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小学汉语文教学新方法的探索

时间:2022-06-16 05:53:39

蒙古族小学汉语文教学新方法的探索

【中图分类号】G623.2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和综合国力的提高,汉语在中国乃至于在全世界已成为重要的信息交流工具,在经济全球化,中国市场经济逐步一体化,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加快的时期,较低的汉语文水平对蒙古区长期经济社会发展不利,因此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蒙古区双语教育背景下的中学汉语文教学。

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族小学汉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归根到底是培养蒙古族学生的汉语言技能和汉语文技能,这就意味着这种汉语教学必须遵循特定的理论和方法来安排教学计划、组织课堂教学,即从汉语的语言、词汇、语法等基本要素入手,通过听、说、读、写的技能训练,使学生具有准确合体的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从这意义上讲,确立适合青海牧区蒙古族小学汉语文教学的原则,对蒙古区小学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一、蒙古族地区的汉语教学现状

(一)学习语境。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族学生在学习蒙古语和汉语言时,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学习语境上的显著差异。一般来说,蒙古族孩子从出生开始接受的语言环境就是蒙古语环境,因为他们的父母是蒙古族人,经常使用和习T使用的是蒙古语。对于汉语的学习语境来说,蒙古族学生没有先天的优势,仅仅是在后天的学习和成长过程中,经常接触到汉语环境,或教师基本是以汉语授课,可以强化汉语的学习和消化。学习语境的不同或条件的差异基本决定了蒙古、汉语言的学习效果和目前的实际。

(二)教学条件。蒙古族学生在学习蒙语、汉语言时,由于种种原因面临着截然不同的教学条件,其中最主要、最根本的还是师资条件。全区蒙古语师资实力较好,而汉语师资的实力则明显要弱得多。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地域差距扩大,两种语言的师资条件的差距也越来越大。

(三)相互影响。由于蒙古族地区多数学生是在上小学之后才开始接触其第二语言――汉语,大脑内的汉语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系统发展并不完善,加之由于蒙古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落后,也使大多数蒙古族学生固有的知识结构相当不足。

二、在教授汉语文时,注意教学新方法的探索

基于蒙古语、汉语知识结构等语言要素的种种不同,教学方式方法也有着显著的区别。汉语文的教学方法,要把握一个基本原则:按照主导地位是学生的基调,摒弃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路子;突出学生的实践运用,帮助学生在主动实践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提倡自主阅读,自主写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倡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允许学生有自己的见解。汉语文教师一定要从这个大原则出发,切实改进教学方法。

(一)每一篇课文都是典型的语言素材。新教材所选的篇目与生活紧密相连,语言都平实质朴,符合规范的汉语表达方式。大多数文章都是训练学生口语能力的最佳语言材料,这样,学生也很容易寻找到生活与课文的结合点。汉语文老师就要精心准备新课的备案,创造一个语言环境,把学生引入创设的语言环境,激发他们说话的动力。蒙古族汉语文教学应坚持功能、结构、文化三位一体。学生年龄还小,学了能有效地运用,学起来才有积极性。

(二)让学生讨论、发现和创新,激发创造力。过去,汉语文教学往往是教师讲学生听。一个语重心长,一个被动接受,课堂气氛沉闷。传统模式框定了学生思维,长此以往,学生创造力的发挥就受到影响。所以,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发扬课堂民主,创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愉快思考,主动探索,活跃思维。学生只有在这样的境界中才会达到最佳状态,从而激发潜在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三)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注重活学活用。汉语文教材中包含有大量富有时代气息和文化内涵的语言素材,教师要引导学生完成课本中的许多练习,就必须让学生熟悉自己的生活、周围的环境和优秀的民族文化等内容,而且要善于发现语文与生活相联系的地方。这样,学生学习语文才不至于死记硬背,才能够切实提高运用汉语的能力。

(四)通过写作训练提高汉语应用能力。由于蒙古族学生不自觉地用母语的思维模式组织第二语言,致使作文与口语中病语、倒装句连篇等现象在低年级阶段屡见不鲜。所以教师要紧抓重点,结合语言结构特点,在对照中进行指导。在写作中尤其要引导激发蒙古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兴趣。在讲评中,可采用“作品传观”、“优秀作文欣赏”等方法激励蒙古族学生进步。

(五)要培养学生的汉语文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语文教师要以自习及写作课为契机,引导学生多进行汉语文课外阅读,内容可尽可能的广泛,可以包括天文、地理、历史、文化等。根据学生汉语文基础的层次差别,可以灵活选择难度适当的阅读材料。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语文教师要加强辅导,根据阅读材料的不同文体,结合材料特点给学生讲解阅读技巧,可以要求学生针对自己所阅读材料,根据阅读理解考试的出题特点自己出题,然后自己回答。教师不但要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阅读趣味性浓的课外书籍,而且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提出有趣的问题或在阅读中运用形象的例子、恰当的比喻,把枯燥无味的知识化为生动有趣的实例,引导学生在兴趣中探求知识、发展思维、开发智力。在每一次考试后,教师应该以试卷中的经典阅读理解试题为范例,对阅读理解题的出题特点,阅读速度的把握,解题的技巧等方面在全班进行详细讲解,以集中提高学生的汉语文阅读能力。

三、结语

总之,面对蒙古区学生的基础差、阅读及写作能力差的客观事实,我们广大的语文教师,不应是退缩叹息,怨天尤人,而应是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这种挑战,积极寻找各种有效途径,克服困难,力争把蒙古族的语文教学推上一个新的台阶。汉语文学习中最重要的是兴趣,而汉语文的教学过程也一样,我们广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时时注意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要探索培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的质量。 只有汉语文教师理解教材改革的内涵,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不断完善和创新,才能使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族小学汉语文教学有一个长足的发展和进步,开拓出全新的发展局面。

上一篇: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趣味教学法探讨 下一篇:初中化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