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前静注帕瑞昔布对阑尾切除术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分析

时间:2022-06-17 05:20:13

麻醉前静注帕瑞昔布对阑尾切除术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分析

【摘要】 目的:探讨麻醉前静注帕瑞昔布抑制阑尾切除术后疼痛的有效性。方法:以2013年1月-2016年1月于笔者所在医院行阑尾切除术的5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入选病例均分为两组。试验组27例,患者麻醉前静注帕瑞昔布;对照组27例,患者麻醉前静注等量生理盐水安慰剂。术后24 h内,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下腹部、肩背部疼痛情况,观察患者用药相关不良反应。结果:除T0时刻外,试验组患者VAS评分整体低于对照组,其中,T3时刻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阑尾切除术; 帕瑞昔布; 超前镇痛; 临床效果

doi:10.14033/ki.cfmr.2017.1.020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01-0036-03

临床研究证实,创伤、手术等因素所致机体组织受损时,可引起神经系统敏化、痛闭降低,使机体对致痛刺激反应异常,出现疼痛感增加、疼痛时间延长等现象[1]。近年临床试验发现,在致痛刺激出现前,预先采取措施阻止刺激传入神经,可有效减轻甚至消除疼痛[2],这一结论的得出对于外科防治患者术后疼痛具有重要意义,“超前镇痛”这种新的术后疼痛预防方法也由此产生。目前临床已充分证实,超前镇痛能够削弱神经系统对刺激的传递,减轻内分泌对疼痛的应激反应,有利于消除疼痛所致不适感和并发症,改善患者睡眠与饮食,促进患者早期康复[3]。笔者所在医院近年来用药帕瑞昔布超前镇痛阑尾切除术患者取得良好临床效果,文章现以5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和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3年1月-2016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54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为研究对象,病例排除标准:(1)麻醉分级(ASA)Ⅲ级及以上者;(2)合并严重脏器疾病者和出血性疾病者;(3)非甾体类抗炎药物过敏者;(4)合并精神疾病史等无法配合本次研究者。全部患者于笔者所在医院行阑尾炎切除术,随机将入选病例均分为两组,每组27例。试验组中男16例,女11例,平均年龄(24.5±6.3)岁;平均体重(55.4±7.1)kg;麻醉时间(45.2±9.7)min;手术时间(35.2±8.8)min;术中出血量(24.8±7.7)ml;对照组中男

15例,女12例;平均年龄(24.8±6.1)岁;平均体重(55.3±6.8)kg;麻醉r间(46.1±9.3)min;手术时间(34.7±9.1)min;术中出血量(25.5±7.3)ml。两组患者临床资料与基本手术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以切除术进行阑尾炎治疗,术前心率、血压监测,常规腰硬联合麻醉。试验组于麻醉前用药帕瑞昔布(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30044),药剂量40 mg,混以生理盐水静脉推注,对照组静注等量生理盐水安慰剂,15 min后硬膜外穿刺建立麻醉通道,常规施术,术中记录患者麻醉时间等相关手术指标。术闭,待患者麻醉平面消退至T10后,撤除手术室监测,送患者回病房,常规护理。

1.3 观察指标 护理期间,观察患者用药相关不良反应,分别于手术结束时(T0)、术后2 h(T1)、术后4 h(T2)、术后8 h(T3)、术后12 h(T4)和术后24 h(T5)对患者下腹部、肩背部疼痛情况进行评估,评估采用VAS视觉模拟评分法,由患者主述,VAS评分最高10分,患者得分越高,疼痛感越强,不同时段各组评分取均值比较,如患者疼痛难忍,可酌情使用哌替啶帮助患者缓解疼痛。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刻VAS评分比较

统计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术后即刻VAS评分均为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力的失效,两组患者下腹部均出现不同程度痛感,部分患者受麻醉穿刺影响,肩背部疼痛显现。其中,试验组患者T2时刻(术后4 h)VAS评分最高,T3时刻以后VAS评分逐渐降低,对照组患者T1~T3时刻(术后2~8 h)VAS评分持续升高,T3~T5评分逐渐降低。除T0时刻外,试验组患者VAS评分整体低于对照组,其中T3时刻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两组患者观察期间均未出现呼吸抑制等严重并发症,试验组1例(3.70%)轻度低血钾症,对照组2例(7.41%)患者恶心、呕吐,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2.146,P=0.085)。

3 讨论

有研究表明,术后疼痛会对机体产生诸多不利影响,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如增加耗氧量,影响缺血脏器健康;刺激胃肠道和神经内分泌系统;增加心血管危险性;诱发呼吸障碍及肺部并发症;产生心理情绪,导致睡眠障碍等[4-5]。急性阑尾炎属临床常见急腹症,虽然现阶段临床可借助腹腔镜对阑尾炎行微创切除治疗,但仍无法避免腹壁穿孔损伤,造成疼痛。不仅如此,腹膜牵拉等产生的刺激也会作用于神经系统,引发患者下腹疼痛;阑尾切除术中硬膜外麻醉的实施也可能损伤脊椎间韧带,造成肩背部疼痛。围术期,麻醉作用尚未消失时,患者通常对上述疼痛无主诉,但随着麻药效力的丧失,神经传感机能重新被激活,疼痛感便会逐渐显现。有报道显示,阑尾切除术后1~2 h左右,患者主诉疼痛,传统镇痛方法多在术后给予患者口服药物延续止痛治疗[6],虽具备疗效,但有研究证实,术后镇痛可因药物衔接不当而导致镇痛失败或镇痛过度现象[4]。

上一篇:胃镜下治疗上消化道出血中舒适护理的应用价值 下一篇: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应用UBM诊断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