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何处不阅读

时间:2022-06-17 01:02:46

【前言】人生何处不阅读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阅读在书店。2015年的周末,我常逛书店,搜寻我自己喜欢的图书。有关书店的书买得较多,有《京都古书店风景》(苏枕书著)、《岛上书店》[(美 )加布瑞埃拉・泽文著,孙仲旭、李玉瑶译]、《书店时光》(X Knowledge著,译]、《最糟最棒的书店》[(日)松浦弥太郎著,...

人生何处不阅读

2016年世界读书日即将到来,便想到了世界读书日的由来和有关阅读的话题。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全世界发出了“走向阅读社会”的号召,要求社会成员人人读书,让读书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为什么要选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一是据有关媒体报道,西班牙著名作家塞万提斯、英国著名作家莎士比亚和秘鲁文学家加尔西拉索・德・拉・维加在1616年4月23日这一天相继逝世,这一天是他们的逝世纪念日。二是追溯源头,设立世界读书日的建议最早是由西班牙提出的,其灵感源自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地区的“圣乔治节”。有杂志介绍,世界读书日与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地区的一个传说有关,美丽的公主被恶龙困于深山,勇士乔治只身战胜恶龙,解救了公主,公主回赠图书给乔治作为礼物。而4月23日也是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地区的传统节日“圣乔治节”,这天,在西班牙巴塞罗那街头上会有许多临时搭建起的卖书摊或花摊。根据风俗,节日当天男士会向女士赠送一朵玫瑰,以示骑士风度;女士会回赠男士一本书籍,象征知识与力量。

阅读是一个丰富而又多彩的话题,怎么读书,凡读书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和心得。我的阅读方式是不拘一格,换句话说,只要有心,哪里都可以阅读。平时因工作缘故,很难有较为集中的时间专心读书写作,这对有阅读习惯的人来说,其实是一件很遗憾的事情。用什么将零散的时间串起来,我的尝试是将阅读放在客厅,睡前的床头灯下,书店、机场、会前或会议期间等,随心读上几页或是十几页,累积起来,收获也不小。

阅读在客厅。过去闲暇在家,我喜欢在自己的书房里读书看报写东西,时间少了,嫌麻烦,倒不如就在客厅里直接。我将自己最想要读的书摆在客厅里一张小桌上的一头,另一头则是我随时可能会用的手提电脑。如《甲午殇思》、《中国神话传说――从到秦始皇》、《莎士比亚书店》、《四季随笔》、《百年孤独》、《译边草》、《许渊冲与翻译艺术》、《异域盛放》等。白天忙工作,多利用晚上或周末先将报刊看完,再阅读摆放在客厅小桌上的书籍,哪怕是几页或十来页,直到将一本书读完,再换一本新书。不觉间我选择的图书竟一一从进行时走到了完成时。《莎士比亚书店》是我在《文汇读书周报》的新书推介栏找到的,一位出版界的朋友送我一本。作者是美国人西尔维亚・毕奇,1919年,她在法国巴黎左岸开办了一家英文书店,取名“莎士比亚书店”。1956年,西尔维亚・毕奇写出自己的自传 《莎士比亚书店》。读这本书,让人感悟到,书店办得好需要一个从骨眼子里爱书懂书、既是书商又是图书管理员的细心经营者,他要懂读者,还要懂书,让读者在书店里轻松自如地购书读书,为有品位的读者提供书文化服务。一家办得有个性、有特色的书店,其实就是一个上好的书情交流场、一个图书馆,可以买书、读书、还能出版书,甚至提供夜读夜宿,莎士比亚书店均兼而有之。莎士比亚书店还是一个名人荟萃的文化场所,它聚集了一大批文化名人和作家,海明威、斯坦因、菲茨杰拉德、亨利・米勒、托马斯・伍尔夫等都是莎士比亚书店的常客,他们把莎士比亚书店当成他们的家。读 《莎士比亚书店》的另一收获是让我了解到毕奇是被中国读者称为“天书”,被誉为20世纪一百部最佳英文小说之首的 《尤利西斯》(萧乾、文洁若夫妇译,译林出版社,1994年)原著的第一个出版商。当《尤利西斯》原著作者、爱尔兰意识流文学家詹姆斯・乔伊斯40岁生日(1922年2月2日)时,毕奇将出版的第一本《尤利西斯》原著送到了乔伊斯的家中。

