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效益农业思考

时间:2022-06-18 07:56:02

浙江效益农业思考

一、走效益农业之路是浙江省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1.发展效益农业,可以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合理配王农业资源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浙江省的农业生产呈多样性、区域性、多元化的分布特征。从鱼米之乡到丝茶之府,从平原丘陵到海岛滩涂,不同的资源条件造成了不同的农业环境。在数量农业时代,由于过渡的主张区域内的自求平衡,农业生产基本上是封闭的、自给自足的经营方式,没有发挥出各自的区位优势,形不成规模经营,导致农业生产增速趋缓,发展后劲不足。急需寻找一条不同于传统的农业发展之路,实现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2.发展效益农业,有利于提高农民收人,调动农民的劳动积极性。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农民农业生产经营利益的相对低下,使近年来浙江省农村产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据统计,1997年第一产业在我省农村生产总值中仅占12.38%,远远落后于第二、三产业在农村生产总值中比重(87.62%);在1991—1997年中,农民纯收入增加额中大部分或者全部,都来自于非农产业:1997年,农民从事非农产业收入已占人均总收入的66.74%。这些数据表明,农业地位已相对弱化,绝大多数农民已不甘心于当前的务农生活,纷纷在寻找更有经济效益的出路。

3.发展效益农业,有利于提高农业的市场化程度,促进农业产业一体化经营体系的建立与发展。效益农业是以效益为核心的产业,这就决定了它必然是以市场为主导、为目标、为终点的农业,它要把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与市场紧密连接,形成与市场密不可分的产业化体系,引导农民立足农业,发展加工业,拓展销售,联动种养加,延伸产业链,把产加销连接起来,形成既高产又高效的综合经营方式。自1994年以来,省政府就明确提出要按照农业产业化思路组织农业生产,作出农业“百龙工程”的决策,到1997年底,全省以确认的龙头企业巳有61家,但是,大部分龙头企业规模小、机制旧,技术水平较低、缺乏市场竞争力。

4.发展效益农业,可以带动农业投资和科技投入,推动农业向集约化发展。自1978年以来,由于生产力极大解放,我国农业出现了让世界惊讶的低投入高产出的格局,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粗放经营后果日益呈现,发展后劲已明显不足,农业生态环境污染,资源恶化也已表现得相当严重,浙江省也不例外。

二、浙江省发展效益农业的必须遵循的主要原则

1.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的原则。发展效益农业就要继续继续发挥浙江省农产品生产的优势,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当地农业资源的特色优势,合理配置资源,围绕主导产业和骨干产品,实现农业生产的区域化布局;克服农业经营规模偏小、分散的不足,调整优化种植结构;通过土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发展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推广特色农业、名牌农业。

2.坚持市场导向的原则。农业短缺经济时期已经结束,买方市场已经形成,农业的生产效益最终要在市场上加以实现。农民以前曾经遇到的“卖难”、“增产不增收”,就是因为没有迎合市场需求而出现的结构性过剩。所以,在农业生产中要重视市场、研究市场、适应市场、开发市场,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增强农民驾驭市场的能力。

3.坚特保护农业自然生态环境的原则。农业生产是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的统一,效益农业是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三者统一。必须处理好系统的投入和产出,在重视传统农业升级改造的同时,要注意农业内部可能带来的污染,要加强水土、森林等资源环境的保护、保育工作,把生产、生态、经济三个方面的目标结合起来,达到最适投入。

三、浙江发展效益农业的对策建议

1.积极有效地推进农业技术科研、推广、教育的三结合方针。目前浙江省在科研、推广、教育工作方面基本上是低水平的、松散的,具有很大随意性,没有发挥出“教育、科研、推广”三者的整体效益,影响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因此,积极有效地做好“教育、科研、推广”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1)重视农业高科技的研究与应用,大力推进农业新科技革命的重点领域。以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工程技术为先导,实现农业产业升级,发展高级化、高价值的农产品及其加工品。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将来农业间题的出路,最终将要靠生物工程来解决。在农业中充分运用技术不仅仅是农业发展自身的需要,它也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所以,必须加强农业科研力度,尤其是加强重点农业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制定促进农技发展政策,建立高效、经济、先进、农民欢迎的农业科技园示范区,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好技术上的保证。(2)建立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据测算,浙江省有60一70%的农业科技成果未能及时得到大规模的推广应用,常常出现“示范常成功,推广就失败”的尴尬局面;到19%年,农村农业科技人员达到3.76万人,仅占从事农业劳动力人口的0.37%。因此,建立健全农业技术,良种推广体系以及农业信息传递系统,建立农业服务体系,科学规划,分类指导、统一布局,将农技推广技术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是十分关键重要的。(3)加强农民教育。农民作为农业的经营主体,其积极性和自身素质直接影响着农业经济效率和农业的发展。浙江省农村劳动力素质低下,农村中不识字及识字很少的就占23.35%,小学文化程度占50.98%,农业科技队伍数量与农村劳动力素质已不能适应发展效益农业的需要。因此当前要培养一批核心技术骨干,加强对农民的培训,畅通农民获取信息的渠道,特别是对农业规模经营大户的重点培训教育,培养出懂经营、善管理、具有开拓精神的新农民,造就一批高素质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

2.积极培育和完善农业市场体系。积极培育和完善市场体系是发展效益农业的先决条件。要继续发挥浙江省的市场优势,形成几个有一定影响力、辐射强和高集聚力的农副产品中心大市场,逐步形成以区域性专业批发市场,以乡镇综合交易市场为纽带,以中小型农贸集市为网点的市场体系。建立一批相应的农产品生产基地,推进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完善购销制度,搞活农产品流通,做到生产有基地,销售有市场,流通有渠道。形成一个四通八达的市场营销网络,使浙江的农产品能够在广阔的市场空间中占有一席之地。

3.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农业的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经营涉及到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及各有关部门的利益,是一项综合性强、结构复杂的系统工程。要积极探索建立科学的合理的产业化经营机制,各产业链上的参与主体通过“风险共担,利益共享”,采取合同、资本、劳动等不同的联合形式,形成不同类型的经济合作组织,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和分配的合理化;积极发展后续产业链条长的产业,努力实现农产品的增值。建立为发展农业产业化服务的社会化服务体系,由农民自发、企业、政府组织多层次、多形式的社会化服务对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的各个环节服务。要加大龙头企业的培植力度,增强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和辐射面,引进各种企业经营方式,鼓励兴办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

4.发展国际化导向的农业。发展效益农业要考虑经济全球化、国际化给浙江省农业带来的影响。随着我国入关进程的进一步加快,浙江农业的发展要在国际这一大环境下加以考虑。在强调发展效益农业的同时,要注意对农业生产、流通进行国际化的指导。在农业出口需求减少,国际竞争更加剧烈的情况下,积极有效地调整市场结构,避免因出口市场过于集中;优化出口产品结构,选择发展具有市场与技术开发潜力的产品作为出口的重点,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5.改善农业投资环境,积极利用外资发展浙江省农业。在这方面,浙江省远远落后于福建、广州等其他的沿海省份。发展效益农业要学会利用各种资源,尤其是发展农业技术,实现产业升级需要大量的资金,因此拓宽融资渠道,引进外资发展农业生产在现阶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上一篇:市创建不收礼医院活动总结 下一篇:农业耕地运用及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