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手语的认识和学习手语的重要性

时间:2022-09-23 08:23:54

浅谈对手语的认识和学习手语的重要性

(中州大学河南郑州450044)

中图分类号:G7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41-1413(2012)01-0000-01

摘要:随着语言学家对于手语研究的深入,手语的语言地位逐渐得到人们的承认。人们逐渐认识到手语是羽翼丰满的语言,是与有声语言平行的语言。本文针对性的阐述了学习手语的重要性。通过论述,使人们全面的认识手语,促进聋人更好地与听人沟通交流,更好地融入主流社会。

关键词:手语认识重要性

现如今,我们提倡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聋人群体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尽管聋人群体受到了党和政府、社会各界的关心与支持,他们的地位和生活有了一定的改善。但由于其自身的缺陷和世俗偏见,聋人想真正实现平等,参与社会仍然举步维艰。为更好地帮助聋人就业、自立,实现其平等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经济建设做贡献,与主流社会达到最佳融合的目标,我们听人应该多了解,多学习手语。实现聋人群体与听人之间的相互交流与沟通。

一、认识手语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并对文化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包含着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蕴藏着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和思维方法。

(一)手语的文化背景

手语的文化背景即聋人的文化。聋人因其独特的语言系统,也就自然群聚形成一个群体,彼此分享经验,兴趣,生存技巧,进而产生类似的行为模式以及聋人文化。文化的产生肇始于血统,语言和生活习惯,而以言语的影响力最为重大。不同的语言产生不同的风格的文化,也深深决定了此文化的内涵。聋人以手语作为母语,加上听觉障碍,无法或难以接受声音讯号的刺激,在无声当中完全依赖视觉吸收资讯的情况下,发展出独具一格的特殊文化来。

(二)手语的内涵

手语是指一些聋人群体约定俗成的用手势、动作、表情和空间位置来表达意思进行交际的自然语言。普通语言学研究表明,语言是由语音、词汇和语法三部分组成的,这三部分通常称为语言的三要素。而手语不是有声语言,是形义结合的符号系统,它的语言系统是以视觉──动作的管道而不是听觉──发声的管道作为沟通方法的。从这个层面上看,手语的三要素是指语形、手势和语法。

从语言的三要素来看,语形相当于“语音”。参照普通语言学的相关研究,我们对手语的“语形”进行了定义:是指手的外部形态,包括手的形状、手的位置、手的动作和手的方向,甚至包括面部表情、姿态等。

所谓手的形状,即手的基本指式及构形。从目前我国聋人交流所使用的手语来看,参照《中国手语》的词汇来对手语的手形进行分类,按指头组合大致可以将手形分为六类:第一类是一个手指伸屈,如数字“1”,就是伸出食指,表示“1”;再比如“好”,只要伸出大拇指。第二类是两个手指伸屈,比如数字“8”,就是伸出拇指和食指,模拟大写数字“八”的形状第三类是四个手指伸屈,如字母“B”,就是通过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来完成这个手势的等。按手指屈指的形状来分类,就会有握拳、平掌、手指头伸开、手指屈、手指圆环形等。

手的位置即手语打出时位置的所在。同一个手形,它放在不同的位置,意思是不一样的。比如“干”的手势,左手食、中指与右手食指搭成“干”字,如果放在肝区这个地方,就变成了肝脏的“肝”,同一个的手势放在了不同的位置,就表示了不同的意思。所以说,手形位置的改变会使该符号所表达的意义发生相应的改变。

手语的运动,如Y手形的外移内移表示“来”“去”,外翻表示人倒下,表示“死亡”,运动不同也会改变意义。

手的方向即手掌或手臂的朝向。手语的动作要素决定了手语的方向要素,每个动态的手势都是一个动作,而做每一个动作都必然有方向,没有方向的动作是不存在的。动作的方向与动作本身的关系恰如形状的位置与形状本身一样相辅相成。比如说:“帮助”的手势是双手作掌形,手心向前,置于胸前,前后微动。如果这个动作由谁的方向发生(手背方向),就意味着“由此人帮助”;这个动作朝着谁的方向做(手心方向),就意味着“帮助此人”。提供帮助者和接受帮助者都完全依“帮助”这一动作的方向来给予区分,在手势中,完全没有必要为施事者和受事者特设一个专门的手势符号,动作的方向已经完成了这个任务。

