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堂教学设计应面向全体

时间:2022-06-18 06:26:07

音乐课堂教学设计应面向全体

素质教育最基本的要求之一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现我将自己的体会做了一些总结,和大家分离交流。

一、音乐教学过程中面向全体学生的重要性

学生是音乐课堂教学的主体之一,他们是受教育的对象,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否发挥得好、音乐教学是否能取得预期的效果,都必须在他们身上得以体现,因此音乐课堂教学过程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学生为中心。素质教育是一种普及教育,而不是只为少数人的英才教育。科达伊说过:“音乐和人的生命本体有着密切的联系,人的生命中不能没有音乐”(吴越越《新版音乐教学论》),他认为音乐应该属于每个人。因此个别同学掌握了课堂教学内容不能表示音乐老师完成了教学任务,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要求所有学生掌握课堂教学内容,为达到这一目的,必须对教学过程进行全面设计。

在教学实践与旁听其他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存在这样一些问题:

1.教师照本宣科,只对概念进行口头讲解,缺乏足够的示范,这样导致得不到学生的回应和充分理解甚至是理解片面与错误。忽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积极性和参与性不高,课堂气氛沉闷。

2.每次课堂教学总是让那么几个基础较好的学生回答问题、示范和参与表演,新的知识和新的歌曲的学唱大部分同学没有掌握好,就开始新的教学内容,导致部分学生没有学会和没有掌握好的东西越积越多,最终造成学生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3.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过难过深、晦涩难懂,没有抓住重点,教学方法单一。教师语言不够通俗,讲解不够生动,将音乐课上成枯燥的音乐技能课。

4.教师教学态度不好。教师上课时缺乏自信,音量小,眼睛不看学生,课堂教学时语无伦次,教学内容缺乏逻辑。组织教学不到位、课堂纪律差等现象的出现都因教师的教学态度而起。

这些问题的存在都说明音乐教师在设计音乐教学过程时忽略了要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这一重要条件,这样对于普及音乐教育是十分不利的。

二、教学过程的设计确保教学实践可行性

为达到教学效果的预期,尽可能地让所有学生掌握课堂教学内容,并确保教学实践的可行性,必须对音乐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精心设计。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应不仅仅指一节课45分钟的时间内,还应该延续到课前准备与课后改进,课前准备与课后改进都必须要考虑到教学对象的整体特征,包括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整体特征与特殊性。因此音乐课堂教学必须从全方位考虑,具体表现在以下各个环节:

1、对教师的设计

教师上课前应根据音乐教学内容对自己进行精心设计,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以教师精神状态的设计,其二是对教师形象的设计。

精神抖搂的教师一般比精神萎靡平淡的教师更具有魅力,但要根据教学内容表现出不同的精神状态。例如上戏曲课,根据戏曲内容可将教师设计成戏曲中的人物形象与该人物所应该具有的表情。((京剧的行当))课例,教师用不同的唱腔表现京剧的生旦净丑不同的角色,通过生动的表演,夸张的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让学生一下就了解了不同的角色各自的特点。

2、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教学形式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内容教学进度的确定,都应面向全体学生。“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在选择教法时就应考虑到学生的可接受性。学生的音乐素养是参差不齐的,总是找少数音乐素质较高的学生表演和回答,是人为地剥夺了大多数学生思考和表现音乐的机会,无意识地打击了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应选择大家都感兴趣的教学方法和形式。如讨论法,让学生对议题共同交流、互相学习,比老师单纯讲授更能引起学生兴趣和参与积极性。要为每位同学创造回答问题和表演的机会,并引导全体学生对表演者的表演给予肯定和鼓励,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胆量,也对树立他们的自信心起到积极作用。

3、精彩的教学导入

精彩的教学导入是成功的一半,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所有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引导到新的教学内容上来。导入的方式有很多种,可以通过实物、绘图、幻灯、投影、电视、录像、音响等教具的演示,吸引学生注意和观察。如《茉莉花》的课例就是从歌剧《图兰朵》及宋祖英维也纳演唱会的录像过渡到新课当中的。另外还有讲故事、格言、绘画、吟诗、猜谜导入,或以名人作者的趣闻轶事导入等。还可以提出问题,结合所讲内容设置悬念导入,使学生置身于矛盾之中,从而产生渴望了解和解决这些矛盾的欲望。

