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养老模式研究综述

时间:2022-06-16 08:02:14

居家养老模式研究综述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现象俨然成为我们必须面对与解决的社会现实问题。居家养老作为应对老龄化的有效模式,已经得到越来越多专家学者的认同。通过对居家养老相关概念的梳理,阐述居家养老的内容、特征以及现实优势,为众多理论研究者与实践工作者提供进一步的探讨。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 居家养老 模式研究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家庭养老

家庭是以婚姻和血缘为纽带的人类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成员包括父母、子女和其他共同生活的亲属。家庭养老符合我国传统的家庭伦理价值取向,是我国养老保障体系中最主要的养老方式。为使老年人能在家中安度晚年,老年人通常是由其配偶、子女或其他亲属赡养。赡养的内容包括物质经济支援、日常生活照料、精神慰藉与支持等。

(二)机构养老

机构养老指老年人通过定期缴纳一定费用,获得由专门机构提供的饮食起居、生活护理、健康照料及文娱活动等综合性专业服务的养老方式。机构养老主要分为福利机构养老和老年公寓养老。福利机构养老,是由政府出资兴建,主要是针对农村人口中的“五保”老年人、城镇人口中的“三无”老年人所创办的敬老院;老年公寓养老,大多由个人出资兴建,是针对福利机构养老以外的其他不住家的老年人所创办的老年公寓、托老所、养老院等。多层次的养老机构可以满足不同群体老年人对养老的需求,在养老体系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社区养老

社区养老来源于西方的社区照顾理论,是指老年人在家中居住生活,社区通过科学的组织管理向老年人提供各项服务以实现养老目标的养老方式。它是以家庭养老为主,社区机构养老为辅,在为居家老年人照料服务方面,又以上门服务为主,托老所服务为辅的整合社会各方力量的养老模式。[王海燕.发展城市社区养老应对人口老龄化.[J].理论学刊,2002.5.]社区养老不等同于家庭养老,而是社区中的在家养老;社区养老也不等同于社会养老,而是在社区中引入机构养老中的服务,实行社区的在家养老,它是家庭养老的一种变形,也是社会养老的一种变通。社区养老是政府、和非营利组织和其他组织机构在老年人所在的社区成立养老服务机构,执行福利性的非盈利运作模式,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各项服务。

(四)居家养老

居家养老主要强调以家庭养老为主,社会养老为辅。这种养老模式就是要努力积极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组合成一个最符合老年人意愿和最有利于保持和加强老年人自立能力的,一个最有效的和一个最切实可行的养老保障体系。旨在建立一个最有利于社会持续发展的养老模式,最终形成一个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养老服务网络为,以养老制度为保障的居家养老体系。”[陈人亚.家庭养老问题探讨.[J].航天工业管理,1998.9.]居家养老就是使老年人日常生活居住在家中,在享受来自家庭方面照顾的同时,又可得到由社区提供的家庭所无法供给各种多样化和专业化的帮助和服务。其服务既包括物质生活方面的需求,如衣食住行医;同时也包含精神情感方面的需求,如文化娱乐、心灵沟通等。

二、居家养老服务的内容

根据老年人不同需求,各地所实施的居家养老服务的内容各有不同,总体来讲,居家养老服务主要包括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经济供养。在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中,主要由子女或者其他和老年人共同生活的亲属来承担老年人经济供养方面的责任;在社会化的养老模式中,老年人经济供养则主要是由社会承担;而在居家养老模式中,老年人的经济供养主体却是多元的,包括家庭、政府、社会和其他非政府组织或机构。目前,城市老年人绝大多数都享受有养老保险,可以用养老金购买居家养老服务,不足部分可由政府或者子女亲属补助,对有特别困难的老年人政府将提供的低偿或无偿的帮助。

(二)生活照料。老年人居住在自己家中,可以享受到来自子女或其他共同生活亲属的照顾,也可以选择由居家养老服务机构为其提供服务。生活照料方面的服务内容一般分为人户服务和服务机构日托服务,如提供就餐、洗衣、理发、生活护理照料、医疗服务等等日常服务。

(三)精神慰藉。老年人离退休后,由于社会角色的转换,老年人会觉得自己因劳动能力的缺少而不受尊重,往往容易出现不愿与人交往、性情孤僻等不正常的心理状态,影响了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因此,居家养老服务中通过聊天谈心、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开办老年大学等消除老年人的寂寞情绪,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使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得到不断的充实。

