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艺途 第7期

时间:2022-06-18 08:53:58

社区艺途 第7期

小龙是一位小儿脑瘫患者,这种脑性瘫痪让他的面部表情不停抽搐,难以自持。在与小龙断断续续的交谈中,他常常以“我这样的人”来称呼自己。以前的他,在一家律师事务所上班,勉强做着维护植被的工作,原本就不善言辞,长期面对不能交流的植物,小龙越来越不想开口说话,“这样下去很有可能会丧失语言功能。”小龙妈妈很担心。

如果不是那次双年展,小龙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会和艺术扯上关系;如果不是那次双年展,他也不会认识改变他一生的人——苗世明。

2009年,身份为专业策展人兼自由艺术家的苗世明,准备策划一场由精神残疾人士创作的画展。通过联系社区办事处,这位80后的小伙子第一次接触到了精神残疾的特殊人群。

“刚开始我跟很多人一样,觉得他们是陌生的,不能理解的,甚至带有恐惧的。”与他们进行沟通时,苗世明觉得比较吃力,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发现,从他们的绘画作品里,能感受到他们的情绪、思想、以及艺术潜能。

在国外,尤其是欧洲,“原生艺术”(Art Brut)的概念早在半个多世纪前就已被提出,按照这一名词的发明者杜布菲(Jean Dubuffet)的说法,原生艺术包括各种类型的作品,显现强烈的自发创造性特点,是由那些默默无闻,与职业艺术圈没有任何关系,没有受到文化污染的人所创作出来的,其中包括精神病人的创作及通灵者的绘画等。

在社区人员的引荐下,苗世明对社区里的精神残疾人士进行了家访,这次深入的探访给了他很深刻的印象。

小孙从14岁开始辍学在家,因为患有精神分裂症,长期使用药物控制。小孙妈妈几乎是盲人,一家人只有爸爸是健全的。“他爸爸告诉我,如果他不在了的话,根本就不知道老婆和孩子该怎么办。这让我感受很强烈,觉得这些家庭就像很薄很薄的灯泡,一不小心就会碎了……”苗世明眼里充满了怜惜。

苗世明与社区沟通商量后达成共识,由社区提供合适的场所,开设培训班,免费招募精神残疾人士进行一个月的培训。苗世明随工作人员一起走街串巷,把来龙去脉向家属们一一道明,并希望得到他们的支持和配合。大家都很高兴,因为自己的亲人患病,基本上足不出户,有这个机会能接触到遥不可及的艺术,那真是一大幸事。

接下来的一个月,苗世明采用手工疗法,用软陶、黏土等可塑性强的手工材料,开启精神残疾人士的心灵之窗,虽然言语上难以沟通,但在艺术创作上,是相通的。

“别看他们行为上与正常人不同,有时候正是因为这样的不同,造就了他们的艺术细胞。比如说小孙,他自学人物写生,作品在我看来,已经达到了艺术家的水准。”后来一次机会,苗世明通过一位美国理事会成员,将小孙画的奥巴马人物素描,送到了奥巴马本人手里。这给小孙莫大的鼓励,他意识到自己的创作价值后,更加专注于绘画,对病情也很有帮助,这个弹指可破的家庭,注入了希望的灯油。

一个月的培训很快过去,苗世明给这个特殊人群带来的影响是深刻的。最后一次回到社区,他看到这些断翼的天使,仿佛向往太阳一般,向他奔涌而来,苗世明感受到,他们需要他。于是在展览结束后,原本应该返回艺术界的苗世明,毅然走上公益之路。

2009年8月,苗世明涉足这片陌生的领域,创办并通过政府注册公益机构——WABC无障碍艺途

“我们通过课程引导,实践教学等手段,发掘特殊人群自身的艺术创造天赋。”“无障碍艺途”深入北京和上海的部分社区,与当地卫生服务中心或残疾人服务站取得联系,建立起感受艺术、创造艺术的空间,通过参与艺术实践,丰富和改善精神残疾人士的精神生活,从一定程度上达到身心治疗的目的。目前,“无障碍艺途”社区固定站点有12个,每个站点配备固定的工作人员和授课教师,资源涉及教育、艺术、心理学、音乐等,接受的学员达500多位。

