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狱理论研究论文

时间:2022-06-17 08:18:05

监狱理论研究论文

一、收获:杰出代表及著作之点评

江苏监狱理论研究能够取得新成就并勇于争当全国排头兵,最突出的特征和标志就是有一批理论精英的强势推进和成果创新,持续引领全国监狱理论研究的时代方向,树立监狱理论研究全国领先的一流地位。根据中警院翟中东教授《2008年中国大陆监狱学研究综述》的统计,当年出版的监狱学著作主要有16部,而江苏监狱系统创作的就占了将近半壁江山,达到7部,由此可见一斑。

讲过“蛇无头不行”,邓小平认为“一个集体要有坚强的核心”,突出的就是群体中作出重要贡献并产生巨大影响力的人的作用和地位。在理论研究方面,江苏监狱拥有一批全国系统内具有相当威望和影响的专家学者,他们以对监狱事业的虔诚和热爱,勇于探索,大胆创新,以其孜孜不倦的作风和丰富的成果为江苏继续领舞监狱理论研究发挥了中坚作用。

局长于爱荣研究员,是地方省监狱局领导中为数不多的中国监狱学会常务理事,代表了监狱地方实务部门在监狱学界的较高地位。他主持编写的司法部部级法学科研项目——21世纪监狱管理创新丛书《矫正技术原论》、《矫正质量评估》、《矫正激励统论》、《监狱民警执法质量评估》分别于2007年底和2008年相继出版,受到了储怀植、陈新良、王平、蔡道通等著名法学家的一致好评并欣然作序,其中关于矫正技术、罪犯改造质量评估、民警执法质量评估等的研究在全国来说无疑是成系统的首创。《矫正质量评估》继获得司法部金剑文化工程二等奖、全国法学教材和理论专著三等奖后,今年又被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评为2008年度“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一等奖。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加上预计不久即可面世的《监狱信息化导论》,这5本丛书直接奠定了作为政府实务部门的江苏监狱系统在全国监狱理论研究方面的难以超越的地位。

张晶,这位中专毕业至今只是本科文凭的南大兼职教授,被司法部预防犯罪研究所高文主编称为“监狱实务部门屈指可数的在理论研究上有辉煌成就的人”,在2008年被江苏省社科院评为研究员,继那部极具宏观视角和政治设计的专著《中国监狱制度从传统走向现代》之后,他又接连创造了三个第一,《正义试验》(2005年)——全国第一部监狱学随笔集,《走向启蒙》(2008年)——全国第一部监狱学书评集,《总矫正师》(2009年)——全国第一部监狱学学术小说。作为现代监狱制度、囚权主义、人性化的始作俑者,有的观点可能要有时间和实践的检验,但他的胆识和多产,让人佩服之余又有一种高山仰止的感觉,这样的个人成就,真是很难超越。

吴旭博士的著作《超越惩罚和规训——犯罪人人格完善与多元社会主体参与行刑》(2008年),可以看出这是一部将人格理论和社会学引入监狱学研究的力作,他提出将人格作为行刑目的的一个核心概念,这对于我们跳出监狱看监狱、将犯罪和监狱矫治纳入社会学研究范畴是一个很好的启迪。

2008年8月出版的张建秋的《个别谈话——沟通心灵的艺术》确实是一部扎根基层、非常实用的参考书,四川司法警官职业学院还专门订购了1000册作为学生教材使用,我认为真是明智,我和几个同学都认为这本书比大学的《矫正教育学》教材实用多了,还是马克思说的好: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映物质。来自实践源头的“活水”当然比无源之水“清如许”了。

王晓山,苏州监狱的普通民警,以一部《图说中国监狱建筑》(2008年)填补了我国监狱建筑学方面的空白。今年8月,他的《逝去的影像——清末民国监狱老照片》一书也正式出版。由于他在监狱建筑学和监狱史学上的贡献,2009年7月被中国政法大学聘为研究员。

刘颖,这位女警诗人是江苏监狱文艺理论与创作的优秀代表,继我们感受了她对监狱工作的《所以有爱》后,2009年又把清新、淡雅、可人的《四月花事》呈现在了全省每一位民警读者面前。