4、增强教学趣味性,调动学生积极性

“寓教于乐”是美育的一个重要特点,早在我国古代,孔子就提出“兴观群怨”的原则,阐述了诗的感染与教育相结合的作用。在西方,贺拉斯在他的《诗艺》中指出,诗人的作品应该“寓教于乐”才能符合众望。教师要考虑到学生好奇心强、好参与的特点,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欣赏课时,切忌单纯地听音乐和讲解,要引导学生以表演、律动、歌唱、演奏、绘画、写诗、写短文、讨论等形式参与其中,例如京剧欣赏课例,对京剧的了解可以从多个角度入手,如唱腔、角色、服饰、流派等。该课例则抓住了京剧的“唱、念、做、打”。唱的方面采用了学唱和欣赏经典京剧小片段的形式,学唱的选段要求又简单又好听,便于学生学会;念是将京剧念白与普通话念白对比;做则是老师做京剧常用动作如骑马,学生猜动作和学动作;打可以看京剧武生和武旦的动作录像。另外还将京剧与我们熟悉的花鼓戏进行了对比欣赏,这样一来,将学生最不感兴趣的京剧课上得生动活跃,学生也逐渐接受和喜欢上了传统戏曲。

5、让学生主动参与

中国古代教育家提出过“君子之教喻者,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礼记》),意思是教学时教师引导而不要牵着学生走,强化而不要抑制学生,开导而不要为学生去作结论。教师不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学生,与学生一起探讨,通过师生问的对话产生碰撞,让学生听完后分析、比较、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切不可以专家身份演讲,教师只是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如《桑塔・露齐亚》课例,教师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听完歌曲后让学生自己设计该歌曲新的演唱形式,并让学生按自己设计的演唱形式演唱。另外由学生自主为歌曲配器,让他们自己选择节奏型、主奏乐器和伴奏乐器,课堂上多次出现激烈的讨论甚至争论,最后教师再总结归纳学生的创作成果,并和学生合作展示学生的作品,听其音响效果哪个更好。于是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参与性与主动性。

6、尊重差异

学生的发展有差异性和独特性。孔子就非常注意“各因其材各施其教”,尊重学生的这种差异性。因此在课堂教学时不一定要求学生只用一种方式整齐地表现音乐。如让嗓音好的学生用歌声来表达,器乐特长的学生用乐器表达或伴奏,语言能力强的用故事、朗诵的方式表现,擅长绘画的用色彩图画表达,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学习,每人发挥自己的作用与特长,担任不同的角色,都能享受到音乐的乐趣。

7、降低难度

如分析曲式结构或声部结构时,可用选择答案的形式。难易程度要结合学生具体情况进行。如《剪羊毛》课例,难点在附点节奏的掌握,教师用多媒体展现出小男孩和马分别跑出的画面,并弹出两条节奏,让学生分辨哪个分别表现男孩和大马的脚步声。学生在看、听、想的过程中感受到了有附点节奏的是大马跑过来的,并进一步体会到附点节奏跳跃、不稳定、有动感等特点。

8、丰富的教学语言

①口头语言应该字正腔圆、用词准确、条理清楚、逻辑严谨,语气语调音量适中,让每一个同学都能清晰地听到教师在讲什么。

②肢体语言教学还需要适当的肢体动作、手势、丰富的眼神、口型和面部表情,帮助学生理解作品。教学也像演出,富有激情的表演才能感染学生,引起他们的共鸣。

③ 黑板语言板书条理清楚、书写规范,让后排的同学都能看清楚,版面要精心设计。.

9、选材的可接受性和趣味性

教科书的内容与音响资料已远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了,因此选材时应基于书本,高于书本,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爱好、年龄等特点,以书本为主,加上一些学生乐于接受的优秀自选曲目和资料,丰富教学内容,也更容易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从心理学角度出发,人的注意力不能长久保持固定,呈间歇地周期性变化。一般中学生集中精力学习的时间为25分钟左右,如果教学内容丰富,复杂多变,他们注意力就相对稳定持久一些。教师要从教学对象的实际出发,掌握其特点,尤其是音乐艺术本身就内容丰富不枯燥,音乐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将音乐课上得生动活泼,让每一位同学都能享受到音乐的乐趣。

总之上一节课容易,上好一节课不易,上好一节课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著名教育家柯达伊说过:“一个好的音乐老师比一个知名歌剧院的导演更重要,导演失败了只影响这部戏,一个不合格的老师持续几十年的失败将扼杀几十批学生对音乐的爱好。”(吴越越《新版音乐教学论》)每一位音乐教师应该共勉之。

上一篇:通俗唱法教学刍议 下一篇:论声乐教学中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