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学生阅读有一定质和量的书

时间:2022-09-22 02:21:01

指导学生阅读有一定质和量的书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浓厚的阅读兴趣、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基本的阅读能力不仅是小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需要,而且是他们将来适应社会发展必备的素质。大量有益的阅读,可以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激发他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开阔视野,陶冶情操,促进文化积累,达成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的有机统一。文学大师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都认识到了读书的重要性,都开始积极地与书籍交朋友。有不少学生一有时间就会让家长带自己去书店看书、购书,这是非常可喜的,但一些人读书的收效不大。

我曾经作过一些调查,原来一些同学读书存在着浅、少及无序的问题,他们爱看一些简单的画报、小人书、趣味读本、袖珍书。这些书无法让他们从中汲取到比较丰富的语言文化营养,更别说启迪思维、净化心灵了,这就是所谓的“文化快餐”现象。因此,我觉得,语文教师要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读一些有一定质和量的书。

一、注重“质”的选择

书海无涯,江河奔腾难免泥沙俱下。书的“质”将直接影响读者收益。这里所说的质是指书籍的文学价值、美学价值、科学价值。

1.阅读多种类别的书

古今中外,有许多文学大师均留下极为丰富的文学作品,其中有很多适合小学生阅读的精品佳作,但专看文学书,是不全面的。鲁迅先生说:“必须如蜜蜂辛勤一样,采过了许多花儿,这才能酿出蜜儿来,倘若叮一直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然而,“专攻文学书”恰是一些小学生课外阅读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因此,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将方方面面的优秀作品推荐给学生。如利用寒、暑假读书活动,分层次、分门类将好书推荐给不同年段的学生;借每年举办“科技节”的契机,开展“读科普书,走科技路”的主题读书活动;开展研究性学习,让学生为收获信息,分析、解决实际中的问题进行广泛性的阅读等。这样,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不仅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而且涉足天文、历史、经济、地理等方方面面,这会为以后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及终身学习奠定很好的基础。

2.阅读多个人的作品

“只读一个人的书是不好的,这样,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小学生的膜拜心理较强,有时甚至会整日抱着自己喜欢的作家的作品不放。指引学生博采众长的最好办法,是结合课内的阅读教学引荐众多的名家名品。如学习了《泉城》,指引学生读老舍《济南的冬天》;学习了《再寄小读者》,指引学生读冰心的散文集《寄小读者》;学习了《凡卡》,指引学生读俄国作家契坷夫的《小公务员之死》;学习了魏巍的《我的老师》,指引学生读现代作家贾平凹的同一题目的作品等。

3.阅读多种体裁的作品

小学生受童话启蒙的居多,因此,童话类的书一直是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最爱,尤其在中、低年级。因此,教师有必要结合各科课堂教学及各种主题读书活动,将优秀的记叙文、诗歌、散文、科普小品、小说、人物传记、旅行记等推荐给学生,如四大名著;现代作家的小说《草房子》及《五三班的坏小子》等;郭沫若、冰心、泰戈尔等国内外名人诗歌选;、林肯、爱因斯坦等伟人及名人传记……多体裁的课外阅读,会让学生在小说的真情世界感受真善美,在传记的人物传奇经历中体悟成功的苦与乐、在诗歌的韵律中变得越发灵秀……英国作家罗斯金说:“我们不应当浪费生命去读那些没有价值的书。”对于那些渲染凶杀、言情、恐怖、荒涎故事的书籍要坚决抵制,而内容过于浅显的口袋书、袖珍书浪费时间又无多大的收益,也不宜过多涉猎,不看也罢。

二、注意“量”的积累

再谈谈“量”。说白了就是有一定篇幅的作品。现在许多书店都有一些中外文学名著的缩写本,这些书在小学生中还有很大的市场。其实这类书经过缩写后只剩下一些故事梗概,或相当于情节介绍,已经失去了原著的很多的语言文字精华,说得不客气一点,就是榨甘蔗汁后留下的残渣而已。教师要教育学生不视这类书籍为佳品,而要尽量选择原著来阅读品味。当然,小学生理解力和感受力还较弱,过长的大部头书还是暂时放一放,以后再说。

三、注意读书方法指导

恰当的读书方法指导也很重要,语文教师应该从多方面来对学生进行读书方法的指导。

1.激发兴趣

学生一旦对阅读产生了兴趣,在阅读过程中就会处于高度自觉状态,以惊人的毅力学习。教师可以选择设疑诱读法、竞赛促读法、追溯扩展法等。

2.创设条件

开设“课外阅读课”。教师应该根据需要,安排内容,利用语文课堂向学生推荐读物,欣赏评析,进行阅读指导,汇报读书成果,逐步把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过渡。

(1)提供图书或书目。建立班级图书角,提供一批公共图书,建立班级借阅制度。除此以外,还可以提供一批可供挑选、参阅的书目,让学有余力的同学自己去阅读,更上一层楼。

(2)创设阅读环境。教师要充分利用一切可用的条件,为学生创造阅读的良好环境,如班级的布置、图书角的创设。

3.教给方法

(1)课内带动课外。老师要有意识地把教材内容进行归类,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在课外搜集相关的资料、文章,丰富、补充课文内容,实现在阅读中学阅读。

(2)指导读书方法。利用语文课堂这一主渠道,适时向学生系统地传授读书的方法,包括合理安排读书时间,掌握一般读书程序,领悟读书的要求,掌握几种最基本的读书方法。如:浏览性阅读、吸收性阅读、细品型阅读。

(3)指导写读书笔记。不动笔墨不读书是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教学中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如:指导记录的内容、指导记录的方法、指导学生循序渐进。

让每个孩子真正潜心畅游于墨海书香之中,持之以恒地与好书交朋友,相信他们都将会受益终生。

上一篇:让初中语文教学成效在互动过程中得到提升 下一篇:拓展性阅读能使语文教学锦上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