2008年以来,于爱荣、刘保民、张晶、吴旭、嵇为俊、夏苏平、赵新东、宋新国、于荣中、张庆斌、张留堡、刘方冰、宋行、胡配军等监狱理论研究学者撰写的频繁在《犯罪与改造研究》、《中国监狱学刊》、《中国司法》、《中国监狱》、《监狱理论研究》等刊物上重点发表。经过统计,几乎每个全国性的学术研讨会都有江苏监狱民警的身影,几乎每期都有江苏监狱民警的在全国公开发行的两种中文核心期刊《犯罪与改造研究》、《中国监狱学刊》刊出,光是2008年第六期的《中国监狱学刊》就有6篇出自江苏监狱民警之手。

二、解读:特色举措之启示

江苏监狱理论研究全国领先的成绩实实在在,不需要过多的溢美。对于成绩背后所付出的努力,倒是需要我们用客观、理性的态度去分析。为什么江苏能够取得较好的成绩,我想还是有某些重要的规律可循,当然也要用近两年最新的事实验证。

(一)监狱理论研究领先,先决于领导的重视和参与

理论研究以群众性为基础,但对于监狱学这门与实际工作紧密相连的特色学科而言,行政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而带来的强大行政推力则是监狱理论研究得到强势发展的先决条件。江苏省监狱局领导历来重视监狱理论研究工作,继2002年局党委明确将监狱理论研究全国领先纳入“江苏监狱工作八个领先”的目标后,2009年局党委审时度势提出了要奋力实现“八个位居全国前列”,争当全国监狱系统排头兵的战略部署,更加强调了监狱理论研究走在全国前列的重要目标和定位,相关重大举措随之展开。局长于爱荣同志率先示范,相继提出了一系列影响全省乃至全国的学术观点,从2008年以来,他主持专著9部,撰写10余篇相继发表,出席多个全国研讨会并获奖,受到广泛赞誉。目前,从局领导到局处室和监狱的负责人,都普遍活跃在理论研究的舞台上,由此带动和形成了广大民警热衷于理论研究的好风气和好氛围。

(二)监狱理论研究领先,有赖于持续的激励政策和制度创新

为了有效促进理论研究的发展,省局相继出台了监狱学研究学术带头人制度、监狱理论研究警师制度、出版专著资助制度、稿酬奖励制度,都取得了良好效果。2008年12月,省局又召开了全省监狱系统人才工作会议,会议提出大力实施“212监狱系统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要在监狱学等5大领域选拔培养20名首席专家、100名领军人才和200名学术技术带头人。会议决定设立“创新创优人才奖”,每两年评选一次,张晶、吴旭、赵新东、张庆斌等一批在理论研究上卓有建树的民警被授予“杰出创新创优人才”称号。2009年6月,省局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高层次人才分类建库工作。会议决定,监狱学研究人才库的建库、培养工作由局狱情信息监测总站牵头负责、组织实施,目前这项工作已全面实施。2009年,省局决定试行专业技术职务改革,设立具有全国首创性的监狱矫正官制度,矫正官共分七级,其中评选的必要条件就是要和理论研究成果紧密挂钩。这些新的政策方案,无疑更加调动和激发了广大民警进行监狱理论研究的积极性、荣誉感和使命感。

(三)监狱理论研究领先,要打造并做强一批能全方位展示理论成果的宣传载体

宣传领域历来是我党各项工作的重要阵地,优秀的理论成果必须要有一个好的宣传媒介进行推广。当前,江苏主要依靠《法制日报》、《江苏法制报》、江苏监狱网、《江苏警视》等作为理论研究的平台。其中,在监狱系统内知名度最高、影响最大、发挥最重要作用的当属局机关刊物《江苏警视》,该刊多年来一直以一流的结构编排、文字质量和美工装祯处于全国监狱系统内部资料性连续刊物的第一方阵。2009年1月,该刊编辑部对刊物的内容和形式进行了较大幅度的改版,增加了一批新栏目,最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栏目“博客”展现了传统媒介利用、吸纳网络传媒的气魄和创新。《江苏警视》办刊范围立足本省,却不局限一隅,“兼容并包,放眼全国”是其一大特色。对于外省监狱理论的优秀投稿,编辑部更是以欢迎的态度拿出大篇幅予以推介,甚至对于尚在学业中的学生作品,只要言之有理、文辞通顺,编辑部也会认真指导,择优刊发,仅2009年以来就有几位中警院本科生的“处女作”发表在杂志上。说起来,笔者面世的第一篇也是在学生时代经该刊编辑同志破格发表的,受其鼓励从而促使本人走上了理论爱好之路。

