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中职英语课堂教学

时间:2022-06-17 05:36:42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中职英语课堂教学

【摘 要】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中职英语教学面临着极大的机遇和挑战。怎样使中职英语教学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怎样通过改善英语课堂教学使中职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这是每一位从事中职英语教学工作的同仁以及关注职业教育的人们极为关心的问题。本文以研究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为切入点,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对如何在中职英语教学中实施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进行探讨。

【关键词】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中职英语课堂教学

1 引言

人类进入21世纪,随着科技全球化、经济全球化、信息全球化的迅猛发展,我国与外部世界的联系更加频繁和广泛。外语作为在国际交流中不可或缺的工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英语由于其在国际上运用广泛而成为国际语言,英语在因特网上的广泛运用,对中国人来说,不仅仅是外语,而且是工作语言,因此要在国际竞争中取得优势,学好英语,已不仅仅是一种提倡,而是对21世纪我国公民的基本要求。学好英语的关键在于教学水平的提高,而教学水平的提高离不开各级各类英语教师对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外语界一直进行着有别于传统教学方法的一系列尝试,功能法、听说法、认知法、直接法、交际法等等都曾在不同范围、不同程度上对外语教学产生过或依然产生着影响。中职英语教学作为外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在很大程度上为这样的大气候所左右。应该承认,上述教学方法的引进和运用,的确给传统的外语教学模式以极大的冲击,并在某些方面,给人们以启迪和思考。但从总体上看运用这些教学方法所带来的教学效果却远不能尽如人意,英语教学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诸如:“聋子”英语、“哑吧”英语的现象等等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中职英语教学由于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等方面有其特殊性,存在的问题恐怕更为严重一些。那么,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提高中学生的英语水平,解决目前中职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呢?这不仅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每一位中职英语教师以及教育界同仁所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作为一种尝试,本文拟运用社会建构主义的理论观点对中职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把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与中职英语教学相结合,以期寻求一套适合中职英语教学实际的教学方法。

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是认知理论的一个分支,最早由认知发展领域最有影响的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J. Piaget)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他在应用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观点研究儿童的认知发展后发现,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认识,从而使自身的认知结构得到发展(范琳,2003:28)。后来的许多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如维果茨基(Vy-gotsky)、奥苏贝尔(Ausubel)、布鲁纳(Bruner)等又从认知结构的性质与发展条件、人类社会环境对心理发展的影响,以及个体的主动性在建构认知结构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等方面丰富和发展了建构主义理论,为其具体应用于教学过程创造了条件。作为一种学习理论,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传授的,学习并不像行为主义所说的那样是一个刺激―反应的过程,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中,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并和他人协作,逐步主动建构信息的过程。学习者一方面对新信息的意义进行建构,另一方面对原有经验进行改造或重组。而教师的作用则是提供建构知识的机会和动力,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和知识的导航者。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动机。②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③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合作和交流等方式进行学习。

3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中职英语课堂教学

中职英语作为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基础阶段必修的重头课之一,一直受到学校、教师和学生三方的重视,教师和学生为此投入的精力和时间也大大超过其它课程,然而教、学双方对教学效果的满意度却低得令人吃惊(陆明,2002:37)。随着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讯技术的普及,作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理想认知工具,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软件硬件设施,整合教学策略,营造自然的语言氛围,使英语教学环境由封闭式、单向性的知识传播型向开放式、多向性的信息传播型转变,让学习者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特点和功能,亲身体验各种创造性和合作性的英语学习活动,最大限度地满足意义建构的需求,从而提升学习者的学习绩效。笔者认为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中职英语课堂教学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3.1 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情境教学。多媒体技术目前是创设真实情境的最有效工具,而网络系统正好具有在同一文档中呈现音频、视频、图像、动画、文字等多种媒体的能力,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功能,强化教学内容的传播效果,让学生到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王湘玲,2002:21)。教师在“教”的过程中应帮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分析和理解,给学生以想象自由,而不仅仅是让他们聆听自己关于这种经验的介绍和讲解。“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建构主义主张“为理解而学习”。

3.2 利用多媒体技术,帮助学生进行意义建构。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一个被动吸收、反复练习和强化的过程,而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通过个体与环境的同化和顺应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给他们更多的机会和充分的时间去从事探究、发现、评估以及对自己的想法做修正等活动,让学生经历人类发现知识的自然过程,学会学习。

3.3 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鼓励学生参与课堂交流与合作。20世纪70年代末,情感和认知的关系开始倍受心理学家的重视,他们普遍认为情感和智力相互作用,密不可分。记忆、思维等人类认知加工过程都受到诸如兴趣、动机、自信心、焦虑、移情、抑制等情感因素不同程度的影响。作为未来社会的主人,学生在学习中不仅要学会学习,培养智力;还要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我认识,扬长避短,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并养成团结协作的习惯,从而学会交往和合作,提高非智力能力。如此以来便能在交往与合作的过程中更好地学习。建构主义主张交互式教学(范琳,2003:31),即以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为背景设计“师生互动”,师生间不只是认知信息方面的相互交流与影响,更重要的应该是情感信息的交流与互动。通过师生之间充分的交流、讨论、争辩、合作以及教师的针对性指导,来提高学生知识建构的质量。建构主义主张合作学习,即“生生互动”,通过小组讨论、相互评价、相互激励、互帮互学等方式来建立合作与竞争的生生关系。

4 小结

建构主义理论对传统教学而言,是一场深刻的教育革命,对学习和教学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积极的设想。作为英语教师,我们必须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充分利用代教育技术,转变观念,把教学中心由教师转向学生,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主动搜集、分析有关信息和资料,主动建构良好的认知结构;同时注重学生情商的培养,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使学生能够在不知不觉中既锻炼思维,又掌握语言,实现英语教学由培养对口狭窄的英语工具型人才向适应21世纪要求的通才的转变,让我们的学生能够利用本专业的优势成为参与全球知识交流的主要力量。

参考文献

1 Ellis. 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4

2 范琳等.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与英语教学改革的契合[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4):28~32

3 康淑敏等.多媒体环境下专业英语教学模式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03(1):37~42

4 林怀岳.学生学习心理分析与综合英语教学改革[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4):66~71

5 王吉良.建构主义语言学习环境建设与实践[J].外语电化教学,2004(2):8~12

6 王湘玲等.从传统教学观到建构主义教学观[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6):29~31

7 王湘玲等.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网络英语教学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02(3):20~23

8 张冲.关于英语专业定位的思考[J].外语界,2003(4):7~13

9 张伟民.建构主义及其教学设计原则[J].外语电化教学,2000(5):23~26

上一篇:“鸟儿的侦察报告”教学设计 下一篇:搭建学区平台 促进学前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