如此阅读完的另一本书,就是被读书人誉为“爱书人圣经”的书信集《查令十字街84号》[(美)海莲・汉芙著,陈建明译],查令十字街84号书店是一家长于经营绝版书、二手珍本书的特色书店,书店的人能替读者搜寻好书、旧书、孤本等。这本薄薄小书中的主角,一位是英国伦敦查令十字街84号书店的主管弗兰克・德尔;另一位是美国纽约的顾客汉芙。20年间,汉芙总共在查令十字街84号书店购书近50种,虽然购书数目并不大,但她与书店德尔先生以及书店其他人一直保持的通信,成了书店人与顾客的世界佳话,更是汉芙生活中不可缺的重要内容。汉芙要书有时很急,多是古怪、很难寻觅的书、绝版或珍本二手书,德尔先生与书店的人总是兢兢业业地为她四处寻觅。寻觅到好书时,只要想到可能是汉芙要的,他们都会及时告诉她。

彼此20年间的书缘情缘都源于书,因书而生,因书而长。《查令十字街84号》记述的是汉芙对书的激情之爱,对德尔先生的柏拉图之恋,虽只是一册小小的书信集,却被译成数十种文字流传。联想现在的书店和买书人,无不让人深受震撼与感动。1975年,BBC决定把 《查令十字街84号》搬上荧屏,6年之后,英国戏剧界将其改编为舞台剧,再过6年,此书又被改编成电影,足见其魅力影响之久远。

阅读在书店。2015年的周末,我常逛书店,搜寻我自己喜欢的图书。有关书店的书买得较多,有《京都古书店风景》(苏枕书著)、《岛上书店》[(美 )加布瑞埃拉・泽文著,孙仲旭、李玉瑶译]、《书店时光》(X Knowledge著,译]、《最糟最棒的书店》[(日)松浦弥太郎著,江明玉译)等图书。读这一类型的书足以使你开阔眼界,漫游书海,了解到许多你不曾知道的文化元素和图书信息。《岛上书店》写的虽是书店经营者A.J.费克里,但讲的是关乎全人类的阅读、生活与爱。《岛上书店》 的名言是 :“无人为孤岛,一书一世界。”(没有人是一座孤岛,一本书就是一个世界)真是绝妙的点评语,并写在岛上书店门廊上挂着的招牌上。就凭“一书一世界”就足以让读书人聊以、自乐与自豪了。《异域盛放――倾靡欧洲的中国植物》[插图本;(英)基尔帕特里克著,俞蘅译]是一本很独特的书籍,他讲述了许多中国传统的园林植物,如玉兰、连翘、绣球花、牡丹、、腊梅等等,是怎样被18至19世纪来中国的传教士和“很多热心人历尽千辛万苦,将它们从遥远的中国移植到英国去的经过”。有些名贵花卉、奇花异草,实际上是“采花大盗”历经两个世纪“走私”与“劫掠”,才跨越重洋,去到异域,在欧罗巴广袤的土地上盛放吐芳。这是一部很值得一读的“中国植物西游史”。还有《杂草的故事》(理查德・梅比著,陈曦译)、《植物的记忆与藏书乐》 [(意)翁贝托・艾柯著,王健全译]、《草木情缘 :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植物世界》 (潘富俊著) 等。其实在书店选书买书时,是一个浏览图书的好机会。一本书拿在手里,先看书名,再翻阅目录、前言后记,或序跋 ;出版社名,作者名或译者名。书店的书很多,并分门别类,这种方式可以让你翻阅很多自己感兴趣的图书,了解大量的图书信息,眼睛在看,脑子可记,最后选出自己最需要的图书,总让人有一饱阅读的收获。去书店,对于当今处在快节奏繁忙工作生活中的人来说,是一个安静随心的好去处,这是其他任何地方不能比的。

阅读在床头。最让我感到惬意的是每天晚上睡觉前,把所有的事情放下,坐在床头上,安安静静地就着床头灯,打开摆放在床头的书本,续着往下读,算算每晚约半小时或40分钟,坚持下来还真读了一些书。《聊斋志异》(共三卷)读了两遍,还有《名媛》(薄伽丘著)、《给孩子们的故事》[(美)艾・巴・辛格著,任溶溶译]、《街头文化》(王彬彬著)、《传统节日的奥秘》(李汉秋著)、《圣经的历史》等。一次,我读《文汇读书周报》时,看到《奇谭怪谈》典藏插图本[(日)小泉八云著]的介绍,被誉为日版的《聊斋志异》,现代怪谈文学之鼻祖,赶紧买了一本来读。此书共收录55篇怪谈故事,书中有多幅彩色插图。就故事篇幅来讲,除了《宿世之恋》、《无耳芳一》等几篇较长之外,其他均较短。与《聊斋志异》相比,书中除了《屏风少女》、《鲛人报恩记》等几篇怪谈故事的主人获得好报,有好结局外,其他都是恐惧、令人毛骨悚然或惨烈的结局。而中国的《聊斋志异》读起来更轻松愉快,想象构思更丰富生动,富有情感,更多地体现中国民间俗人对生活、爱情、官运的虚拟愿望,人情味、报恩心在书里总是应有尽有。大多鬼怪不坏、狐精美貌迷人,与世人爱得深,情难了。但《奇谭怪谈》让你了解到日本国的民间传说、鬼怪故事似与中国有着许多相似之处,仍值得一读。