《监狱评论》,是江苏监狱局继法学界著名的《刑事法评论》、《侦察论丛》、《华东司法评论》等之后与时俱进创造的独特监狱学术展现形式,集中体现了一段时期内省内外监狱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2008年6月出版了第二卷,今年即将出版第三卷。

《监狱矫正论坛》也是挂靠在江苏监狱局的中国监狱学会教育改造委员会推出的另一个监狱学领域的学术品牌,第一卷已于2008年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发行。

网络,这一新兴传媒已被省内一些监狱民警用以展示和交流监狱理论的载体。2008年以来,以“大风起兮”等为代表的江苏监狱著名学者纷纷在法律博客网、法制日报网上开设个人博客,传播现代监狱理念,开展监狱学术交流,取得了良好效果。

(四)监狱理论研究领先,要注重开发和培养充足不断的后备理论人才

人才,是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第一资源。江苏监狱实行的监狱学研究学术带头人制度、监狱理论研究警师制度,形成了完备的监狱理论研究网络和梯次结构,对于发现新人、培养新人发挥了积极作用。发展一批有较好理论功底和发展潜力的民警成为监狱学会会员,为江苏监狱理论研究奠定人才基础,是江苏监狱局和监狱学会的一项既定决策。2009年6月,省监狱学会下发了《关于组织推荐青年民警加入中国监狱学会和江苏省监狱学会的通知》,各单位青年民警踊跃报名。目前,经过审核和讨论,已决定吸收81名民警为江苏省监狱学会会员,名民警为中国监狱学会会员,江苏仍然是中国监狱学会会员最多的省份。学会会员的大量加入,为江苏监狱理论研究的持续性发展提供了动力支持。

《江苏警视》则利用2009年1月新增的“新秀”栏目,每期刊发1—3篇青年民警的文章,吸引更多的青年民警关注理论研究,关心监狱工作,鼓舞了他们参与理论研究的热情。

(五)监狱理论研究领先,要善于策划和申请高层次、高质量的理论课题与项目,抢占理论研究的制高点

把握重点,集中优势进行理论前瞻性研究,历来是江苏监狱理论研究塑造知名品牌的法宝。继2008年具有全国影响的“21世纪监狱管理创新丛书”出版之后,2008年4月,省局专门对“21实际监狱人文探索丛书”课题立项,以《监狱形态论》、《监狱文化论》、《监狱本体论》、《监狱法论》和《监狱思潮论》一套五本为核心,其中《监狱文化论》、《监狱形态论》目前已完成统稿审定工作即将出版。“人文五论”丛书在监狱学研究上以其选题独特、内容创新必然写下浓重的一笔。

近年来,江苏监狱系统尤其重视积极申报司法部法学科研项目、江苏省社科研究项目、江苏省法学研究课题等高层次的科研项目,对于获得专项资助、提升研究档次、扩大社会影响具有很高的现实意义。自司法部预防犯罪研究所实施“黄丝带”课题这一全国理论研究项目以来,江苏每年都积极组织民警参选申报。我省的课题立项以研究方向前瞻、分析角度深刻、把握重点要点获得了专家审核组的认同,近年来一直是全国各省市中最多的一个,2008年立项13个,2009年立项14个。

(六)监狱理论研究领先,要探索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科研组织形式

目前,江苏监狱系统对于具有开创性的重大理论课题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分管领导统筹管理,主管部门具体协调,相关部门和专门队伍通力合作、各取所长、集体攻关”的科研方式,体现了集全系统人才资源,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组织优势,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效果。以2008年出版的《矫正激励统论》为例,该课题由于爱荣局长任课题组长,刘保民副局长为召集人,狱情总站张晶主任为协调人,张庆斌、宋行等17名在各自研究领域享有声誉的民警参加课题调研和撰写工作。同时,在课题开题和成稿的关键时刻,课题组都会专门集中邀请国内著名专家学者给予指导点评,对于意见和建议及时采纳并进一步修改完善,业已形成定例。

(七)监狱理论研究领先,要积极举办和参加多种主题鲜明的理论研讨活动

定期召开全省性、区域性、全国性学术研讨会,共同探讨监狱重大理论问题,加强交流与学习,对于开阔眼界和视野、繁荣监狱理论研究非常重要。江苏历来就有这方面的传统,2008年以来,监狱长论坛、长三角监狱论坛、华东地区监狱学理论研讨会、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理论研讨会等学术会议都展示了江苏理论研究的成果和水平。江苏作为中国监狱学会教育改造委员会的承办省份,尤其重视教改理论的推动和组织。2008年12月,该委员会成功举办“2009中国监狱矫正论坛”,委员会主任委员于爱荣出席会议并讲话,并出版了《监狱矫正论坛》第一卷。

