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古诗词阅读题与古诗词鉴赏教学

时间:2022-06-16 10:04:43

高考语文古诗词阅读题与古诗词鉴赏教学

古诗词阅读是近些年来高考必考题之一,属于鉴赏评价能力范围。考试说明从两个方面规定了考试内容:一是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二是评价作者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古诗词鉴赏实际上就是对诗词的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加以赏析。一般来说,先形式后内容,由浅入深。在高考的考查中,语言层面我们需要重点分析以下几个方面。

1.析炼字

我们鉴赏古诗的语言,就是认真品味那些言近旨远、字简意丰的词语,真正理解它们的情致理趣。在分析“炼字”时我们应特别关注动词和形容词。

(1)分析“炼动词”

如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诗人在东篱下采菊,不经意间与南山相视,表现了诗人悠然恬淡的隐逸生活。如果换成“望”则表示诗人主动去看,那就索然无味了。

(2)分析“炼形容词”

①单用。如“梦魂欲度苍茫去,怕梦轻还被愁遮”(周密,《高阳台・寄越中诸友》),“轻”描摹“梦魂”,化无形为有形。

②对用。如“乡梦窄,水天宽”(《鹧鸪天・化度寺》),“窄”对“宽”,写出了思乡不得之悲哀。

③叠用。形容词叠用作用有二,一是韵律感,一是强调。如“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王维,《积雨辋川庄作》),“漠漠”、“阴阴”摹景之神,音调抑扬。

2.品风格

由于诗人的风格和诗歌要表达的内容的不同,诗歌的语言也有各自不同的风格。我们在鉴赏古诗时要仔细的品味。

(1)生动精练

如“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独”既有“孤独”之意,又有“孤傲”之骨;既表达了沉寂清冷的生活氛围,又表现了诗人傲岸卓立的情操。

(2)含蓄深味

如“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表面上写野草闲花、夕阳西下,燕子飞入百姓人家这些景象,但实际上诗人通过这些景象抒发了世事变迁的慨叹。

(3)清新明丽

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四句写了四种景色,有动有静,色彩明丽,语言清新生动。

(4)平淡质朴

须注意平淡不等于简陋和寒碜,它是用语上返璞归真,体现了作家的真功夫。如孟浩然的《过故人庄》,贺知章的《回乡偶书》等等。

(5)绚丽多彩

如“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色彩缤纷,景象绮丽,想象奇幻。

(6)豪迈激越

如“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李白,《塞下曲》),慷慨激越,豪放壮美。

(7)沉郁顿挫

如“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国难家愁、羁旅多病,但悲苦中昂扬着一种奋争的精神。

3.对应考点解说

(1)炼字型鉴赏题

如何解答炼字型试题?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

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以2009年四川卷高考题为例: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请谈谈这首诗前两句中“入”字和“摩”字的表达效果。

答题步骤:第一步,指出该字,或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第二步,简要分析: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或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什么感情。

答案示例:“入”字表现出河的生气,“摩”字突出了山的高峻。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祖国山河的壮丽,饱含热爱之情。

(2)语言鉴赏题

这种类型设题方式是:①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什么特色?②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其答题思路是:①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②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③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题格式是:总体评价+结合字句分析形式和内容上的艺术效果+所表现的诗人的感情。

例如诗歌:

春怨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此诗语言特点是平实自然,口语化。“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平实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这样就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再如2008年北京卷: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顾炎武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离怀消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一般认为顾炎武的诗风接近杜甫。请指出顾炎武这首诗的风格特征,并作简要分析。

这里“相近”是提示语,要耐心揣摩。

答案:①风格特征:沉郁悲怆或深沉涨重。②简要分析:这首诗把深沉的爱国情怀与自己的人生遭际、眼前的具体情境紧密结合在一起,熔铸为凝练精纯的诗句,形成了沉郁、凝重的风格。(意思接近即可)

4.要掌握常见的鉴赏方法

诗的语言是经过诗人锤炼的。“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贾岛),“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卢延让)。因此,鉴赏诗歌就得感知妙语,从关键词入手。高考题也多从关键词设题。有一类题要求考生找出诗中的关键词并加以分析。如2003年全国卷设题: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个字?为什么?2004年高考福建卷设题:请从三、四句(“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另有一类是要求考生赏析关键词,如2004年高考浙江卷设题:古典诗词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空”(“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李白,《菩萨蛮》)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2004年高考湖北卷设题:此诗第二联“潮平两岸失”(王湾,《次北固山下》),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阔”,你觉得“失”与“阔”哪个字更好?为什么?从以上设题看来,学生平时读诗应对诗人锤炼的词语多多品味。

上一篇:新课程下高考化学实验题分析与启示 下一篇:高中英语书面表达题夺高分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