阅读在会前会期。无论在哪开会,会前、会期总会有或多或少的时间可用来阅读。英国小说家、散文家乔治・吉辛的散文代表作《四季随笔》,我就是利用会议余时读完的。2014年4月17日,哥伦比亚作家、记者和社会活动家,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在墨西哥家中去世,中国书界掀起一股“马尔克斯热”,也激起我重读其代表作《百年孤独》的冲动,而书的1/4是在2015年的全国两会上利用晚上的时间阅读完的。此外,我还利用会议余时阅读了由徐迟先生翻译,美国著名思想家、散文家梭罗创作的重要作品,美国自然文学的经典之作《瓦尔登湖》。正是喜爱阅读的缘故,2014年,我读到了《寂静的春天》作者、美国海洋生物学家,雷切尔・卡逊写作的自然小品《惊奇之心》。此书篇幅不长,图文并茂。2015年3月7日,我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上的分组讨论中发言时,结合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生态环保贵在行动、成在坚持,一定要实现蓝天常在、绿水长流、永续发展。”将自己在2000年读到的《寂静的春天》(Silent Spring)一书推荐给同一界别的委员,引起共鸣。《寂静的春天》于1962年在美国出版,它首次提醒人类关注环境问题,是一本引发了全世界环境保护事业的不朽之作,1972年,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大会”。同时还推荐了另一本书《斯蒂芬・哈珀在读什么――扬・马特尔给总理和书虫荐书》,在我看来,这也是一部很独特的书籍,作者杨・马特尔以101封书信的形式呈现书话。只可惜委员驻地的书店销售点当时没有《斯蒂芬・哈珀在读什么――扬・马特尔给总理和书虫荐书》这本书,让一些想买此书的委员颇感遗憾。

阅读在机场。记忆中自1999年起,大凡出差,我的小挎包里总放有一两本新到的《万象》杂志(该杂志由辽宁教育出版社主办,《万象》编辑部编辑出版;可惜的是2013年停刊了)。平日没时间及时阅读,正好在候机尤其是航班延误时派上读场。《万象》当属洋派文化休闲杂志,办得很有特色,是我最喜爱的杂志之一,为32开异型本。封一和封二的设计、配图总是十分独特,品位高雅讲究、内容丰富多样,且穿插一些很难得的图片资料,很有一些洋派中透出土,新派中兼有古,华丽中显示俗的风格。每期杂志的中间有彩色新书推介插页,封三封四有时是新书推介,有时是有关书文化的精美图片。《万象》是有历史的。旧《万象》是民国时期一份商业性,面向都市大众的综合性文学月刊,创刊于上海孤岛末期的1941年7月27日,由陈蝶衣编辑,万象书屋出版,上海中央书店发行,至1945年6月停刊。我读的新 《万象》自1995年动议出刊,1998年创刊,1999年以双月刊面市,到2000年改为月刊,再到2013年突然停刊,算来走过了18年历程。利用类似时间,我还陆续读完了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封面中国(1)――美国〈时代〉周刊讲述的故事(1923―1946)》和《封面中国(2)――美国〈时代〉周刊讲述的故事(1946―1952)》。

正是上述不拘一格的阅读方式,把我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不起眼的零散时间拾掇起来,串成了阅读的珠链。人生需要阅读,虽然不是每个人都能自觉阅读。阅读不仅限于读书,读报读刊也属其中,包括上网浏览。多元化阅读是当今时代的阅读特点,纸质阅读仍是读书人的喜爱和佳选,而不拘一格的阅读方式则是读书人在忙碌中寻找阅读空间的别样选择。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民进湖北省委会专职副主委)

上一篇:普通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准备要重点把握好三个... 下一篇:规范使用语言文字 营造健康文明网络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