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人才培养强化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

时间:2022-02-01 05:21:26

围绕人才培养强化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

摘 要:加强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是提高该课程实效性的重要途径。探索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的新思路,可以更好地完成人才培养目标。

关键词: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人才培养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简称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而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延伸,是整个思政课教学体系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中指出:要加强实践教学,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因此,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是高职院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环节。把握多方位的实践教学原则、开发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方式以及优化多层次的实践教学考评体系,成为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的新思路和新途径。

一、把握多方位的实践教学原则,使之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相一致

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高素质高技能人才”,而实践是高职教育的生命线,作为高职院校的思政理论课程,不可能脱离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改革的大环境,也不可能背离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而生存。但目前多数高职院校仅视思政课实践教学为辅助教学,要为理论教学服务,对其自身人才培养的思路并不清晰,无法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达成一致。因此,针对当前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计划性差、实效性弱以及流于形式的状况,通过把握多方位的实践教学原则,培养学生的基础素养和职业能力,达到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尤为必要。

(1)计划性原则。思政课实践教学应纳入教学计划和学院整体工作计划之中,要统筹安排,严格管理,与学生处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联系,共同完成实践教学的总任务,从而改变思政课实践教学无大纲、无计划、无实施保障的现状,在各部门的共同配合下,完成育人目标。

(2)主体性原则。学生永远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思政课实践教学要求树立学生主体意识,针对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文化层次和思想意识,选择适宜性的教学实践活动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鼓励支持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完成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调研,并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锻炼和自我发展的愿望,使学生能在实践中认真思考和充分体验,将所学理论知识切实转化为内在素质,使学生获得能力的提升,从而实现高职教育教学目的。

(3)实效性原则。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最忌形式化、虚空化,应注重挖掘实践教学内容,采取有效的教学形式,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情感体验、道德体验和职业体验,使学生能够把所学到的理论转化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可以针对社会需要用学校学到的知识服务社会,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会做人和缩短其社会化过程,让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在实践活动中落到实处。

(4)广泛性原则。实践教学的开展应注重广泛性和参与度,不能只限于在部分优秀的学生中进行。由于开展实践教学的资金、场所等资源的限制,很多实践教学都只能在部分学生中开展,不能惠及所有学生,因而也失去了实践教学的真正意义。因此,应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开发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方式,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实践中,提高自身的全面素养和技能。

二、开发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方式,使之与专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相一致

传统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内容主要是社会调查、参观历史遗迹和志愿者活动等,虽然也能够提高学生一定的实践能力,但存在参与度不高、效果不明显的特点,也与专业培养目标结合不够。目前在高职“校企合作”的发展方向下,如何将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方向与专业培养目标相结合还不够明晰,也无法针对专业需求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职业素质开拓实践教学。其实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与专业课教学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在人才培养目标上是一致的,二者最佳结合点在于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思政课实践教学侧重于职业精神的培养,提高学生职业素养,专业课教学侧重于职业技能的培养,教会学生具体的操作理论和实践。因此,通过对不同专业的调查研究,确定高职生的职业素质培养目标和要求,进而深入挖掘实践教学内容,同时通过与专业教学系的密切合作,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提供有效的基本素质训练和思想政治保证,顺应“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方向,不断创新实践教学模式以适应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例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可以开发职业情境模拟等实践活动。即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职业需求,通过在课堂上或实训基地进行职业情景模拟,如工作活动模拟、角色扮演法、现场作业法等方式,端正学生的职业态度,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了解职业的相关法律,同时根据模拟情景中的条件和线索进行大胆创新,应对事物进行灵活处理,探索新的解决同一问题的思路与方法。使学生动脑和动手有机结合,拓宽了原有知识层面的认知,提高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全员化、全程化的实践教学活动开发,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不仅使学生在以后专业课的学习上具备一定的理解力、分析力和信息的处理能力,还能够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和职业素养,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三、优化多层次的实践教学考核体系,使之与思政课的教学目标相一致

思政课实践教学目的在于鼓励学生参与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理性认知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和法制观念,使学生可以全面发展。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效果评价就是对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评判,对教学目标是否实现的评价。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考核要体现情感和态度、过程和方法、知识和能力三维目标,考核学生的参与性、合作性,以及学生在思想觉悟、道德意识、学习态度、法制纪律观念等方面的收获。因此,从多元化的考核评价主体和多角度的考核方式优化“思政课”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是实现思政课教学目标的根本保障。

(1)构建多元化的考核评价主体。思政课实践教学内容和载体的多方位特点,决定实践考核评价的主体不一定是思政课教师,可以综合听取班主任、辅导员、实训基地指导教师、社会实践单位、社会调查单位等部门的意见,形成对学生整个实践过程和实践成果的总体评价。学生参加思政课社会实践的活动情况不仅作为课程考核和成绩评定的重要内容,同时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考评体系,作为对大学生德育考评的重要指标,在学生党员发展、学生干部选拔和评优中成为重要考核依据,也可以作为毕业时就业推优的重要衡量指标。多元考核评价主体,不仅使学生的实践活动的每个环节得到了有效的引导和监督,也对学生的实践成果给予多方面的肯定,激励学生更好地参与实践活动。

(2)完善多角度的考核评价方式。思政课实践教学考核评价方式适合与否,直接影响实践效果,因此建立多角度的考核评价方式是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目前对学生实践活动的评价只注重社会实践总结、社会调查报告、实践课业等单一总结性评价,往往忽视了形成性评价,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过程、方式方法、实践的认知效果缺乏了解和考核,教学的主体和客体之间缺少交流和反馈,不能充分全面了解学生、评价学生,也不能很好地反映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因此,应建立健全完善的实践教学考评体系,多角度考核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态度、完成实践任务的过程、实践总结报告的质量等内容。

总之,探索和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是当前高职院校提高思政课实效性的关键点,通过实践教学原则的把握、内容的拓展和考核体系的健全,使思政课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接轨,达成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良性互动机制,进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相互支撑 ,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学俭,李永杰.试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的教学机

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4).

[2]刘复国.创建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探讨[N].光明日报,2004-

04-08.

[3]黎红,李志旭.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资源开发与整

合的必要性和途径[J].法制与社会,2008(5).

(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上一篇:校外德育活动的背景、立场与原则 下一篇:学生自主管理的校本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