三、期待:完善与提升之建议

2008到2009的短短两年,是江苏监狱理论研究史中发展最快的时期,理论成果呈现“井喷”面世的局面,整体影响力在全国达到了一个全新维度。我们有理由相信与时俱进的江苏监狱学将更放光彩,继续吹响争当监狱理论研究全国排头兵的时代号角。对于江苏监狱理论研究全国领先的目标,笔者认为还有几个值得重点突破的理论和现实问题让人期待解决。

(一)期待省局监狱文献情报中心以及各监狱警官图书室的成立和运行,为全面提升民警的理论研究水平提供专业详尽的信息资源

民警理论研究水平的提升需要广泛的阅读和长期的资料积累。当前困扰广大民警进行理论研究的突出因素就是文献资料的缺乏。作为专业性较强的监狱学书籍在一般书店很难见到,公共图书馆的收藏量也少之又少,号称藏书规模全国第三的南京图书馆能够借阅的监狱理论书籍不过20种。国内唯一较为全面收集监狱学著作的中央司法警官学院图书馆却远在河北。经历了1999年全国报刊整顿后,国内监狱系统的刊物基本保留为内部资料性刊物,不能公开发行,跨省交流量小,外省监狱刊物基本只在省局理论主管部门间交流,基层难以看到。故有必要在省局理论主管部门——狱情信息监测总站下设专门的监狱文献情报中心,负责收集、管理各种监狱文献资料并提供全省民警借阅。同时,各个监狱可利用改扩建之际,在办公楼辟出专门空间设立警官图书室,激励民警学习和科研,形成有特色的“文化监狱”、“书香监狱”。

(二)期待江苏的学术团队以更强劲的智慧和勇气开展监狱理论和实证创新,打造江苏理论研究的一流品牌

从我省近来的理论成果看,我们在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价值的课题的选择和策划上颇具特色,但仍有必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作为和突破:1,要积极将多学科、多种研究方法引入监狱学研究。目前我省将经济学、人类学、民族性、宗教学等学科研究方法应用于监狱理论研究的文著少之又少。又如监狱作为政府机关应对媒体报道、形象危机和周边社区关系而产生的监狱公共关系学,公安刑事科学技术中指纹、脚印、虹膜、笔迹、法医等应用于监狱管理与侦查的监狱刑事科技学,都是交叉的边缘监狱学,还有待有识之士深入研究。2,要扩充监狱理论研究的外延和内涵,形成“大监狱学”的研究视野。跳出监狱看监狱,将监狱纳入刑事一体化的范畴,目前突出体现在对社区矫正的研究。现在,上海、北京、浙江等省市监狱系统对本地社区矫正试点的研究已走在了全国的前列,我省由于试点较迟总体上显得滞后,在这方面监狱系统不应越位,但更不应缺位。3,要策划和推动新一轮学术性争鸣与论战。理论问题往往是越争越明,学术研究不能趋于平淡,风平浪静。2003年由高文《未来十年我们需要打造什么样的监狱》一文引发的数十位学者参与长达一年多的论战,堪称监狱理论研究史上的经典之辩。由我省学者张晶关于人性化和囚权主义的颠覆性提法引起的争论在一段时期内也带动了全系统对罪犯权利的重新审视和反思,至今让人记忆深刻。这方面我们也应主动出击,引领潮流。

(三)期待省司法警官高等职业学校的崛起,形成监狱理论研究的重要基地

行业性的大中专院校历来是本系统理论研究的重要基地。经历了昔日辉煌和近年停办的变奏,省司法警校在监狱理论研究方面的影响和贡献相对于江苏监狱工作全国领先的地位很不相称。在全国司法警官院校中,明显列于“北中警,南浙江”的第一方阵之下,甚至安徽与河南警校也凭借颇具特色的学报刊物名闻系统,而我们只有赵新东、宋行、胡配军等少数在理论研究上有名的学者。一个经历了停办曲折的院校想要重新崛起,对监狱理论研究作出应有的贡献,需要自身的努力和同仁的关注,对此我们拭目以待。

上一篇:法院职权特性分析论文 下一篇:学校规范化管理现场会表态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