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学习现状的成因分析及其对策

时间:2022-06-16 02:52:59

初中数学学习现状的成因分析及其对策

摘要 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厌学”的现象普遍存在,这对农村数学教师是一个严峻的挑战。本文对农村数学教育现状及形成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并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提出了部分教育对策。

关键词 农村 学习现状 成因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8-0019-02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却越来越难教。数学教师经常面临这样的情况:讲了多遍的问题,学生还是一知半解;7年级学完了,还有相当多的同学不会进行有理数的计算;作业照抄同学,应付了事;随着年龄增长,这种现象更为突出,学生的数学成绩呈现“葫芦状”状态,两极分化极其严重,厌学的比例越来越大。所以在农村初中,数学成了一门薄弱的学科,教学质量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一、成因分析

1.知识准备不足。这是指学生在学习新知前的原认知结构存在缺陷。目前我们当地农村小学的数学教学普片存在死记硬背和题海战术,考试前背一背、记一记就能考高分,学生的数学思维、认知结构严重缺失。数学认知结构就是学生头脑里的数学结论性知识、方法、思维及观念按照自己理解的深广度结合自己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联想等认知特点组合成的一个具有有机联系和内部规律的有序系统。布鲁姆的学习理论告诉我们,即使最简单的学习,也必须以学生过去的学习或经验为基础。知识的准备不足成了厌学的第一座大山。

2.学习动机不强。家长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由于社会现实中工作难找,读书花费大,农村家长在生活中的言行会有意无意给学生造成“读书无用论”。一些家长甚至灌输子女的是“学那么多干什么,会写名字懂得加减乘除就足矣”。在这种“读书无用论”的灌输下,学生也就逐渐对学习产生了厌倦心理,从而对读书失去兴趣。好多学生到校只是为完成义务教育,等着上免费的职中,没有更多追求。家长也是听之任之,这是当前最主要的原因。

3.家庭环境影响着子女。(1)不从自己的子女实际出动性,为其今后的语文学习奠定了夯实的基础。所以,“字理识字”作为汉字教学的方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大力宣传并使用,不仅可以再课堂教学中运用,在实际的日常生活中也可以运用。“字理识字”的汉字学习法在语文学习中占据一定的地位,具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发,期望值过高;关心倍至,方法失当,或过于严苛,或过于娇宠,使学生的学习处于不安,产生恐惧感;(2)只关心结果,不关心过程,平时放任自流,到时怨天尤人;(3)自身文化太低,子女的学习行为无法监控。

4.数学教师的素质对学生数学素质起着决定作用的因素。(1)教师的专业水平较差,教学水平低下,上课呆板无趣,无法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2)教师本身的心理不健康,教学态度不端正,致使学生讨厌老师,甚至厌恶数学课;产生厌学的外因除上述两条外,还有诸如班级、学校、社会环境等因素。

二、对策及方法

(一)建立良好的情感准备作为基础

1.培养师生良好情感是转化的突破口

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教学过程不仅仅是一种认识活动的过程,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这就需要建立一种温馨的师生情谊。在课堂上,教师要站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用真诚、友善的态度与学生进行交流,从而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充分信任学生,营造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避免出现打击、挖苦学生的言行。

2.树立学习自信心,培养习惯,激发学习动机

(1)帮助学生逐步树立学习自信心,在课堂上给他们表现的机会,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任务,肯定自我。

(2)利用好奇心。初中生一般好奇心均较强,面对数学学习困难,学生常因过去挫折而无所为或一瞬即逝,这时需要从外部激发,教师应充分发挥数学魅力,让他们体验数学世界的奇妙性,激发其好奇心。

(3)培养兴趣。兴趣是一种强烈而持久的动机,在某种意义上讲,是好奇心的延续和发展,唯有热爱,才能主动长久参与。

(4)厌学学生一般都存在学习习惯不良的情况。教师应从日常学习中有目的地培养、纠正他们预习、听课、记笔记、复习的习惯,使他们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二)改善认知结构是提高数学困难生水平的根本出路

1.注重知识结构的完善

在每堂课前就本课新知所需应用的原认知结构中应提取的部分对学生进行学情分析,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相应的练习,进行完善补充,通过这种完善,为他们搭建阶梯,扫除了一部分障碍,降低了学习新知识难度,提高了学生上新课时的注意力和投入程度,从而达到让学生较好地掌握新知的目的。

2.注重基本能力训练

厌学学生中一部分的计算、记忆、再现能力等都较弱。往往要进行分析,专门设计进行训练。以计算能力为例,厌学学生一般计算能力较差,教师可采用低起点、小步子、多台阶、分层教学、严格管理等,反复训练,逐步提高。

3.注重思想方法观念的渗透和体系的构建

(1)要善于引导学生寻找新旧知学习的联系点

新旧知识和经验之间都存在着联系,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来引导学生揭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让他们有踮起脚尖摘苹果的感觉,从而在逐步的积累中获得进步。

(2)重视知识的发生过程

农村小学数学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结论,而往往忽视了知识的发生过程。学生往往只是记住了概念、公式、定理,而不会灵活运用。因此,在教学中让学生了解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有利于学生形成系统化的认知结构,同时可以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材要适当处理

教材是普遍性的东西,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和自己的体会在内容上增删、移动,在组合上进行加工,把不利于学生理解的例子处理成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例子。如:七年级上册有理数这一章足球比赛中的净胜球问题,农村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如果换成温度问题他们则较好理解。

(4)重视解题模式的建立和识别

学生的解题总是先模仿再逐步理解,数学厌学学生解题时常常不知怎么办,弄不清该用哪个知识去解决,所以教师教学时应注意帮助他们学会利用解题模式来解题。首先解决他们分析能力不足的状况,再通过一定的训练巩固来解决这一问题。

上一篇:山区初中数学教学中差生的转化之我见 下一篇:浅析新课改中存在的不良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