“无障碍艺途”继续坚持策划展览,展出学员们的优秀作品,希望借由这样的艺术展示,得到社会各界更多的关注、认可和尊重。

在发现和培养艺术天赋的同时,苗世明利用周围的艺术家和设计师资源,将学员的作品设计成大众受用的衍生品:T恤、鞋子、杯子、卡贴……并在网上搭建销售平台,使他们的艺术作品可以运用到生活的各个角落。这不但为他们带来了实际的经济效益,实现了机构的自我造血和参与者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而且在深层意义上达到身心治疗的目的。另一方面,社会大众也可以通过“无障碍艺途”更多地了解精神残疾人士的内心世界和精神生活,通过消费和收藏他们的作品及衍生品来实现公益行为,在给予残障者鼓励和支持的同时,自身的精神世界也得以提升和满足。

说到困难,苗世明面带惆怅。资金方面,现在的“无障碍艺途”一方面靠作品展销,一方面靠衍生品盈利,但由于衍生品开发还未成熟,缺乏设计资源和销售渠道,不能支撑机构的运营资金,主要还是靠政府和企业支撑,就像学步的小孩,还未放开妈妈的手,不能自力更生。“我们需要注入新鲜血液,招募人才,包括设计师等,以及与相关的品牌合作,拓宽产品的功能性,让大众更能接受。”

社区项目链接

巧手妈妈工作坊

针对社区单亲、失业、贫困妇女生活困难的情况,在深圳坪山新区妇工委的支持和组织下,从2011年11月开始,坑梓办事处妇联联合社区开设了“巧手妈妈工作坊”手工拼布技能培训班,聘请市内资深的拼布老师进行授课指导,成品由老师负责收回,并支付给学员一定的加工费。通过“拼布培训+订单制作”的方式,让困难妇女免费学习拼布技能,在家也能灵活就业。此外,“巧手妈妈工作坊”还通过心理咨询、家庭教育等方式,对困难者进行全方位帮扶。

俊巴渔村民族手工业皮具加工合作社

自治区拉萨市曲水县的俊巴渔村,是富有高原特色渔村文化的旅游景点。在这之前,村子地处偏远,经济困难。在曲水县团委的扶持指导下,村里组织成立了“俊巴渔村民族手工业皮具加工合作社”,对曲水镇3个居委会及其他县的农牧区贫困青年和社会待业青年、孤儿、残疾青年进行民族手工业皮具加工培训。

除了生活用具,合作社还制作各种装饰品、旅游产品,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不断开发新的手工艺产品销售给国内外游客,以增加收入。村党支部还引导村民用牛皮制作筛子、盒子、茶叶袋、糌粑袋、钱包、手机套、手提挎包、小牛皮船等手工艺品,并与外界公司达成协议,通过农户生产、公司负责销售的形式,把产品打入市场。目前,俊巴渔村的手工艺品大部分销往拉萨、日喀则、山南等地市场,部分产品甚至销往美国、加拿大、比利时等国际市场。如今,俊巴渔村仅靠手工艺品一项,年收入就超过70万元。

助推跟踪

项目名称:公平贸易之旅

开展机构:乐创益公平贸易发展中心

进展情况:继连续组织设计师和手工艺人进行“公平贸易设计之旅”、“公平贸易学习之旅”后,近期“乐创益”再次组织了“公平贸易探访之旅”。本次探访之旅,“乐创益”在与新世界中国地产合作开展的“亲子市集”中,邀请到优选家庭与媒体人士一起探访了贵州凯里雷山县苗苗手工合作社、控拜银匠村,以及南八寨、千户苗寨等。

据“乐创益”负责人陈乐丛介绍,通过这种走进去,带出来的交流活动,能够持续推进其一贯目标,即“通过公平贸易的平台,帮助民间手工艺人从外部市场获得最恰当的劳动价值回报,同时扶持他们渐渐学会市场游泳的本领。”虽然一次的探访之旅并不能改变什么,但让更多成人及小孩接触到少数民族原生态的生活与手工艺,也让“公平贸易”的理念在他们心里撒下了种子,对每个人都是一种收获。

项目名称:漳纸工坊

开展机构:拾穗者民间文化工作群

进展情况:经过两个多月的紧张施工,5月初,漳纸工坊“漳河源南开桥”及生态厕所圆满竣工。南开桥为钢索木板结构,长21m,宽0.9m,距离水面约3m,解决了汛期纸民不能出行、驴友不能过河的问题。89岁高龄的著名历史学家、南开大学教授来新夏先生题写了桥名,正在勒石刻碑。目前,项目正式进入新纸试制阶段,预计第一批新纸将于9月试制完成。

另悉,5月25日,由漳河纸民制作的竹纸纸样已送抵襄阳,将装订进《中国古纸谱》(日文版)发行流通。该项目也将在今年的中国文化遗产日于襄阳市博物馆进行展示。

上一篇:自然的呐喊 下一篇:礼尚经济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