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国贸专业《进出口单证制作》课程教改实践

时间:2022-06-18 03:45:43

高职国贸专业《进出口单证制作》课程教改实践

研究课题:本文是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课程建设《进出口单证制作》立项号:A-0151-14-31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要:《进出口单证制作》是经贸类本科及高职重要的专业课,对培养外贸高技能人才的高职国贸专业尤为重要。各大院校精品课程建设提出的项目化教学未按外贸单证员岗位需要的关键职业技能,未根据高职学生多元智能特点设计教学方法,课题组对该课程进行系统化教学改革的基础上,对未来课程建设走向提出反思和改进。

关键词:国际贸易;外贸单证;职业技能;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F740-4

《进出口单证制作》是一门涉及外贸、金融、法律、物流等知识,实践性较强的应用性课程。课程主要介绍我国进出口业务所涉及的各种单证,包括合同、信用证、发票、装箱单、提单、保险单、产地证、汇票以及其他相关单据,并分别对这些单据的功能、缮制、签证、认证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要求学生根据进出口合同履行过程中各业务环节的需要,能够正确、完整、及时办理、制作相应单据。这门课程也被称为《国际商务单证》、《外贸单证实务》、《外贸单证操作》、《国际贸易单证操作实务》等,是本科和专科院校的国际贸易、国际商务专业、商务英语专业重要课程。

对高职国贸专业而言,《进出口单证操作》是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培养符合时代特征,专业技能扎实且能独挡一面的外贸单证员。本课程的铺垫课程是经济类基础课和专业课《进出口实务》、《国际结算》或《国际金融》,平行课程有《外贸函电》、《国际商事规则》 ,后续课程有《外贸跟单实务》、《国际货代实务》、《报检报关实务》等课程,校内外实训课程均围绕《进出口实务》和本课程展开的。

一、比较分析

财经大类本科院校的课程教学优点是师资理论功底扎实,博士学位为主,英文水平高,知识构建严密,较少强调职业技能的培养,与外贸岗位群衔接不够紧密。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大体相似,如苏州经贸、南京工业、天津滨海、海南经贸、四川科技、山西国际商务等职业技术学院的省级精品课程均提出“以任务项目为主线,教师讲授为主导,学生动手为主体”的项目教学。2009年浙江金融职业技术学院《外贸单证操作》国家级精品课程提出“双元双优”课程教学团队建设模式,即通过培养和筛选形成出色的校内教师和校外企业教师队伍,全程参与课程建设全过程。以上精品课程各有特色,但未依据工作任务对培养学生的关键职业能力进行分析,也未按小组或个人项目作业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地位设计。

二、教改思路

2014年9月-2015年12月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国贸专业《进出口单证制作》教改思路是:首先校企合作分析外贸单证员工作过程和任务,共同开发外贸单证员岗位职业标准[1];然后依据职业标准,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开发课程标准,设计项目活动载体,编写项目化教学资料;同时,建设双师结构的课程教学团队,在校内外实训基地开展以学生为主体、融“教学做”为一体、以工作任务为驱动的项目教学;最后,实施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学生自评与教师考评相结合、课程考核与职业考证相结合的多样化课程评价体系,该目标已基本完成。

三、教改实践

(一)四位一体能力重构

基于外贸单证员岗位技能要求,按德国关键职业能力进行岗位分析,在设计教学能力培养要求时以专业能力和方法能力为核心,社会能力和个性能力为两翼,实现体现21世纪时代特征的 “四位一体”的课程体系。既要求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全面的国际贸易磋商、外贸函电、合同、信用证、单据、贸易纠纷处理等专业知识(专业能力),而且还需要拥有界定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法能力),更需要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观(社会能力)和独立自信、不断进取的精神(个性能力),详见表1。

(二)任务驱动趣味教学

课题组深入企业调研,以单证员工作流程为主线,根据岗位工作任务共设计审证和改证业务操作、制作商业发票和装箱单操作、制作订舱委托书和办理订舱操作等11个教学项目,每个项目都以工作任务驱动,要求学生先尝试操作、教师点评纠错、学生再训练、项目考核,突出对学生专业能力和方法能力的培养。

根据多元智力理论,高职学生的智力特点擅长形象思维和动手,喜好声音、图片和动画,改传统说教和填单据为主的枯燥教学方式,用时事评论、影像资料、角色扮演、大家来找茬、等方式,使学生体会制单工作的乐趣,使课程兼备实用性和趣味性。在学校支持下,组织学生参加相关校内外竞赛,能促使教师调整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技能的同时,也有益于提高学生职业技能[2]。2014年开始,课题组在学校每年11月技能节期间组织校内单证大赛,参赛结果计入学生奖学金加分因素,大大提高学生对课程的重视度和学习兴趣。

(三)校企合作双线串联

摸拟企业单证实习生的角色,选取校企合作基地两笔有代表性的真实外贸业务为主线,按工作流程逐步训练学生的单证缮制技巧,操作中融合关键职业技能训练。每个学习情景都采用双案例并行的形式,第一个案例“学中做”,第二个案例按需求“独立做”,高难度案例“小组做”,作为技能考核点,考核学生对该项目的实际掌握程度,并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团队协作。

(四)课证融合提升技能

课堂上讲练结合,实训时操作提升。课题组与软件公司合作,模拟仿真教学,专门设计个人、小组竞赛的理论、操作题,每个考核点的知识链接、技能操作、模拟考试等模块与全国国际商务单证员技能证书考试实现有机融合[3]。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专门在学生大二下学期安排1周技能强化训练,确保学生在大二暑期顶岗实习前具备上岗资格,满足企业外贸单证员岗位招聘需求。

(五)立体过程动态考核

课程采用多样化的考核方式,采用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校内考核与企业考核相结合、自我考核与他人考核相结合,促进学生、小组进行互相促进、对比和反思,改变了教师评判、一纸定终生的弊端。期末闭卷考核成绩30%(试题部分来自企业);平时成绩占比70%,其中教师评价部分40%,每个学习情景的课堂表现考核20%,课后作业20%;小组同学评价20%(包括小组团队合作情况,平时学习表现),个人自评(个人评价本课程四项关键职业能力进步和不足)10%。

四、总结与反思

课程教学改革重构教学体系,改变了以说、教、练为主的单调教学方法,实现“所学有用、所学有趣,所学有思,所学有升”,对于高职院校培养外贸专业技能人才有积极推动作用。由于教学任务数量和难度有所增加,对学生能力训练要求也有所提高,考核构成更复杂,学生小M成员如何公平组合,教师上课和学生课后作业需要增加10%-20%时间,如何平衡各方面利弊,实现高效率教学是难点。随着跨境电商业试点,订单、出运、保险、报关、报检、结汇、退税外贸流程实施一体化改革,制单将平台化,电子化、自动化、简单化,《进出口单证制作》课程将面临重新更大的挑战。

【参考文献】

[1] 陈卫红. 对高职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卷宗,2013(12).

[2] 刘斌. 技能竞赛对国际贸易单证课堂教学方法改革的启示:以广东省国际贸易单证技能竞赛为例[J].商场现代化,2013(11).

[3] 文瑾. 采用模拟仿真方式 加强实践教学:《国际贸易单证实务》教学方法改革研究[J]. 商品与质量(消费研究),2014(9).

上一篇:微机原理与应用课程的教学研究 下一篇:观察·猜想·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