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油画创作的体会

时间:2022-06-18 09:03:10

对中国油画创作的体会

油画是从西方传来的画种,传入中国以来已具有自己的民族特色和文化传统。油画创作需要有极强的专业性及学术含量,尤其具象写实绘画,包括严格的形、体积塑造、色彩调配、边缘线处理、质感透视、解剖、层次问题、韵律、节奏等,在这个过程中不是简单地再现大自然,而要经过主观提炼、酿造,让灰色具有浑厚、宁静、优雅、高贵的品相,有透明的色彩效果,把一切都浸透在温馨的色调中,在绘制过程中力求将人物的情感表达出来,让人体会到一种潜在的诗意,以及来自东方的艺术修养,以呼之欲出的逼目的真实感过滤掉我们意识里的杂质而成为一种纯粹的静观,追求整体风格呈现出“精神性”的审美意蕴。下面我根据长期的油画创作与教学经验谈一些看法,供方家斧正。

一、中国油画存在的问题

中国油画存在不少桎梏,这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中国油画的发展,我主要谈两点。

(一)为了表达而表达

在当代一些中国油画家的作品中大量充斥着文化批判和游戏调侃的东西,强调生命冲动、原始本能、生存询问等观念及观念的更新,这些作品反映出一个共同特点:将文学和哲学的语言图式化,从而导致绘画本身审美情趣的消解和视觉质量的下降。油画艺术的根本魅力在于它本身画面独立的审美价值,即必要的技术成分和其独有的特质美感。绘画本身,以及在绘制过程中渗透出来的意味远远高于我们的种种想法和苍白的描述。画面上的东西我们可以暂时不管,视觉直接所见的只是笔下功夫,视觉艺术只有靠造型效果,其它的种种“想法”和“感受”在裸的形体面前显得矫揉造作,不堪一击。那种认为“艺术是每个艺术家言说着的独特感受”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它混淆了绘画语言与文学语言的概念。形式美永远是绘画的重要语言、唯一语言,人类绘画的历史就是一部视觉史。绘画首先是一种审美活动,如果我们踏入审美的误区,从审美直观的情趣走向诠释,或为了自己的创作或探索,用概念和言辞编制成一套理论化的陈述,那么此时的绘画就已经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和价值,绘画只不过是充当了一个文化注脚的角色。我反对艺术家将自己的艺术直觉转化成一种理论推演,否则不仅勉为其难,而且很失真,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很有可能成为艺术发展的羁绊。我们没有必要用文字去阐释作品要表达的意义,画家是用作品说话,而不是用文字。一件优秀的作品本身就能说明一切,艺术不需要用艺术以外的语言来表达。

(二)绘画表现力被忽视

以往我参加过展览的评选工作,发现画照片、抄照片或运用图片喷绘作为创作的底稿,成了应付创作的秘密武器。在收集创作资料时,照相机确实为创作提供了有效帮助,但机器毕竟不能代替思维。不是说不能借鉴摄影图片,实际上几乎每个画家都在使用,但问题的关键是,如果把写实油画的终极目标变成模仿照片,而丧失了艺术创造的主动性,那摄影完全可以替代绘画。而且现代的摄影技术已十分先进,甚至研究追求绘画感来改进摄影艺术效果。关键是要在摄影和绘画间有一个转换过程。特别是现今一些当代艺术,更可见到大量的使用图片或用图片喷绘加工,甚至用所谓的新观念凭空捏造,去取得所谓的震撼效应。忽视对绘画表现力的重视和研究,必然会导致艺术能力的倒退和消失。本来这是一个常识,我之所以重新强调这个问题,有其现实的必要性。例如大量复制西方图式的平面当代艺术作品。现代艺术固然讲究平面构成、平面性,但从绘画艺术的角度看,讲究平面性不等于平涂,而是色彩关系的压缩,达到简洁、整体的平面性构成绘画效果,否则造型关系的简单化就会丧失艺术表现力和塑造的丰厚性。所以只有意识到艺术发展的规律和油画艺术的特质,顺着时展的脉络,才能不断有新的创造。且由于缺乏对生活的真切体验和对绘画表现力的研究,只剩下空洞的概念,随着喧闹泡沫的破碎,最终会被历史所淘汰。值得重视的是,当今艺术领域呈现多样化的发展态势,“装置艺术”、“新媒体艺术”、“观念艺术”、“行为艺术”、“大地艺术”等不断兴起,艺术领域不断扩大,新的艺术形式不断产生,但大都已不是绘画。欧洲艺术界对今后如何再继续发展也产生困惑和彷徨。而中国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欧洲优秀传统碰撞所产生的火花和巨大创造力可以展示更广阔的前景。

二、中国油画发展的方向

我认为,当代中国油画有以下两个主要发展方向。

(一)写实

这是最有希望的油画创作,装饰主义和抽象主义还成不了气候,装饰太工艺化,抽象主义和民族审美习惯不太适应。写实绘画最稳定,有观众、有贡献。自照相机出现后,并不是写实主义没有出路了。中国从未出现过像西方那样严格的写实艺术,目前战略性的问题有三个,其一是如何广泛地吸收、整合西方艺术,单纯模仿和抄袭是不行的。其二是如何真诚勇敢地面对现实,要吸取艺术粉饰现实的教训,写实艺术应加强对现实的真实感。其三是塑造艺术个性问题,“油画民族化”容易把人引入共同的模式中,个性的突出、稳定是艺术发展的重大杠杆,一个民族的风格、流派,首先是出色的艺术家个性的风格形成和影响。当然,也不是任何个性都具有深刻性、稳定性和权威性。

(二)表现

在绘画中这种风格含义很广,但主要倾向于表现内心意识,它是对粉饰现实的反拨,是一种无序的和特殊的心态,富于朝气,成为油画界的活力来源。当然,梦幻、神秘、野性、原始、痛苦,这中间有一些畸形的、病态的情绪。油画创作最好能够淡化、转向对宁静的追求,类似早期文艺复兴的风俗画,狂热多变有所节制,蒙克式的尖叫转化为哥特式的静谧、神秘。

总之,油画的最高标准就是“整体、概括而又精妙”,这一标准不仅是油画的标准,而且是所有艺术的标准;衡量它的并不是技法,而是修养。或许由于我们崇尚这一标准而陷入语言的无奈困境,但绝不是因为追求标准的错,而错于亦步亦趋的思维方式。没有文化意志和精神倾注的任何技巧都会使油画堕落,堕落的绘画是逃避时代的。做任何事都需要精神和意志的控制,在艺术学习中有人视技巧与规律为圣经,认为只要循规蹈矩就可以一路坦途,事实上是极大的盲目。艺术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不能自然而然地产生,艺术是人精神和意志的产物,绘画是“鬼使神差”。

上一篇:立足课本,吃透教材,学好文言文 下一篇:浅析西安顺城巷的历史沿革与现存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