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三个“条件”

时间:2022-06-17 12:19:31

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三个“条件”

摘要:通过新课程理论的精心学习和深入的实践,以及不断地加强培训,学习优秀教师的先进经验,作者在阅读教学上逐渐地形成了自己的一点粗浅看法,即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一定要从三个方面加强自身的业务素质的学习和锻炼:一明确把握教学目标。二研究吃透教材。三熟练掌握教学手段,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关键词:阅读教学;三个条件;教学目标;教材;教学手段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1-0111-01

每次看到优秀教师、名师或者是特级教师在课堂上精彩表演时,我们都会激情澎湃,似乎自己也能找到提高阅读教学、展示自己风采的金钥匙,但是,回校以后,感觉课堂教学又是那么的千头万绪,让人手足无措,无从下手。于是乎,我又不得不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中,经过专家的指点以及再学习,再实践,我觉得做好 "三点",可以有效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1 明确教学目标是有效教学的前提条件

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积极自觉地学习和加速掌握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学生多方面素质全面提高的活动。所以,没有"目的"就不能称之为教学。而语文教学的目的又是一个比较庞大体系,新课程标准里有总目标,以及学段的具体目标,每一本教材里又有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这些目标体系必须要花时间去学习,去弄清楚,只有这样教学才有方向,自己的教学思考才有依据,或则教学就像是无头的苍蝇一样,乱飞乱撞,要想取得教学的效率也就是一句空话了。 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稿规定了总目标有10个,这10个总目标在教学中都应该有相应的体现。只有准确把握这10个教学目标,我们才能很好地解读教材和挖掘教材的有价值的东西。其次是学段目标,小学阶段分为三个学段,第一学段(1-2年级),第二学段(3-4年级),第三学段(5-6年级)。每个学段分为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五个部分。其中阅读教学则是我们语文教学的重头戏。

2 吃透教材是有效阅读教学的基本条件

有专家说过,吃透教材是成功教学的基础。不错,吃透教材是有效阅读教学的基本条件,没有吃透教材,就不可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那么如何钻研教材呢?对于钻研教材,特级教师于永正说过这样一段话:"我每次备课都是先埋头读课文,读啊,想啊,想啊,读啊,什么时候读出门道了,什么时候兴奋起来了,什么时候才肯罢休。只要我读得有种兴奋的感觉,有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那就意味着教学的成功。这法那法,读不懂教材就是没办法。读懂、读出文章的妙处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要读出感情来。老师绘声绘色的朗读也会使语文教学富有趣味性。范读是我的绝活。有的课文我能读得学生眉飞色舞,有的课文我能读得学生潸然泪下。"通过这段话,我们不难看出钻研教材基本有三个方面:(1)读懂。(2)读出文章的妙处。(3)读出感情。比如要读懂课文大意和课文的思想感情,要能准确把握课文的重点、难点。

3 掌握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是有效阅读教学的重要条件

除了具备前提条件和基础条件,掌握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则是有效阅读教学的重要条件。根据具体教材和不同学段学生的特征,教学方法和手段丰富多样。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使学生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总之,一切的教学方法都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下面我总结四个常用的阅读教学方法。

3.1 词语删减法,即把语句中关键词语删去,让学生读一读,然后再读读文中原句子,在比较中体会关键词语的好处,以增强学生的语感和语文能力。如在教学《小鹿的玫瑰花》一文时,我出示句子进行比较: 鹿弟弟(惋惜地)对哥哥说:"这玫瑰你白栽了,一朵花都没看着。" 拿掉括号里的词,句子也是通顺的,到底有什么不同呢?通过比较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很容易分辨出添加了括号里的词语会使句子更美。这时再深入引导:用上这些词让你感受到了什么?你好像看到了什么?这样一比较,展现在学生面前的不再是抽象的文字,而是有声有色、有形有态、有情有感的鲜活形象。

3.2 替换关键词语法,这种方法,有利于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和生动性。比如《荷花》中"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师提问,其中的"冒"子还可以替换成什么字?学生回答有"钻、长、探"等字。我接着问:这几个字哪个更好呢?想一想,比一比,好吗?这样不仅促进了学生对"冒"字的理解和体会,也发展了学生思维,增强了学生措词能力。

3.3 探究法,即引导学生提出中心问题,再逆向思维,让学生找出能体现这种思想感情的关键词语,增强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和领悟能力。如在教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21《槐乡五月》,"中午,桌上就摆出了香喷喷的槐花饭,清香、醇香、浓香……这时候,连风打的旋儿都香气扑鼻,整个槐乡都浸在香海中了。"我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写的是槐花的"香",然后,问:哪些词语让你感觉到了槐花的"香"呢?通过读,学生很容易找到了"清香、醇香、浓香,香气扑鼻"。师:有个字更能体现槐花的"香"。有的学生恍然大悟,说出了"浸"。师:通过"浸"字你好像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学生思维和想象力一下子被打开了,有的学生说:我看到了到处都是槐花。有的学生说:我闻到槐花的香味了。有的学生说:槐花的香味就像云雾一样,布满了整个乡村整个天空。总之通过探究性学习,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4 朗读法。新课程标准强调: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是新课标的总要求。同时,朗读法也是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在教学中我始终以"读"为抓手,采取一切方法调动学生朗读课文的兴趣。我的做法是:首先要求学生读正确,读流利;正确、流利是每篇课文教学的最低要求,是硬要求。每个段落,每个句子,我都会让学生反复朗读,直到读正确,读流利为止。有的难句子,我会让多名学生读,甚至是范读。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体会,使学生获得了审美乐趣,陶冶了学生情操。

总之,阅读教学具有复杂性,我们只有抓住"纲"和"领",从有效阅读教学的前提条件和基础条件入手,就能逐渐地切实提高自己的语文教学水平。

上一篇:浅谈农村初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下一篇:音乐教育在当今农村中学教学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