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中学困生的转化问题探讨

时间:2022-06-16 02:30:55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困生的转化问题探讨

学困生转化,是每一个教师既头痛又棘手却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根据北师大版初中物理教材特点提醒教师及时防差,应用教育心理学“期待效应”和“赏识教育”的原理和方法,不失时机地帮助学困生建立自信,给他们创造展示自己长处、闪光点和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引导学困生走上自立、自强的健康成长之路。

物理学困生转化期待效应自信事实表明,如果没有很好的、坚持做到的转化措施,随着学习过程的拉长和难度的加大,这些原本不太差的学生会越来越差,跟班上其他同学的差距越来越大,学习态度、学习品质、学习能力、自信程度都是呈下降趋势。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凡是智力发展上没有病态偏向的孩子,毫无例外地都可以顺利获得中等教育,不及格和留级现象是教学工作差的后果。”作为物理教师,防止学困生成为过差生是义不容辞的工作,帮助学困生成长更能凸显教育的功能和力量,所以学困生的转化,是我们教师的一个不可忽视的艰巨任务。

要做好转差工作,须先通过教育心理学原理发现学困生的“困惑”和差距所在,而后方可打开心结,“对症”下药。通过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关注学生的生理、心理状况,帮助学困生树立自立自强的信心;需要利用好课堂教学这一主要渠道,用行之有效的措施,有的放矢、不失时机、坚持不懈地去做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一、唤起学困生的学习热情

学困生通常都会表现出缺乏自信的消极心理状态,因此在转化学困生时,教师要善于运用情感原理,唤起学困生的学习热情。首先,教师要有正确的教育思想,要树立“没有差生,只有差异”“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的教育理念,这样,在学生犯错误或学习暂时落后时,教师才不会一味指责学生。其次,在课堂上教师要多以亲切鼓励的话语增进师生感情,鼓励学生前进。当学困生没有答上一个简单的问题而感到焦虑不安时,教师和蔼地对他说“请坐下”,话里就蕴含着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学生会从心里感受到老师对他的爱护。老师说“我们再来分析一下,好吗”,这种商量的口吻体现了师生之间民主平等的关系。“试一试,老师相信你肯定行的”“你真棒”诸如此类的话语充满了教师对学生的信任,能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最后,当学困生在学习上老犯错误时,教师不能都是责怪学生,也要找找自身的原因,检查自己的教学工作有没有不当之处,同时可利用作业批改来激励学困生,使他们认识到,通过自己的努力是可以做好的,从而唤起他们的学习热情。

二、用期待效应,防破罐破摔

好学生的成长有老师的功劳,差学生的形成也一定有老师的“功劳”。对于更多的学困生来说,大都存在自卑感、失落感、缺乏自信,孤独、烦恼又不便诉说。他们更加渴望得到关怀、同情、理解和尊重。不要说冷眼相待,讽刺挖苦,有时教师无心的一句话可能就会伤害到他的脆弱的自尊和自信,损伤他们已经很小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对待学习更加悲观、消极。所以只是想要保护学困生脆弱的自尊心还不够,更要防止他们自暴自弃、破罐破摔,一定要期望他们向好的方向发展,一定要不失时机地给他们好的期待,一定要让他们怀揣自己努力也能学好的信念。有人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批评指责只能使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产生自卑心理,学生会出乎意料的向着你所说的方向发展。当然,不是学生愿意这样做,是他的潜意识引导他这样去做。因为,你说他差,他在潜意识里就会认为自己是个差学生,也就按照差学生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结果就是――他会越来越差;你说他笨,他在潜意识里就会认为自己是个笨学生,在学习中就会觉得脑子不够用,结果就是――他会越来越笨;反之,他可能会越来越好、越来越聪明。心理学上的“罗森・塔尔效应”用权威的谎言实验,创设了著名的“期待效应”,期待效应的核心是“给期待对象以特别的关注与喜爱(通过暗示或明示),并以此来刺激引起期待对象的积极的行为反应,进而达到预期的目的。”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期待学困生会学好的前提是,我们要给自己学困生会学好的心理暗示,我们给学困生正面的、积极的期待之前,需要我们自己给自己正面的、积极的心理暗示。否则很多时候,我们自觉不自觉的在反面运用期待效应,制造了学困生、坏学生。

三、从各个方面对“学困生”进行激发学习兴趣的教育

1.以名人学习的曲折经历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结合课本内容,向学生介绍一些大科学家学习的曲折经历,如爱迪生曾被学校教师一致认为智商太差,不是读书的料,他在班上读书不到3个月就被学校教师劝退,他失学后通过自学最终成了发明大王。又如,爱因斯坦读小学时的成绩很糟糕,被同学戏称为“憨直农夫”,但是经过不懈的努力他成功了。我们有些同学,虽然现在成绩很差,但将来说不定你就是“爱迪生”,是“爱因斯坦”,但要成功是要付出艰苦努力的。

2.重视实验课教学,以一些典型有趣的实验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在物理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多动手做实验,引导学生做一些有趣的实验,如在上光学前可布置学生下去观察“插入水中的筷子”“隔着水滴看字”等有趣的实验:插入水中的筷子,看上去是弯的;把水滴放到透明塑料纸上,看书上的小字,会看到书上的字变大。学生看到这些奇怪的现象后,即使是“学困生”也会有好奇心进而带着追根究底的心情去看书,去找原因,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3.精心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困生”学习的兴趣

情境不仅是“一种刺激”,而是教学目标相应的知识活动。在教师语言的启迪下,使学生置身于特定的心理场景,如临其境,能激发学生有情感地主动参与学习。如在讲“摩擦”时,可让学生回忆在家拉手推车,同样重的车走在水泥路上和土路上的感觉、用力情况,找出用力不同的原因;拉重车和轻车的用力情况,找出用力不同的原因,从而引导学生分析出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这样“学困生”也会主动参与讨论,因为他有生活体验,现象直观,结果易得。

四、针对学困生的个体差异进行一对一的辅导

由于个体的知识、智力水平等因素不同,因而学困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也存在差异。另外,在物理教学中,由性别引起的个体差异也值得重视。这些差异通常表现为男生物理成绩普遍优于女生,女生学习物理普遍感到吃力。针对这些个体差异,教师在课后要对学困生进行一对一的辅导。

例如,有的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感到比较困难,这就说明这些学生的抽象思维水平比较低。教师在课后应把这些概念借助实物演示来描述,再让学生以自己的语言把概念复述出来,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又如,有的学生识图能力较差或者容易出现计算错误等,教师就要结合实际,根据学生的特点,找出最合理的解决方案,帮助学困生克服学习的弱点。

学困生的转化需要长期的努力,只要我们教师对学生充满爱心,勇于探索和实践,善于总结和反思,一定能让学困生走出学习的困境,向优秀生转化。

上一篇:浅谈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 下一篇:现代信息技术与体育教育的合理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