离校学生患病时期所有物品进行消毒处理,病人用过的食具要煮沸20分钟后再洗涤,生活用品用5%“84”消毒液水浸泡30分钟清洗,被单、衣物等如不能用开水煮的要在日光下多次曝晒;

5.同寝室学生所有洗漱用品、生活用品全部用5%“84”消毒液进行浸泡30分钟后用流动水清洗,毛巾开水浸泡20分钟以后在日光下暴晒。寝室床、桌子、板凳,教室桌子、板凳,用5%“84”消毒液擦拭,剩下的消毒液进行地面拖擦清洁消毒。

6.管理好病人的粪便和排泄物、垃圾等污物,用漂白粉进行消毒处理。

7.在接触病人后,应注意手和物品的消毒,避免交叉感染,防止把疾病传染给自己或其他人;

8.参加体育锻炼,增强抵抗能力。经济条件可以的学生,可以选择胎盘球蛋白或丙种球蛋白,胎盘球蛋白或丙种球蛋白含有大量的甲肝抗体,有较好的预防作用,甲肝灭活疫苗有较好的预防效果。患病痊愈以后可以获得较好的抵抗能力。

上一篇:泽普县饮食具卫生状况调查分析 下一篇:运动疗法在糖尿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