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实践教学,加快高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

时间:2022-06-16 04:08:33

强化实践教学,加快高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

摘 要:实践教学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所以高校应该强化实践教学,加快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实践教学 应用型 创新人才

实践教学是高等学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理论教学不是主从关系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是两个相对独立、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教学体系;实践教学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实践教学基地也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发现优秀人才的最佳场所,特别是实验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勤奋、创新”的科学学风,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协调能力、环境意识等基本素质。为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适应性强、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必须加强实践教学,不断深化实践教学改革。

一、加大投入,加快实践教学基本建设

加快基础设施和各种软环境建设,是促进实践教学发展的重要条件。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一是要加快实验室建设,进一步明确实验室的建制,加快实验室管理体制的改革,优化资源,提高实验室的利用效率;二是要加快新老实习基地的建设,要建立一批有相当规模、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基地群;三是要形成有自身特色的文、理科实践基地;四是要加大大学生科研创新基地的建设。在软环境建设方面,主要是加快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要形成实践课程群,建设一批优秀实践教材。

在重视硬件建设的同时要切实提高实践教学队伍,特别是实验技术队伍的整体素质。一是要继续加强对现有实践教学队伍的培养提高,由人事处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制定实践教学队伍培养计划,要通过培训、进修、攻读学位等各种形式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二是要加大人才引进力度,要充分考虑高层次、高素质人才的引进,给予优惠条件;三是在职称评定时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单独评审;四是制定合理有效的岗位考评制度,加强对实践教学和管理人员的督查和考核;五是鼓励和引导实践教学和管理人员积极开展研究,不断提高他们的科研能力。

二、拓展实践教学内涵,构筑立体型实践教学体系

立体型实践教学体系,是一个以学校、学院、学科为三级管理层次,以教师、实验技术人员、学生为三个参与主体,以由教师指导为主,教师与学生互动性,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三个实践教学平台构成的,多方位的、综合性的实践教学系统。

1.以教师指导为主的实践教学平台。主要包括实验教学和实习教学两大部分,以公共课与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为主。⑴构建现代高等教育实验室体系,建成支撑学校教学与科研的基础平台。⑵以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的开设来推动实验教学改革,建立健全实验教学考评指标体系。⑶建立适合学校各专业实习的校内外实习教学基地、社会实践基地。

2.教师、学生互动性的实践教学平台。⑴加强毕业设计与毕业论文的指导。教师既要从选题、文献综述、毕业设计、论文撰写等环节加强指导,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与学实现真正的互动。⑵实行导师制。从大二第二个学期开始实行。⑶加强社会实践环节。社会实践可分为以下两阶段:基础教育阶段的社会实践以基础知识的应用为重点,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精神,使学生学会做事、做人;专业教育阶段的社会实践以专业知识的应用为重点,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本专业学科研究前沿动态和最新研究成果,并提高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的各类科研活动。

3.以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为主的实践教学平台。⑴充分发挥学生科研创新基金的作用。支持与指导学生从事科研创新活动,增加学生科研创新基金的额度,扩大学生参与面,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⑵构建大学生创新基地。进一步建设好数学建模实验室、电子设计实验室等,扶持以学生科研创新为核心的科技转化孵化器与科技开发基地的建设。⑶增设企业家课堂教育等形式,帮助筹措和设立各类投资与创业基金。⑷创办大学生创业中心。建立有关的创业中心,开展各类创业大赛活动,鼓励大学生在校期间创办各种公司,大力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增强学生的创业能力。

三、积极开展实践教学研究,有效推进实践教学改革

1.改革实践教学的内容与方法。一是要加快实践教学内容的更新,要根据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及学校改革的要求,修订实践教学大纲,加速教材建设,要及时把反映社会变革和科技进步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理论、新方法收进教材,反映到实践教学环节中去,要加大优秀教材的引进力度。二是要在课程体系构建和教材建设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实践教学手段和方法,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网上选课、网上授课、网上自行下载课件等多种形式从事实践教学,还可以通过E-mail、QQ等方式开展教学交流。

2.修订教学计划,调整实践教学进程,适当增加实践教学课时比。传统的教学计划往往对理论教学非常重视,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并不十分明确,为此,必须加快实践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改革。进一步整合课程和教学内容,按课程群设计实验、实习和课程设计,破除课程之间的“学科壁垒”,根据具体情况设计安排短学期。短学期主要安排实践教学环节,逐步提高实验课、实习、毕业实习和课外实践活动在整个人才培养计划中的比例,提高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效果。将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第三课堂有机结合,使实践教学内容全方位延伸。

3.积极开发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促使实验室开放。要改革实验室管理体制,在较大的范围内实现资源共享,以项目带动教师与学生进入到实验室来推动实验室的开放,学生参与的科研课题、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各类学科竞赛要以实验室为纽带,培养学生的自主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加强论文与设计环节的指导,确保综合训练效果

论文与设计环节包括学年论文、课程设计、毕业论文与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

课程设计(或学年论文、大作业)是使学生融会贯通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完成一个较完整的设计计算(或论述)过程,其目的在于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已学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培养学生全面分析、考虑问题的思想方式、工作方法以及计算、绘图和编写设计文件的能力。毕业论文与设计是整个专业教学过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对学生进行综合专业训练的最重要环节,是学生毕业和授予学士学位的主要依据。各学院应根据各专业自身特点制定详细的毕业论文(设计)教学基本要求。

五、加强实践教学管理,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实践教学各环节的规范化管理是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的基本前提,理顺管理体制,建立与完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建立一个完善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对于目前的实践教学改革来讲,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

1.立章建制,完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在制度的构建过程中要体现出学校与学院的不同管理要求,学校侧重于目标的管理,学院侧重于过程的管理。

2.多方合作,系统构建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对于在校内进行的实践教学可以通过督导、教学信息员和学生评教来进行监控。对于在校外进行的实践教学可以通过“双导师制”、“双主体”模式进行监控。

3.奖惩结合,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一方面,设立实践教学方面的奖励,对于在实践教学的教学、管理和改革研究方面有突出成绩的教师进行奖励。另一方面,实行工作绩效与职务聘任挂钩制度。把工作绩效作为职务评聘的重要标准,实施教学一票否决制,对于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经教学评定委员会评定为不合格的,不能参与当年度评优,推迟一年评高一级职称;对于在实践教学和管理中工作绩效特别突出的,可以获得破格晋升高一级职称的资格。工作绩效还应与奖金津贴相连,实行浮动津贴制。

参考文献:

[1]查珍等:《改革实验教学 培养复合型人才》,《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4.4。

[2]吴承越、张澄道:《德国教育与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云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6。

葛 海:江苏盐城师范学院教务处。

上一篇:当代大学生音乐行为的后现代倾向 下一篇:试论蔺相如的“德”与“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