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途径

时间:2022-06-18 03:26:00

初中数学教学中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途径

【关键词】 数学教学;主动学习;促进;

途径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

09―0059―01

所谓主动学习就是学生在学习中发挥主观能动作用,自觉自愿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体现了学生个人自我发展的能力,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同时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因此,教师必须依据学生的心理规律,对学生进行科学引导,以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体会到通过下面五个途径可以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下面,笔者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营造情感交融的学习氛围,以激情促动

孔子曰:“亲其师,信其道。”因此,营造师生情感交融的学习氛围是学生亲近老师、主动学习的关键所在。所以教师不仅要有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的改变,而且要有角色的转化――从传授者、管理者变为引导者和促进者,更要有个性的自我完善――需要民主精神、平等的作风、宽容的态度、真诚的关心,使学生从内心深处接受、认可,从而使学生产生发自内心的驱动力,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同时,教师具有良好的情绪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其主动学习的催化剂。数学学科的特点导致数学课不像文科那样容易激发学生的情感。要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情绪体验,在数学课堂中,教师要挖掘自身的情绪因素,倾注满腔的热情,以饱满的情绪、生动的语言、恰当得体的动作,创设一个富有激情和感染力的教学环境,从而产生“近朱者赤”的同化效应。当每一位学生都与教师的情绪产生共鸣时,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充分发挥,学习方式才能从被动接受转变为自主学习。

二、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以趣促动

初中学生受年龄特点、生理特点、心理特点的制约,他们在学习生活中的稳定性、持久性和自制力有限。要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教师就要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新课伊始就要根据学生学习需要抓住他们的学习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新授课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浓,能积极主动地学,但到了巩固练习阶段,学生学习的最佳兴奋期已过,兴趣也随之淡化。这时设计练习题要在巩固知识的基础上增强趣味性,评价方式上呈现多样性,从而再次掀起学习高潮,达到每个学生都积极地思考、计算、验证的目的。总之,教师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可以使学生自始自终主动地学习。

三、正确应用“激励策略”,以激励促动

教学过程应是对学生一种肯定和鼓励的过程。教师正确应用“激励策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力求做到深入仔细地了解每一位学生,善于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及时加以表扬和肯定。对待 “学困生”,教师要为他们创造获得成功的条件,一旦有进步,就要表扬;对优等生则要把握好时机给予鼓励和表扬,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全班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变换“激励”策略,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起他们主动学习的欲望。

四、引导掌握学习方法,以方法促动

只有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才能由“学会”变为“会学”,并由“会学”变为“乐学”、“善学”,才能使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内在的主动学习动机,从而把学习转化为自身的、自觉自愿的学习行为。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是相当重要的。如,让学生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数学定理、法则的确立过程;让学生尽可能地发现和探求,并让学生尽可能地概括,鼓励学生充分应用联想思维探求知识;鼓励学生每周自行总结学过哪些数学知识,并将总结在班上定时交流等。

上一篇:如何引导学困生做好语文预习 下一篇: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策略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