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小学教师培养的思考

时间:2022-06-18 06:32:07

对我国小学教师培养的思考

(河南大学教科院河南开封475004)

中图分类号:G45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41-1413(2012)01-0000-01

摘要:自1998年南京师范大学和杭州师范学院试办本科小学教育专业以来,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国已有200多所高校开设了小学教育本科专业,本科小学教育专业的开设,顺应了社会对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需要。但是,小学教育专业做为一个新的教师教育专业,如何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小学教师?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本文基于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对我国小学教师的培养进行一些思考。

关键词:小学教师学科基础实践课程

随着世界范围内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也就成了教师发展必须要走的道路。而高等院校本科小学教育专业的设置,顺应了社会对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需要,也体现出社会对小学教师教育的重视。

一、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科基础

舒尔曼认为,当代社会一个专业至少有六个基本特点,理想的职业道德;根植于理论、经验或规范的学术知识;专业的技能和策略;运用理论进行实践经验的判断;从经验中学习;掌握专业质量、进行知识收集的“团体”。其中,根植于理论、经验或规范的学术知识,是所有专业的核心。“这昭示着,任何一个职业要发展成为‘专业’都需要一门高度发展的科学做为学科基础。”[1]

小学教师教育的专业化不仅是教师学历的提高、教师知识储备量和程度的增加,而且还要考虑小学生生理、心理等各方面发展的特殊性。有学者研究指出,目前高校“小学教育”本科专业教学计划的主要问题在于,整个课程体系的结构没有体现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特点,很多高师教育工作者对“小学教育”专业的专业特性,对小学教育的特殊规律认识不够。[2]也有学者指出,小学教师之所以要另设一个专业进行专门培养,这是由两方面因素决定的,一是小学生的本质特性决定的,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社会特点与中学生有着质的不同;二是小学教育的特殊性决定的,小学教育做为初等教育,既不同于保教结合知识性教学任务较少的学前教育,也不同于以分科式的知识教学为主的中等教育。[3]小学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使小学生获得认识自然、社会和人类自身的最基本的知识、方法和情感,形成基本的人生态度。它需要教师具有与小学生的认识层次相对应的浅显、广博但综合的知识,同时教师要具有较强的教学设计的能力、组织课堂、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的能力。

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科基础不是单一的学科或者教育学科,而是由多种相关学科开放融通,共同支撑的复合结构。“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学科基础应该是教育学科与任教学科的整合,任教学科与各相应学科的整合,科学知识与人文知识的整合。”[4]小学教育专业最显著的学科特色与优势便是教育学科与任教学科的交叉融合形成以学科教育为形态的学科领域。

二、我国小学教育专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生源与招生制度存在一定的问题

本科小学教育专业是一个新领域,人们对它的认识还不够,导致小学教育专业的生源不能保证质量,这给小学教师教育的专业化造成了一定的挑战。另外,小学教育专业在招收高中毕业生的时候跟其它的专业一样看的只是学生高考的分数,却没有考虑这些学生是否具备做小学教师的基本条件,这对小学教师教育的专业化造成了一定的挑战。

(二)小学教师教育的理论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前面已经讲过,我国目前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科基础方面,人们还没有达到统一的认识,而且小学教育学的理论还不健全,在小学教育的实践层面一方面要吸收一线教师的教学经验,向一线教师学习、观摩,另一方面,学生的实践性知识的获得还要靠学生教学实践来实现。

(三)小学教育专业对学生的基本功训练意识不强

小学教育专业培养出来的是小学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基本功训练,教师的“三笔一话”(粉笔字、毛笔字、钢笔字、普通话)训练,教学设计,课堂管理等这些都是做为一个小学教师要具备的基本技能。现在一些学校对学生的基本功训练意识淡薄,比较重视的是学生理论知识的传授。加强对学生基本功训练的同时要设置一套相应的考核制度,确保每一个学生毕业时都能具备小学教师的基本技能。

(四)学生科研能力有待加强

小学教育专业旨在培养具备教育科研能力的小学教师,这是与高校其它专业培养出来的小学教师的主要区别,小学教育专业培养出来的教师不但要具备小学教师的基本技能,还要具备教师专业发展所需要的研究能力。

三、我国小学教育专业发展的策略

小学教育专业的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面对小学教师教育发展的问题与挑战,促进小学教师教育专业的更好发展是每一个设立小学教育专业的高校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一)普及人们对小学教育专业的认识

要普及人们对小学教育专业的认识,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做小学教师并不是大材小用,这是由我国教育的整体发展决定的,中师培养出来的小学教师已经不能满足我们国家现在小学教育发展,正确认识小学教育专业是小学教育专业发展的前提。

(二)加强小学教育专业特性研究和理论研究

对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科理论建设,人们还没有形成共识。要想实现小学教育专业的发展,这是我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在教育学理论的基础之上小学教育专业要形成自己的理论。加大对小学教育的理论研究不只是小学教育理论研究者的任务,小学的一线教师要利用自己的有利条件,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反思自己的教学,总结自己教学心得,形成自己的理论,为小学教师教育的专业化增砖添瓦。

(三)加强大学与小学的合作

小学教育专业做为一个师范类的专业,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是教师要有见习、实习的机会,高校在小学教育专业这个方面与小学的结合还是很欠缺的。学校应通过学生观摩有经验教师的讲课,老教师带领实习学生,学生自己讲课等形式使学生积累做小学教师的经验。

(四)课程设置上加大实践教学课程

小学教师的培养要教、学、做相结合。“从专业建设的目标上来说,实践教学最终指向的是专业的培养目标,而不是知识学习的成绩。”[5]构建小学教育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应在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指导思想下,借鉴国外的经验,寻找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最佳结合点。教师的实验课程、教师技能训练课程,社会实践课程、教育见习实习与科研训练结合起来,设置系统的实践课程。

(五)优化小学教育专业的师资队伍

小学教育课程的师范性与学术性的特点,要求小学教育专业的教师既要具备一定的师范院校教师的教学基本能力,同时还要掌握一定的小学教育学的基本理论。“优化现有教师师资队伍结构,这并不仅仅是鼓励大家为提升学历读硕攻博,而是以尊重小学教师培养工作实际需要为前提,出台一系列小学教师教育师资的培养方案和评价方案,从而推进小学教师教育师资队伍的真正优化。”[6]

参考文献:

[1] 殷忠民、刘立德、阮成武.初等教育学学科建设与小学教师教育专业化[J].课程.教材.教法,2003,3.

[2] 刘德华.小学教育本科专业教学计划(文科方向)的案例比较[J].高师教育研究,2002,(5):53.

[3] 刘立德、阮成武.高师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科建设及其发展趋势――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初等教育学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学术年会综述[J].课程.教材.教法,2008,28(12).

[4] 阮成武.论高师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科基础与学科建设[J].课程.教材.教法,2010,30(3).

[5] 曹慧英.高师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J].课程.教材.教法,2007,27(9).

[6] 李玉华、林崇德.从教师专业化视角看我国小学教师教育发展[J].教师教育研究,2006,18(3).

作者简介:

潘改霞(1987― )女,河南郑州人,河南大学教科院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研究。

上一篇:BEC信函行文特征研究 下一篇:试论如何开发和利用煤炭企业的人力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