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教材古文注释问题

时间:2022-06-16 08:11:16

浅谈初中语文教材古文注释问题

摘要:古文也叫文言文是中学语文教材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提高学生对传统文献的阅读能力。当前语文教学的主要载体是课本,课本是由多方面的因素构成的,而注释就是其中一项重要的构成要素,与语文课本共同承担着知识传授与教学的任务。注释是帮助学生阅读课文的工具,同时也是学生应当掌握和学习的内容。然而,现行教材(人教版)书下注释却有部分内容值得商榷......关键词:语文教材;古文;注释【中图分类号】G633.3初中语文新课标指出: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同时,就现阶段中考试题来看,古文书下注释也是一项重要的考查内容。然而,现行教材(人教版)书下注释却有部分内容值得商榷,给学生的学习和老师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扰。本文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部分内容提出商榷,希望能得到教材编写部门的重视。

问题举例:

1.《伤仲永》

在王安石的《伤仲永》一文中,对"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中"泯"字的解释,把"泯"解释成了"完全"。而对全句的翻译则为:"才能完全消失,如同常人。"然而"泯",在古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消失",并没有"完全"的意思。而且结合全句及全文的意思,作者要强调的是仲永才能的消失,"然"在此处可以翻译为"......的样子",按课文注释中对"泯"字的解释,"泯然"应解释为"完全的样子"这显然是说不通的。因此,"泯"只能解释成"消失"不能解释成"完全"。

同样在本文中,把"贤于材人"的"贤"解释成了"胜过、超过",其实"胜过、超过"应是"贤于"二字的合解。单独的"贤"应是形容词。

2.《木兰诗》

在《木兰诗》一文中,对"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中"思"和"忆"的注解。课文注释为:"何所思:想什么。""忆:思念。"这样的注解过于肤浅,且使整个意思显得嗦、含混。这四句诗用了两个复沓手法。前两句是父母所问:女儿啊,你叹息什么?是不是有了儿女心事了?后两句是木兰回答:爷娘啊,女儿可不是有什么儿女心事啦。"在这种铺垫的基础上,自然引出了下文写木兰的叹息,突出了木兰"昨夜见军帖"、为父年迈弟年幼而自己身为女子而叹息,为能不能替父从军而忧虑了。基于上述考虑,这两个词的注解,应该是:"思、忆:同义,指男女情爱之事。"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一句,很多年来不少人大都按语文课本的注释讲解为:"据说,提着兔子的耳朵悬在半空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辨认。"它们既然容易辨认,但联系下文"双兔傍地走,安能辩我是雌雄?"岂不显得互相矛盾?实际上这里作者为了简练含蓄采用互文的手法,雄兔举脚扑朔而双眼迷离;雌兔双眼迷离而举脚扑朔,意思是雄兔和雌兔脚都扑朔,眼都迷离。正因为如此,所以两兔跑着的时候就分不出雄雌来。

3.《桃花源记》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一文中,"落英缤纷"中"落英"一词,书下的注释为"落花。一说,初开的花。""意象"的概念萌生于汉代,发展于晋代,是说内在的抽象的心意(意)源于内心并借助于外在的具体的物象(象)来表达。《桃花源记》是《桃花源》诗前的序文,作者借这一虚构的美景来委婉曲折地展示作者的美好理想。作为诗文大家,陶渊明截取的生活景象不可能是颓废伤感的"落花",而应是蕴含美好的初蕾,即"初开的花",这才吻合作者的心境,以"象"达"意"。且已有研究者指出,屈原的"夕餐秋菊之落英"(《离骚》)中的"落英",它的意思是初始的也即刚绽开的鲜嫩。因此,应将"落英"一词的书下注释改为"初开的花。一说,落花。"

4.《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一文中,"曾不吝情去留"一句,书下注释对"吝情"的解释是"舍不得",此说一是没解释清楚"吝"的意思,二是和全句也不谐调。如将"吝"解释为"感到为难",却很好。"吝情"是"感到难为情"之意,"不吝情"是"不感到难为情"。全句应是省略句"曾不吝情(于)去留","去"是离开;"留"是留下、留宿。去留,是偏义词,意思是去,离开。全句的意思是"对离开一点也不感到难为情",来表现五柳先生态度率真,来了就喝酒,喝完就走。

5.《岳阳楼记》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一文中,"浮光跃金"一句,书下注释为"波动的光闪着金色。"把"金"理解为"金色"。从表达的角度看,"浮光跃金"与"静影沉璧"是一组对偶句,"金"与"璧"词性应相同,该是名词。"静影沉璧"是比喻句,是"静影如沉璧",那么"浮光跃金"也应是比喻句,是"浮光如跃金"之意。不论从具体语言环境还是生活实际,"金"应理解为"金子","浮光跃金"应注释为"水面上浮动的月光像跃动在湖面的金子"

再如,本文中"岸芷汀兰"一句,书下的注释为"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兰花"这句话运用的是互文的修辞方法。互文在文言文中较为常见。这类句子,在内容上前后互相补充,常常可以收到言简意赅的效果。翻译时,应前后句互为补充,否则就把意思理解错了。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岳阳楼记》)原意本是"不因有外物环境和自己遭遇的好坏而高兴或悲伤",这里的"喜",不仅指"物",同时也指"己",悲不仅指"己",也指"物"。同理,"岸芷汀兰"的"岸"不仅有"芷",也有"兰";"汀"不仅有"兰",还有"芷"。全句的注释应为"岸上、小洲上的小草和兰花。"

6.《与朱元思书》

在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一文中,"甚箭"一句,书下的注释为"甚于箭,比箭还快。"意思是正确了,但容易给读者以误导,把"甚"解释为"甚于"或"比......快",其实"甚"的意思是"厉害、严重"(《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甚箭"是"甚于箭"的省略语,"于"用于形容词后,表比较,意思是(水速)比箭还厉害,可理解为"比箭还快"。书下的注释应改为"甚(于)箭,比箭还快。"

上一篇: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的几点看法 下一篇: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