三、居家养老服务的特征

(一)准公共产品

居家养老是使老年人日常生活居住在家中,在享受来自家庭方面照顾的同时,又可得到由社区提供的家庭所无法供给各种多样化和专业化的帮助和服务。作为一项社会福利,居家养老服务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具体表现在:居家养老的文化娱乐活动、公共服务设施的消费都是共同进行、集体消费的,它的效用无法在老年人之间进行分割。因此,居家养老服务在这一因素上具有非排他性;居家养老服务属于一种社会福利行为,竞争市场不可能自发地提供居家养老服务,故居家养老服务具有非竞争性。但是,居家养老服务也不是完全的公共产品,它的服务内容还包括针对个人的生活起居照料、医疗康复、文化素养建设等个性化服务。对老年人来说,其所获得的效用和利益只属于他个人所有,效用是可分的,属于私人产品的特性,在此点上居家养老服务具有排他性。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给家庭、社区带来快乐和谐的生活环境,对整个社区的稳定发展有大有益处。因此,居家养老服务又具有利益的外溢性,是一种准公共产品。

(二)政府主导,参与主体多元化

在居家养老的服务供给主体中,政府有责任制定完善、可行的居家养老政策制度,加大资金投入,合理调配、整合各类资源,加强对社会支持行为的鼓励、规范与引导,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在具体的运作管理中,应该引入市场公平竞争机制,资源配置最优化,将非政府组织、企事业单位、各类慈善组织、社区、志愿者队伍引入至服务供给队伍中,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共同为居家养老服务提供多元的物质支撑和精神支持。

(三)服务以老年人的需求为导向。相对于服务照顾内容程序化的机构养老而言,居家养老服务提倡服务人性化,以满足老年人的实际养老需求为导向,通过从社会网络汲取各种资源提供多样化、专业化的服务,使老年人的真正需求得到满足。在服务内容的选择上,老年人拥有充分的自主选择权,老年人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和服务需求程度选择上门服务或者到社区中的居家养老服务机构中享受自己所需的服务。

四、居家养老服务在我国施行的现实优势

同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和现代的机构养老模式相比较,居家养老服务具有无法取代的优越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符合老年人的情感和心理需求。老年人对自己长期生活的环境有着深深的依赖感和安全感,老年人都希望自己的晚年能

同自己的亲人生活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居家养老服务不仅可以使老年人在家里得到亲人的赡养,还可以享受到来自社区养老机构提供的各项养老服务,让老年人感受到心灵上的关怀、满足以及享受到生活上无微不至地照料。这是机构养老所无法做到的。

(二)有效利用社区优势资源。由于我国家庭养老功能的不断弱化,全部由子女承担养老责任已变得不太合乎实际。社区是老年人的聚居地,是老年人的主要生活空间和活动场所。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和身体的逐渐衰老,老年人对社区服务的需求逐渐增加,对社区的依附性越来越强。以社区为依托,充分挖掘和利用社区的各种资源,调配社区内的志愿者队伍、非盈利组织,企事业单位等多方力量,合力开展各项居家养老服务,不仅能解决老年人的实际困难,有效缓解子女的供老压力,还能将社区闲散的下岗人员组织到为老服务队伍中,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有效地整合和利用社区的各类优势资源。

(三)拓宽养老服务内容。居家养老服务主要是为老年人提供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三个方面的服务。其中的生活照料包括日托式的站点服务,老年人白天可以在养老服务站点享受日托服务,如就餐、洗衣、理发、文娱活动等日常服务;老年人也可以选择让为老服务人员入户服务,如清扫房间,生活护理照料,陪同就医,配药,陪同聊天等等。在精神慰藉方面,将社区、街道、服务机构作为开展服务的阵地,组织各项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同时利用志愿者队伍资源,陪同老年人聊天、学习,鼓励老年人到老年大学继续学习,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减轻老年人的孤独感和寂寞情绪,感受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四)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根据老年人的经济条件状况,居家养老服务的获得形式分为有偿、低偿和无偿服务。对于经济情况较为宽裕且未到达政府补贴条件的老年群体,需要花费一定的费用,通过有偿购买形式获得养老服务。面对我国存在巨大潜在需求的养老市场,势必会吸进更多的组织和个人加入到养老服务产业中,这样也就促进了我国第三产业即服务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章晓懿,杨培源.城市居家养老评估指标体系的探索[M].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总社,2007.

[2]陈功.我国养老方式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

社,2003.

[3]夏学銮.社区照顾的理论、政策与实践[M].北京:北京大

学出版社,1996.

[4]王海燕.发展城市社区养老应对人口老龄化[J].理论学

刊,2002,(5).

[5]陈人亚.家庭养老问题探讨[J].航天工业管理,1998.

上一篇:我国城市房屋拆迁中的利益博及对策建议 下一篇: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