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流程设计与互动分析

时间:2022-06-16 07:29:32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流程设计与互动分析

无效的“热闹”引起的思考

学习是“三位一体”的活动,即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与客观知识、同伴和自我进行深入互动。在“热闹”的化学实验课上,学生关注和互动的对象主要是各种新奇的实验装置,学生与客观知识(如化学概念、实验规则、操作步骤等)没有有效的互动,与同伴的互动虽然很多,但多为浅层次的人际交往,与化学无关,更遑论与自我反思交互了。

调整教学流程,保证实验教学效果

为了把低效甚至无效的“热闹”转化为真正促进学生化学学习的互动,我从基本操作类化学实验课流程的总体设计入手,参照螺旋式行动研究模式,经历了几轮的设计、实施、反思和改进,最终形成了教学效果比较理想的教学流程。下面以“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为案例,说明如何设计教学流程,促进有效的教学互动。这个实验的教学目标是学会固体药品与液体药品的取用,学会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因多数学生是第一次进入化学实验室,所以把实验重点确定为遵循操作步骤和规则,养成良好操作习惯,难点是理解操作步骤和规则背后的化学和物理原理。

教学流程1:教师依次讲解和示范所有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操作之后,学生依次动手。这一设计经常出现的问题是:讲解时间长,学生容易分散注意力。后期学生练习实验时存在操作不规范,教师指导不过来等问题,这样就可能出现所谓的“放羊”现象。

教学流程2:分解教学内容,每一教学内容都包含“讲解—示范—练习”两个环节。教师讲解过后学生立即做,能减少操作上的不规范现象,但又出现了新问题,学生做实验的速度有差异,步调不统一,甚至有学生着急做下一个实验,但又不知道怎么做,于是乱操作,扰乱了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3:在明确目标阶段,教师让学生明确这节课要掌握的基本操作,并明确操作背后的化学原理。

不同教学流程的教学互动分析

在任课教师相同,教学风格基本保持不变,学生基本同质,教学内容和目标相同的情况下,不同教学流程的教学效果迥异。我尝试从互动教学的角度,对三种教学流程中互动的类型进行了对比分析。(见下表)

从环节上看,流程2只是将流程1按照“基本操作”进行了切分,从互动类型上看仍然是两种互动在交替进行,因此从效果上看没有明显的改观。这两种设计存在的问题是学生和教师的互动没有到位,学生不明确这节课应该达成什么目标,学生也没有产生必须学会这些操作的心向,只是消极地完成操作任务。

流程3增加了“明确目标”环节,明确告知学生学习任务。从心理学角度看,把学生的认识从“潜伏状态”发展成“活跃状态”,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学习,这是一种自我互动。

流程3中讲解示范和学生练习环节与流程1、2相同,进行了三种类型的互动,但“考核”环节是以小组互评的形式展开,增加了学生群体的互动。

实验教学过程中的互动类型越丰富,学生思想碰撞的机会就越多,学生就越容易被教学吸引,教学效果会更好。无论目标引领环节,还是考核检测环节,都可以起到集中学生注意力、增加练习的针对性等作用。

丰富的教学互动有助于提高基本操作类化学实验课的教学效果。自我互动是一种元认知层面的活动,这种类型的互动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于其他类型化学实验课,以及普通化学课而言,教学互动,尤其是自我互动的作用、表现、促进方式是我未来教学研究和实践应该关注的课题。■

上一篇: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 构建师生成长乐园 下一篇:个性发展视野下的互动式作文教学