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其控制

时间:2022-06-17 12:13:15

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其控制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由于借入资金而将来可能无法偿还到期债务,导致财务危机发生,使企业蒙受经济损失的风险。负债筹资已成为现代企业重要的经营策略,所以财务风险是现代企业面对市场竞争的必然产物,如何客观地分析和认识财务风险,采取各种措施来控制和避免财务风险的发生,是事关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课题。

一、企业财务风险内涵的界定

近几年来,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践工作者对财务风险的概念及范围的确定各执一词,观点不一。综合起来主要有两大比较典型的观点,一是财务风险财务活动论。主要是指在整个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性导致企业蒙受损失的机会和可能。二是财务风险负债筹资论。是指由于负债融资而使企业偿还债务具有不确定性,可能会给企业造成损失的风险。笔者认为:财务风险财务活动论其实已囊括了企业大部分风险,跟企业整体的风险概念无异,只不过是换个称谓而已,其内涵是一致的。而财务风险负债筹资论能从财务风险产生的本质原因来归纳和界定财务风险的概念,使之从错综复杂的整体风险中分类出来,具有一定的明确性和鲜明性,有利于准确地计算财务杠杆系数,科学地进行财务融资决策,使财务风险具体化和可控化,具有一定的实际操作和讨论意义。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

(一) 负债经营是财务风险产生最为根本的原因

由财务风险定义得知,财务风险主要是指无法偿还到期的负债而产生的危机。企业财务风险是伴随企业负债融资而产生的。对企业来讲,负债经营是一把双刃剑,合理的债务安排和运作,有利于降低企业资金成本,给股东带来超额利益,而安排欠妥,则会给企业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在盈利水平低于利率水平的情况下,企业资金成本较高,投资者不但得不到回报,甚至可能倒贴,导致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恶化。如果付息偿债后的资金不足以维持正常的经营,加大企业经营亏损,使企业财务危机成本增加,则会加速企业破产。所以,企业负债是导致企业财务风险产生最为本质的原因。

(二)企业资产流动性弱、现金流量短缺是财务风险产生的最为直接的原因

企业筹措资金后,必须要在将来某一时点用足够的现金来偿债付息。因此企业现金流量的多少,资产变现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偿债能力。企业能否到期偿债,并不取决于企业资产的多少,而是取决于有多少资产能变现;并不只看企业是否盈利,而是看企业拥有多少现金流量。企业如无足够的现金或资产难以变现,则直接会促使财务风险由潜在转为现实,使企业陷入财务危机。

(三)企业经营不善、投资失误是导致财务风险产生、状况恶化最为重要的催化剂

企业筹措到资金后,一般用于生产经营或通过项目投资来扩张企业,以获取更多的利润。企业经营利润与投资效益的获得是到期还本付息的保证。如因企业经营不善而导致企业融资成本大于息税前利润,必将促使企业财务状况恶化,使企业负担着到期付款的威胁,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财务风险。

(四)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是财务风险产生、财务危机出现最为综合的因素

资本结构失调是影响财务风险各种因素最直观的体现。资本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为两个极端:保守结构型和风险结构型。所谓保守结构型是指企业根本不负债,或负债比例很小。此类型企业通常不存在财务风险或财务风险很少,但暴露出企业资本策略过于保守,畏缩不前,对企业前途信心不足等缺点。风险结构型是指企业债务融资规模过大,债务融资比率过重,通常表现为企业资产负债率过大,或产权比率异常。此种类型是导致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甚至出现财务危机的重要因素。

(五)外部环境的多变性是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外因

通常影响企业财务风险的外部因素有国民经济整体形势及行业景气度,国家信贷、外汇等政策的调整、银行汇率及其波动等。外部环境的变化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剧或缓减企业的财务风险,是一项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

(一)适度负债,合理安排资本结构,确保财务结构平衡

一要正确把握负债的量与度,企业的息税前利润率大于负债成本率是企业负债经营的先决条件。二要适度利用财务杠杆作用,合理控制财务杠杆的负作用。三要合理安排资本结构,实现资金成本最低化。企业必须权衡财务风险和资金成本的关系,确定最优的资本结构。

(二)建立企业全面预算制度,正确预测现金流量情况

全面预算制度是协调的工具、控制的标准、考核的依据,是推行控股公司内部管理规范化和科学化的基础,也是促进公司各级经营管理人员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能力培养的有效机制。由于预算涉及企业现金收支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所以它对风险可以产生一种系统性的控制。在全面预算的基础上,准确编制现金流量预算,这是企业加强财务管理,有效防范财务风险工作别重要的一环。

(三)加强资产管理,提高营运能力,增强盈利水平是防范财务风险的保证与标志

企业资产对负债能力有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是短期影响,即企业资产的变现能力对偿债能力的影响。企业资产的变现能力,尤其是流动资产的变现能力,直接影响可用现金流量的多少,决定企业负债能力的高低。另一方面是长期影响,即企业资产营利能力对负债能力的影响,企业资产的营利能力直接影响到企业整体盈利水平,而保持高盈利水平往往是企业负债能力高、财务风险相对低的有效保证和标志。因此,加强企业资产管理,提高资产营运能力对一个企业负债能力来讲极其重要。

(四)运用多种财务策略,尽可能减少风险损失

在对风险的预测和分析的基础上,坚持尽可能减少和降低风险费用损失的原则,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1.风险接受策略。企业可以依据稳健原则建立起“坏账准备金”制度,可以依据需要设立专项储备或提取风险基金。为应对市场变化,企业还应有一定数量的保险库存。2.风险回避策略。对于超过企业承受能力的风险和风险较明显且影响因素很难控制的生产经营项目,企业的决策者应根据自身的经营特点和财力,正确权衡收益和风险的得失,或采取回避政策,或制定出正确的判断标准,求得风险取舍的最佳选择。3.风险分散策略。多元化经营是现代企业分散风险的重要方法。其理论依据在于,不同行业或产品的利润率、更新换代周期是独立的、不完全相关的,所以经营多种产业、多种产品在时间、空间和损益上是相互补充和抵消的。一般财力雄厚、技术和管理水平较高的大型企业更愿意采用这种方法。

(五)树立风险意识,构建起健全、有效的财务风险控制机制

树立风险意识,正确承认风险,是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应对风险的前提。构建完善的财务控制机制是降低财务风险的关键所在。1.建立起财务风险的全过程控制机制。即采取事前、事中、事后的控制,使从决策、实施到评价得到有效全面的监控。2.建立和完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建立财务预警系统,对企业的资本营运过程进行跟踪、监督,对财务报表和财务指标进行分析,一旦发现某种异兆就着手应变,以避免或减少风险损失。3.实行全员风险管理,健全风险控制的动力机制。实行全员风险管理,将风险机制引入企业内部,使管理者、员工、企业共同承担风险责任,做到责、权、利三位一体,对每项存在风险的财务活动实行责任制。

综上所述,财务风险是不可回避的,其成因的复杂性、效用的双重性要求我们积极规避财务风险,提升企业盈利能力,熟练掌握财务风险控制的途径和手段。企业的财务风险实际上是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给企业带来损失,威胁企业的发展甚至是生存,但另一方面,在经济国际化、科学技术进步、市场经济瞬息万变的大环境中,也给一部分企业的发展创造了空间,带来了机遇,这是市场竞争的结果,是自然界优胜劣汰法则在经济界的具体体现。

上一篇:新会计准则对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规定的完善 下一篇:企业会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