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与改进

时间:2022-06-17 08:24:42

高职院校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与改进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育教学课程的延伸和发展,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途径之一。积极开展课外体育活动,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有利于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有利于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意识,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一、高职院校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分析

1,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的态度。有调查显示:不太喜欢和不喜欢课外体育活动的同学分别只占19.89%和1.59%,反映出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的态度总体上是积极的。但35.88%的学生锻炼没有规律,27.65%的学生在周末和节假日锻炼,只有18.82%的学生有固定的时间进行体育锻炼。

2,影响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因素。高职院校多数是由原来的中专学校升格建立的,经过几年的高校扩招,目前各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生均资源占有量不足的问题。运动场地的缺少是直接影响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因素。

同时,高职院校正大力推行"2E学交替”“顶岗实习”等教学改革,学生的学习、生活空间已不再局限于校园,导致课外群体活动体系松散,也是影响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重要因素。

学生的早操、课外活动锻炼情况没有纳入体育课成绩评估体系。课外体育呈现个人、自发、分散的无序状态,课外体育的优势还没有发挥出来。

二、高职院校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保障

现在的大学生,一般能恰当选择锻炼的时间和运动的形式;同时他们也渴望得到指导、帮助和提高。为了使每个学生都能走出教室、寝室参加体育锻炼,而且合理安排锻炼时间以期达到最佳效果,应对其加强组织领导和制度建设。

1,加强组织领导,是组织好课外体育活动的关键。《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明确提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健全学校体育管理机构,加强对学校体育工作的指导和检查。”在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工作中,为了便于管理,学生处应在各院(系)建立课外体育活动领导小组,具体负责组织实施。体育教学部门根据教师的业务水平、专业特长,让他们下到最基层,对运动队、体育社团进行直接的面对面辅导。做到学生锻炼有组织、有计划,奋斗有目标,遇到难题有人帮,教师辅导有对象,克服过去学生锻炼自由化,教师只出现在操场上的做法。

2,加强制度建设,发挥制度的导向作用。加强制度建设,发挥制度的约束力和导向作用,是激发学生自觉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手段。

首先,将课外体育活动纳入教学管理范畴。为使课内与课外体育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体现课外体育活动所具有的诸如培养大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为推行素质教育服务,应采用考勤、考核等手段,将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出勤率和质量以学分或体育课成绩按一定比例纳入制度化的教学管理范畴,以强化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意识。

其次,建立健全群众性体育社团管理制度。实践证明,以学生为主体,满足学生的兴趣、要求、意向,营造和谐、民主、融洽和愉快的活动环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体育活动形式,即体育社团(或运动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课外体育活动组织形式。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运动技能、运动素质、体育与专项特长等自愿选择各体育社团。通过建立健全社团制度,约束社团成员参加活动的时间、练习内容和考核办法。

3,加大场地建设,改善课外体育活动的条件。加强学校体育场馆建设力度,尽快使学校体育场馆严重不足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善,以基本满足学生对体育场所的需求,为学生积极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以激发学生的锻炼热情和兴趣。

三、高职院校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

高职院校课外体育活动可采用的组织形式是多样的,可以是校级的大型竞赛活动,系级的友谊赛、邀请赛,也可以是体育社团内部学生自发的活动等。

1,竞赛性的课外体育活动。首先,学校应该根据自身特点,确定几项全校性的体育比赛,并作为固定赛事定期举办。这样的体育竞赛要列入全校的教学工作计划,事先要将体育竞赛工作计划公布出去,让各单位提前做好参加比赛的准备工作,以保证比赛的竞技水平逐年提高,达到以赛促练的目的。

其次,系级教学单位应经常性地开展系与系、年级与年级、班与班之间的邀请赛、对抗赛。邀请体育教师在技术上给予指导,学校管理部门要在场地、器材上给予支持,组织上给予帮助。

第三,各项目运动队的训练、交流。通过有组织的引导,按照学生的兴趣爱好、专业特点,组织多项业余训练代表队。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个人喜欢的项目,主动参加,这样才能使学生自愿走出教室参加各项活动,从而达到自觉锻炼,增强体质的目的。

2,体育社团或单项协会。根据学生爱好广泛的特点,按学生的兴趣特长,成立体育文化社团。帮助他们建章立制,并充分发挥社团的作用,积极开展训练辅导。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去,让他们在参加比赛和组织比赛的过程中,展示其才华,锻炼其能力。

3,群加性体育活动的组织。组织课外体育活动,既要考虑到有运动爱好和特长的学生,也要考虑到对运动无特长、爱好的学生的参与性。可以组织运动技能和技巧要求相对较低的群众性项目,既要有集体项目,也要有个人项目;既可以是竞技性活动,也可以安排娱乐性的活动,力求在吹快的气氛中达到提高增强其体质的目的。

总之,高职院校加强和改进课外体育活动要根据本校特点,从加强组织领导、制度建设、场地保障、课外活动组织形式等方面人手;以动为主、动静结合,力争将课外体育活动组织得丰富多彩、生动活泼,使每个学生在欢快的气氛中得到锻炼。

上一篇:浅谈高职学生求职技能的培养 下一篇:高等教育经济效益的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