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翻译在人类历史上的保存文化知识的作用

时间:2022-06-18 02:24:09

浅谈翻译在人类历史上的保存文化知识的作用

摘 要:语言是文化知识的载体,语言的消亡和语言载体的损毁都会造成以该种语言记载的文化知识的流失。翻译以另一种语言备份了源语言包含的文化知识,使得这些文化知识得以保存并传承,对后世了解和研究这些文化知识具有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翻译;文化知识保存;语言消亡

中图分类号:H0-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8-0316-01

一、前言

语言是文化知识的载体,这种载体本身又是多种形式的,有口头的,有书面的。和所有载体一样,语言和语言的记录形式自身也面临着消失和损毁的危险。这种情况下,储存同一个信息的载体的数量越多,形式越丰富,该信息得以保存下来的可能性也就越大。翻译即是将一种语言转化为另一种语言,将源语言的信息以另一种载体形式保存下来,于是,源语言所包含的人类创造的文化知识保存下来的可能性随之增大。

二、造成人类文化知识佚失的原因

1.语言本身的消亡

每一种语言就是一种认识世界的独特的视角,每一种语言都是一个思想和哲学的体系,每一种语言都是使用该语言的人所创造的文化知识的宝库,而每一种语言的消亡都意味着一种视角的缺失,一个体系的消失和一个宝库的流失。这是人类莫大的损失,令各个学科的研究者们扼腕叹息。语言的种类越来越少,意味着语言研究可用的样本空间越来越小,那么对语言起源的探究、发展变化的探究无疑会越来越困难;认识世界的视角越来越单一,人类探索世界的本源的努力也会举步维艰;思想和哲学体系越来越少,人类的精神生活也必然随之越来越贫乏。可是语言的消亡的步伐却从来没有停止,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势。

2.语言载体的毁损

战争原因

战争是人类针对自身最具破坏力的行为,战争在消耗大量人类劳动产生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造成大量文化知识遗产的丢失。大量的图书馆在战火中付之一炬,藏书家在逃避战乱的过程中遗失大量的藏书,拥有丰富知识甚至是垄断性知识的优秀人才在战乱中死于非命。凡此种种,皆会造成人类文化知识遗产的丢失。经典的例子莫过于凯撒大帝一把火烧掉了埃及的亚历山大图书馆。亚历山大图书馆始建于托勒密一世(约公元前1364-283年),盛于二、三世,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图书馆之一。馆内收藏了贯穿公元前400-300年时期的手稿,拥有最丰富的古籍收藏,曾经同亚历山大灯塔一样驰名于世。它曾存在了近800年,其藏书之多,对人类文明贡献之大,是古代其他图书馆无法比拟的。可惜的是,这座举世闻名的古代文化中心,却于3世纪末被战火全部吞没。 它曾是人类文明世界的太阳,它与亚历山大灯塔一起,是亚历山大城各项成就的最高代表。由此可见战争对人类文化知识传承的破坏。

政治宗教因素

人类的文化研究活动始终受到政治宗教因素的影响,这种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政治宗教上积极的推动可以造就文化的繁荣,而政治宗教上消极的干预却能带来文化的凋零甚至倒退。在中国,远有秦始皇的“焚书坑儒”,近有令人思之落泪的“”。在西方,也有长达1000年的教会统治的“黑暗世纪”。在这样的极端环境中,人类创造的大量的优秀的文化典籍被焚毁或者篡改,大量的研究人才和文化人士被迫害致死。每一本智慧结晶的毁弃,每一个优秀人才的冤死,都是人类对自身发展犯下的不可饶恕的罪行。

不可抗力

自然灾害,如地震、海啸、飓风、洪水等也可能造成文化典籍的毁损,这在人类历史上也屡见不鲜,对人类文化知识传承造成的损失也是巨大的。

其他因素

可能对人类文化知识载体造成损害和遗失的还有一些其他因素。比如,保存不善,孤本收藏的佚失甚至殉葬习俗中作为陪葬的文献典籍的损毁等。

三、翻译对文化知识保存的作用

翻译在对文化知识保存方面主要起一种备份的作用,这就好比你用优盘将电脑里的资料备个份,如果电脑系统崩溃或者硬盘损坏了,你的资料还会得以保存。备份的载体形式越多,你的资料得以保存的几率就越大。翻译对文化知识的备份有很多种形式,在不同的情况下,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翻译在文艺复兴运动中的作用:

文艺复兴运动者的掀起者和追随者们想要从古希腊和古罗马的灿烂文化中重新吸取养分,找到新的东西。当人们重新恢复了对学问的兴趣的时候,却发现了一个问题,古希腊古罗马的典籍不是流失了,就是被教会篡改了。不过其后他们惊喜的发现,在阿拉伯世界还保存着许多古希腊古罗马文献的阿拉伯译文。于是这些译文被重新翻译为希腊文并引进西方世界,透过这些古老文献,教育和辩论的风气得以助长。欧洲人在圣地、西西里和西班牙等地均与阿拉伯人有所接触,并藉此重新发现许多宝藏,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德的著作即为一例。可以这样说,没有早期阿拉伯世界对古希腊古罗马文献的翻译和引进和其后欧洲对这些文献的“反译”,文艺复兴是不可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就的。

罗塞塔石碑的意义:

罗塞塔石碑(Rosetta Stone,也译作罗塞达碑),高1.14米,宽0.73米,制作于公元前196年,刻有埃及国王托勒密五世诏书。石碑上用希腊文字、古埃及文字和当时的通俗体文字刻了同样的内容,这使得近代的考古学家得以有机会对照各语言版本的内容后,解读出已经失传千余年的埃及象形文之意义与结构,而成为今日研究古埃及历史的重要里程碑。

密文是译文的一种形式

当政治和宗教压迫到一定的程度,正常的文化知识研究和传播工作笼罩在一篇黑暗中时,用普通的语言进行文化知识的研究和传播已不可行,一些有识之士会创造一些密文来记录和传播自己的思想,躲过当局的监察。密文可以看做原文的一种译文,只不过需要特定的解码方式来阅读。语言的生成和理解不也是一个编码和解码的过程吗?密文在人类历史上的一些极端时期对保存文化知识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四、结语

综上所述,翻译在人类历史上不但为文化知识的传播和交流作出了贡献,对文化知识的保存也是功不可没。其对文化知识的保存主要体现在其备份作用上,即以一种语言来记录另一种语言产生的文化知识,当另一种语言或其载体因为语言的消亡、战争、政治宗教、不可抗力或者其它因素而消亡或者损毁时,翻译为人类留下了这些文化知识的另一个版本,使得后世对其的传承和研究可以继续。

おげ慰嘉南祝

[1]谭载喜. 翻译学[M]. 武汉: 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5.

[2]谭载喜. 西方翻译简史(增订版)[M]. 北京: 商务印书馆,2004.

[3]范守义. 翻译研究:另类研究[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4.

上一篇:沈阳公交车站名称的语言学研究 下一篇:通过面部表情的差异对比研究中美身势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