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聋生语言交流习惯的培养

时间:2022-06-16 10:36:10

浅谈聋生语言交流习惯的培养

聋生由于先天生理缺陷,导致其在认知过程中难以养成良好的语言交流习惯,手语表达混乱,书面语表达错误较多。儿童心理学家朱智贤教授认为:“习惯是人在一定情境下自动化的去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或倾向,习惯具有简单、自然、后天性、可变性和情境性等特点”。所以聋生的语言交流习惯也是可变的,是可以逐步培养的。在校聋生与老师和聋生之间的交流,一般主要使用手语,书面语主要用于与健听人群的交流。聋生的日常手语多以形示意,就是同一个手势,不同的人也会理解成不同的意思。聋生使用手语交流时几乎不使用完整的句子,常使用词和短语,导致他们对句子结构认知不深,手语不能与书面语一一对应,交流时常常出错。中年级的聋生已经掌握了上千个常用句子,作为聋教工作者,应该牢牢抓住中年级聋生语言交流沟通的关键期,多对聋生进行书面语训练,严格要求聋生手语表达方式,遵循书面语表_规则,让手语和书面语相辅相成,为高年级写作做好准备,同时也为聋生与健听人群顺利交流奠定基础。具体说来,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以语导文,引导聋生用口语主导书面语

书面语是用文字的形式来传递人与人之间的思想、感情、观点等信息,是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的。聋生口语能力的丧失和障碍,严重影响了聋生口语能力的提高。因此,聋教教学中,必须注重发展他们的口语能力,以语导文,唯有如此,才能有效防止聋生出现字词颠倒的通病。发展聋生口语能力,离不开各学科的通力合作,各学科的聋教教师在课堂上都应充分调动学生口语表达的积极性,注重培养学生养成“读”、“说”的习惯。聋生在进行口语表达的同时,教师应及时启发他们的语言思维,可以采用“提问”或“提示短语”等方法,让学生进行思考并表达,避免思维呆板。语言思维一旦变得活跃起来,书面语的表达便不再是难题。

二、勤于练笔,提升聋生观察能力

中年级的聋生语文教学常规中必须有“每天一日记”的训练,教育引导学生坚持每天写生活日记,训练和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洞察能力,鼓励学生把每天发生的事情记录下来。对日记的内容要求至少一句话,可以写每天看到的,也可以写每天想到的,只要符合书面语的表达规则。坚持写日记尤其能培养聋生对书面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从而让聋生尽快掌握书面语,促进聋生养成良好的语言交流习惯。

三、课课必背,注重培养聋生识记能力

如,在教学《小八路》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聋生边看插图边背诵课文:身穿军装,头戴军帽,脚穿草鞋,胳膊上还有臂章;他坐在石头上,眼睛看着摊在膝盖上的小本子。这样教学,学生不但记住了课文内容,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识记能力。大量的语言积累,可以帮助聋生储备丰富的语言交流素材。

四、因势利导,营造聋生语言交流环境

例如,可在恰当的地方设置提示语:请不要随地吐痰、请爱护花草、上下楼梯靠右走、小草也有生命等等。教育引导聋生牢记一日常规:早晨先做什么?再做什么?中午干什么?晚自习干什么?一日三餐吃了什么……将日常生活所看、所知形成文字,引导学生学习运用,让聋生在校生活处处都能学到语言文字,让这些语言文字对他们掌握良好的交流技巧产生积极的影响。聋生的语言体现多元化,有手语、书面语、口语。手语帮助聋生学习学会交流,口语发展思维,书面语可以让聋生获取更多的信息、掌握更多的知识,更好地与各类人群进行交流。

五、强化交流,积极创造语言实践机会

其实,聋生和所有健听人群一样,他们也渴望与人交流,渴望在交流中获得知识。课堂是聋生学习语言的主阵地,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手语规范化表述,以标准的手语将一句话完整准确地表述出来,传授给学生正常的语言结构关系,以便于学生模仿;此外,课堂中还要注意多给聋生表达机会,充分调动聋生学习语言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给他们充足的时间思考和发言;聋生在语言交流中出现了偏差,教师要积极引导,指导他们养成良好的手语、口语表达习惯,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总之,聋生良好语言交流习惯的养成,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聋生作为特殊的群体,为了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我们要不断探索总结,不断创新,强化语言的表达功能,让聋生在不断学习、实践中养成良好的语言表达习惯。

作者单位 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特殊教育学校

上一篇:让学生的个性在物理探究中得到 下一篇:咬定青山,立根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