手语中的手势是词汇,是手语中最小的有意义的语言单位。与有声语言一样,也可分为单纯词和复合词。例如:“走”,“跑”, “三月”,“一帆风顺” 和“聪明” 都是用一个手势打出来的词。手语还有非手势的词,例如:点头(表示是,行,可以,同意)、摇头(表示非,不是,不)等。

手语的语法大致包括手语的方向性,否定,语序,疑问等。手语是靠交流双方的手势和面部表情来实现的。这样为了提醒对方注意,往往把最重要的中心词先打出来,然后再打说明部分和修饰部分词语。有时将一些表示实际意义的主要手势语词打出来,配合相应的面部表情来传递信息。有些虚词除用相应的面部表情外,还可加大手势动作的频率或幅度来表示,这就构成了手势语表达的特点。比如在否定句中,“不相信”是“相信”的抽离动作。此外,他们也会省略一些量词,虚词,状语和补语等。最明显是颠倒句子成分。但手势语与汉语是两种不同的语言表达形式。手势语是用眼睛看,用手势表示的视觉语言,汉语是用耳朵听,用口说的听觉语言。这两种语言形式在表达同一句话时,在表达形式有所区别,在语序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听觉障碍者的文章普遍存在词序倒装现象,但这些倒装并非杂乱无章,而是遵循一定的原则,具有固定的结构和规律。倒叙现象并非听觉障碍者的思维不正常、逻辑混乱所致,而是恰恰反映了人类思维中的某种共同的规律,是不以所使用的语言不同而不同的,是一种没有经过加工的思维过程顺序的、客观的、直接的反映。

二、学习手语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聋健沟通

听觉障碍者在社会中求得生存和发展,他们需要了解国际、国内的重大事件,了解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还需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需要在社会上同其他社会成员建立起正常的社会关系。为了实现这种需求,让听觉障碍者与听觉障碍者、与健听人之间可以进行联系与沟通,这就需要有一种适合的、有助于相互交流的语言工具。手语就是这样一种可以共同使用、交流的语言工具。

(二)学习手语是从事聋教育的基本条件

聋教育工作者在对听觉障碍者进行思想教育、实施教育教学计划、组织教学、帮助听觉障碍者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都必须使用手语;利用手语组织校会、班会及各项活动,手语的熟练程度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的效果。 总之,手语有其自己的特点和作用。作为听觉障碍者、聋教育工作者和手语研究人员,应正确使用和研究手语,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使手语真正成为听觉障碍者交际的主要工具,并在听觉障碍者参与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手语是一种优美且灵活的语言,是聋人的母语。但现如今,它不仅仅是聋人与聋人,聋人与听人之间的沟通工具。它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实用性也越来越大,人们接触的也越来越多了。了解和学习手语不仅可以丰富自己的语言,还可以帮助聋人群体更好的参与和融入社会,为社会的和谐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育儿论坛.特殊儿童.

[2]教育学习网.《什么是手语》.2007-8-23.

[3]吕雪晶、王爱英.《聋生自然手语的研究与思考》.《中国特殊教育》.2007年第6期P61.

[4]龚群虎.《手语的语言学研究问题讲话》.大连.2003-8.11.

[5]徐咏娟.《重视发展聋人的母语――聋人手语》.《中国特殊教育》.2000年第二期.

[6]中国聋教育网.《聋校听人教师学习手语问题浅议》.2008-11-12.

上一篇:浅谈河南省新型城镇化进程 下一篇:论述电力用户无功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